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应对自然界生命物体及人类自身的一种态度,张爱玲通过《金锁记》主人公曹七巧的塑造,述说了在一个男权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中女性对权利和物质追求及与命运抗争的故事。通过对主人公曹七巧"金锁"压抑后卑微的生命个体悲剧、"爱情"破灭后绝望的生命需求悲剧、"人格"分裂后枯萎的生命个体悲剧的解读,当生命中基本的生存需求、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都无法满足时,七巧逐步走向"疯子"的道路,哀其不幸,怒其不省,但却又是人性悲剧命运的永恒主题,而更具有人文性。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为我们弹奏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悲歌。其悲剧根源是复杂的:一方面由于焦母长期的寡居生活,养成了对儿子偏执的爱,把儿子占为己有,产生了排他性的变态心理,甚至性嫉妒;另一方面,刘兰芝、焦仲卿自身所反对的并不是封建教条,而他们的抗争体现的是身心自由与封建礼教的冲突。他们既是封建礼教的推行者,又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这一悲剧有它的社会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民俗文化学的角度,对《孔雀东南飞》进行了阐释学上的分析研究,认为这首民歌在焦、刘爱情悲剧的叙述中,客观上反映了东汉末年纲常伦理"礼崩乐坏"和婚姻观念趋于开放的社会现实,因而《孔雀东南飞》又是一曲汉代纲常伦理将倾的挽歌.  相似文献   

4.
"悲剧"的本质是一,悲剧首先表现出的是一种人生观;二,悲剧还表现出一种失败、挫折、甚至毁灭的必然性;三,悲剧还给我们提供人生观,并由此提示出人生的要意;四,悲剧还使心灵飞升导向超越,从而达成对人生、命运、社会、宇宙的新认识和理解,是受难中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黑娃是<白鹿原>中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着矛盾,集国、共、匪、儒于一身.他从反抗命运到屈服于命运,从反抗礼教到屈服于礼教.这种从反抗到"回归"的转变过程说明黑娃的悲剧不仅是一种文化的悲剧,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描写"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追求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小说,以一出在"无爱的人间死灭"的爱情悲剧,探索妇女解放道路,探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新路.<伤逝>的悲剧意义在于个人、社会和追求三个层面:以一个梦醒者的反思,忠告个性主义不能使青年驶达幸福的彼岸;对封建传统势力毁灭五四青年自由幸福的罪行进行了严峻的批判,揭示悲剧意义的根源;奋斗者"向着新的生路跨出",寄托着鲁迅的希冀.  相似文献   

7.
蒙泰格尼曾经说过:"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现代家庭都会面临这样或者那样的危机,尤其是婆媳关系。来自农村的婆婆与来自城市的媳妇的组合,是中国许多家庭的模式。在这样的家庭中,城乡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也会不定时地爆发冲突。六六的《双面胶》是一部颇具争议的家庭伦理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东北婆婆和一个上海媳妇之间的家庭悲剧。本文分别从男权和现代思想的矛盾、两代人的代沟以及主人公的个性等方面,分析《双面胶》中的婆媳危机。  相似文献   

8.
齐美尔提出的"文化悲剧"理论是对急速上升的"客现文化"和"相对滞后"的个人文化二者出现差距的一种担忧.这种理论是在科学至上的社会化大生产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从推崇科学至上的现代哲学知识现到反对它的后现代哲学知识现;从科学主义教育现到终身教育现的转,都为我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不必扭忧悲剧会发生.  相似文献   

9.
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精髓的焦裕禄精神是人们心目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坚持弘扬焦裕禄精神有助于医学生培养"心中有病患"的职业道德;有助于医学生树立"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求学作风;有助于医学生树立"廉洁自律"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1.
悲剧是西方思想文化优秀成果之一,被认为是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它表现出了人们对自身价值尊严积极探求的精神.竞技体育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悲剧意识的关怀下逐步成长,悲剧意识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虽然竞技体育的竞技手段日益先进,竞技水平也今非昔比,但竞技运动体现出的基本精神丝毫没变,仍然表现出人类对最原始、最本质的力量与价值,存在方式与生命尊严的追求.悲剧意识使得竞技体育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的传统婚姻理念遭到了新写实小说家的无情嘲讽。新写实小说家采用爱情偶然性模式展示了恋人无法找到自己满意对象的悲剧命运,从而揭示了爱情的虚无。新写实小说家爱情观的产生是物质困窘和"文化低迷"的产物,其对爱情本质的理解体现出了理想主义溃退的精神实质。经历了爱情悲剧的男女主角采取婚外情等形式进行补偿,但最终依然逃不脱悲剧命运。新写实小说家通过双重悲剧表达了她们对于生命终极的思索与追问。  相似文献   

13.
哈代的小说中浸透着一股浓郁的悲剧气息。透过这层浓郁的悲剧氛围,我们可以感知哈代的生命悲剧意识。但这种悲剧意识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与哈代所处的历史背景、生活环境以及他本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密切联系。本文拟从人类的欲望、叔本华的生命悲观哲学、宿命论等角度来解析哈代创作中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4.
悲剧即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恩格斯给拉萨尔的信》)。就现实生活来说,悲剧是以生命换取正义和真理,因而最为震撼人心。就艺术形式来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再论雷锋塔的倒掉》),唤起人们对真、善、美事物的热爱、向往和追求,体现人类情感神圣的一面,强烈地激发美感。因而历来被艺术家、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视为崇高的艺术,美的艺术。悲剧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传统分类法,古代悲剧包括命运悲剧、英雄悲剧、伦理悲剧等;近代悲剧包括家庭悲剧、平凡…  相似文献   

15.
爱情与生命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尽管爱情可以地久天长,但是生命却短暂无常,这便是人生的困惑。娜拉为追寻真爱而出走,安娜为守住真爱而卧轨,子君为失去真爱而回去,这些是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悲剧。造成悲剧的根源,便是将爱情等价于生命,把爱情当作人生唯一的价值,为爱情而放弃了生命、踏上不归路。  相似文献   

16.
<俄狄浦斯王>和<红楼梦>两大悲剧跨越时空却拥有近乎雷同的整体魔幻隐喻叙事结构,三层象征隐喻诗意结构负载三种功能和三重意蕴,以此传达了近似的生命悖谬意识和宿命观.在表现悲剧精神这个巅峰意义上,<俄狄浦斯王>、<红楼梦>实践着相似的悲剧审美诗学,彰显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和终极认同.  相似文献   

17.
晴雯在大观园里是公认的最风流灵巧能干的丫头,深得贾母和宝玉的赏识,但也就是这个丫头,最后却红颜薄命。在对待宝玉的感情上,她有做妾的心理,但却没有理性的思考和打算;她口直心快、言语刻薄、出言锋利;她抓尖要强、逞强好胜。终至带来深层的伤感于心,被人嫉恨以致精神世界分外孤独。正由于这些,晴雯最后陨落了,她的悲剧并非像一些学者浅层次认为的那样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害了她,而是她的自我审视意识的缺失造成的,若她能稍稍地自我反省一下,她也不致于那么快的像一朵芙蓉花般早早的凋零了,这正是她生命的极大悲剧!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的代表作家,但基督教对他的影响在其创作中是非常深远的.特别是他的悲剧中几位著名的"疯癫"人物,在他们身上寄托了莎士比亚对爱的渴望.同时,在对人性的追寻与反思中,莎士比亚的悲剧与基督教有了交汇的入口.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家梁漱溟的教育本体论思想是与其哲学本体观相一致的,强调对受教育者生命的关注.教育的目的在于成全生命、教养生命,情意教育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教学实践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并强调亲密师生关系的构建;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沟通教育与生活的距离.梁漱溟生命教育本体论与当今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紧密相连,对现代教育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杜甫的诗歌抒写了时代的艰难苦恨和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具有浓郁的悲剧意蕴和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种悲剧精神成就了诗人人格的伟岸与崇高,也成就了他的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