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体与政体的矛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仍然是民主政治与形式、原则与实际之间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是要加强新闻立法,保障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2.
对“人性”的预设是很多政治理想的出发点和导向。准确把握“人性” ,对于政治理想的实现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由于我们在“共同富裕”策略的实施中对“先富”引起的人性变化预测不足 ,致使“共富”理论遭遇现实的质疑。为了坚定人们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念 ,消除政策实施中的不足带来的不良影响 ,我们必须针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做出适时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汤显祖的剧作“临川四梦”呈现出深沉的悲剧色彩。浪漫与悲剧的冲突、交织 ,构成了四剧独特的审美特质 ,亦是作者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强烈的困境意识的审美表现。对社会政治理想的追求与严酷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强烈的个性意识与传统人性观的冲突构成了汤显祖困境意识的基本内涵 ,这使他的人生、他的剧作呈现出一种深邃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4.
民主作为一个政治目标一直指引着人类对政治生活的探索,在当代民主理论家眼中,民主是一种制度安排,在这之下,精英争取选票获得做出决策的权力。以卡罗尔·佩特曼为代表参与民主理论则认为,当代民主理论家过度强调科学性和效率反而失去了对民主理想的追求,只有发现民主本身的地位、价值与功能,将参与从日常生活领域中推广至全国的政治领域,才能更好地实现参与理想。  相似文献   

5.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参与主体、制度构建、实践路径等方面相较于西式民主政治体制来说,都具有显著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全过程”为特征,以“人民”为中心,以“民主”为目标,由此构建的人民民主政治新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困境 :(1)社会上轻文史重理工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广大的高校学生 ;(2 )政治理论与社会现实之间有一定反差 ;(3)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老化”。全社会要改变轻文而重理工的思维模式 ,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政治理论与社会现实之间客观存在的差距。要加快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并努力加强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刘海峰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第2期撰文,论述中国高考制度改革和考试形式改革的发展方向。高考关系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涉及宏大的社会利益再分配问题。高考改革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两难问题,而各种“两难”的实质其实只有两个: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平衡才会促成健全的人格结构,某一部分过于强烈或者软弱都会导致人格的失衡.《更庄严的大厦》中男主人公西蒙的心理世界充满了冲突与斗争,虽然怀有崇高理想,但是在现实和利益面前,他选择了屈服于顺从,挣扎在本我、超我和外部世界的矛盾漩涡之中.软弱的自我使他游荡于理想与现实、自由与责任、亲情与爱情之间,无法自拔几乎走向疯狂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农村是民主发展的前沿阵地,村民自治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民的政治态度与行为直接影响着民主进程。当前,我国农民民主意识不强,政治参与程度低,选择充当“经济人”角色而抛弃“政治人”角色,实质上是农民思考后对经济与政治之间的抉择。通过个案观察研究广东省部分边远地区农村村民政治冷漠的表现并分析原因。实例表明,农民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不关心,对地方政府开展的活动不支持,甚至持观望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五六年九月,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接着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有个别同志认为,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社会生活的主要矛盾,再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已经过时了。而事实上,根据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只要有阶级斗争就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只要是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就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并没有过时。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保证"过渡时期"的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2.
治理理论与我国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理论以“善治”为目标取向,围绕“善治”这一总方向,我国政府应实现管理理念和管理角色的双重创新。在管理理念上,要确立相关新的理念;在管理角色上,应实现有限政府角色、有效政府角色、服务政府角色、民主政府角色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我国《防灾减灾法》的制定应该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这一基本要求。在指导思想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客观实际出发,根据《宪法》、《立法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按照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基长要求,创新法规击幛起草机制,完善人大、政府法制机构、政府职能部门、专家学者或社会组织参与的多元起草模式。可以考虑由地方先行,先出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灾减灾综合条例》,取得经验之后,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出面牵头制定出一部全国性的统一而成熟的作为防灾减灾基本法的《防灾减灾法》。  相似文献   

14.
“猫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邓小平支持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践及其“猫论”观点、70年代中期旨在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之“全面整顿”实践和理论,是邓小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起点,是邓小平理论体系萌芽的根本性标志.蕴含于邓小平理论历史起点中的“猫论”,贯穿于邓小平理论整个发展过程和体系结构之中.“猫论”——生产力标准观的借代性指称——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政府注意力配置理论,以31份地方政府《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并借助Nvivo12软件进行文本处理和定量分析,描述地方政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注意力配置情况和特征。指出,地方政府注意力配置在与中央政府整体保持一致基础上,侧重于“加强普及指导”和“强化保障实施”2个领域。地方政府注意力配置还存在配置结构不够优化、配置缺乏责任主体、未充分考虑约束条件等问题。建议地方政府从实施跨期动态策略,优化注意力配置结构;明确责权划分,强化责任考核;立足本地实际,加强总结评估3个方面优化注意力配置。  相似文献   

16.
王清 《保定学院学报》2012,25(4):109-112
高校德育工作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全面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实效,必须转变观念,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结合实际,力求理想与现实结合;有效切入,达成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有机统一;锐意改革,倾力打造高校德育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的发展衍生了碳金融的发展,碳金融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随着低碳经济的深化发展,国际碳金融市场规模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也不断创新、拓展,国内外对"碳金融"概念及属性的认识正在逐步趋向科学化和系统化。相对于碳金融实践而言,目前碳金融的理论研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理论体系,实证方面的研究也较少,快速发展的碳金融业务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我国的碳金融理论研究落后于发达国家,应进一步深化对碳金融理论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在科学总结全球碳金融实践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构建一套符合国情的、为碳金融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理论体系,并增强对局部和微观碳金融领域的专题性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碳金融风险控制指标、评价、预警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刘晓红 《美育学刊》2020,11(1):39-44
2004年赵汀阳在《读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可可西里的最后一枪》的一篇影评,文中提出,如何使艺术作品呈现出"真实"并"有力量"的美,这一点很重要,它触及了这个时代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问题。在美术领域,蒋兆和的《流民图》等作品,也阐释了"真实""公共性""力量""卓越"等艺术批评关键词。结合这些作品的分析,可以说,艺术作品要观照生活、关注人类命运,摒弃表面的琐屑和虚饰,揭示生活本质真实,通过"真实"获得"公共性",从而获得"力量",进而追求艺术作品的"卓越"品质,使这种力量外化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出于对全人类、对说话者、对自身的义务,康德在其道德理论中近似于苛刻地要求人们坚持诚实义务。但当康德的道德理论应用于现实中,即面对一个凶手“我”是否应该用说谎来保护被害人时,康德的单层次的理想理论却出现了诚信义务和“我”对被害人的义务的冲突,且这两种义务都是不容例外的完全义务。两者的冲突暴露出单层次的理想理论在特定情况下是无法在现实中直接应用的,可以说这是康德理论的局限。要解决这样的义务冲突,也只有建立一套“特殊原则”,而Korsgaard的“双层次理论”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子夜》是一部优秀的革命现实主义巨著,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现实生活和时代面貌,说明了当时的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分析《子夜》在题材选择上体现出的"史诗性"特色,在"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任务塑造,展示出宏大的艺术构思,进而深刻反映出中国30年代广阔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