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德育》2012,(21):2-2
四川省华阳中学秉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发师生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理念,旨在建设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水平、精良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硬件设施、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显著办学效益的素质教育特色示范高中。学校着力打造"人本关爱"的育心文化,从心育、德育各行其道到心育与德育结合,从育德育心到育心养德,探索"育人先育德,育德必育心,育心以养德,养德以成性"的德育工作思路,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育德育心、育情育行有机结合。通过育德育心,健全学生人格;通过育心养德,内化品德外化行为。特色德育文化的建设较好地开发了学生潜能,促进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德心融合",就是以学生成长需要为基点,既灵活运用传统德育方法,也巧妙借助心育的方法和技术,构建以德育为主导,以心育为基础,以情感体验为基本途径,最终达到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这是在中国教育文化和教育实践土地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心育和德育融合的教育模式。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成为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善于通过德育的方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是非对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所建筑职业中专校,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坚持"文化立校、文化育人、育人先育心"的办学思想,积极打造"心灵建筑"的教育品牌和建心文化,确立了"建设人生、筑梦天下"的办学理念,积极践行"雕梁画栋"的学校精神,高度关注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着眼学生积极的未来人生建设.提出了中职德育实践的新模式——德育"心"模式,即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社会规范、品德养成、人生价值观教育同积极心理素质发展教育结合起来,在满足心理需要的前提下开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现以"心"促"德",以"德"育"心"的多重效益.  相似文献   

4.
潘乃烨 《考试周刊》2013,(22):179-179
本文从德育与心育的关系出发,具体阐述了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并深入分析了青春期中专学生独有的心理特征,倡导科学育人,重在育心,注重分析违纪行为产生的心理动因,注重对违纪心理的疏导,使得德育与心育有效结合,真正收到"治本"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心育与德育的关系,有助于心育与德育形成合力,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水平.心育在我国中小学兴起以来,给德育工作带来较大的积极影响,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心育与德育既有区别,又相互作用,同属于人格培养范畴.心育与德育的整合需要在理论上重构德育概念,在实践上科学合理安排心育与原有德育内容,强化道德实践的心育功能,在心育工作中注重价值干预,加强对班主任的相关培训等.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程不仅具有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目标要求,而且还承担着学生的德育重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体育学科德育优势,遵循体育教学德育原则,科学选择体育教学的德育策略,实现"育体"与"育心"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沭阳职教中心秉承"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宗旨,谋求"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之真谛,确立"以德立校"的德育指导思想,树立"生本为先、德育为首"的德育理念,特别是富有创新的德育学分制,使学生形成了"育德入心,成德于行"的德育特色。在学生的常规管理中,学校结合学生的特点实施了  相似文献   

8.
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这是大家的共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面临的任务越来越多。德育的内涵和外延亦随之扩大,德育的概念也面临新的突破。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又明确将心理教育(即心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组成部分,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育有着不容忽视的德育功能,心育与德育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发展,具有促进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共同目的。  相似文献   

9.
德育与心育     
薛永宽 《班主任》2004,(8):9-10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重点解决的是人的社会倾向性问题,即"个体品德的社会化".德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心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其个性的教育.心育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心育的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指导、青春期教育、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教育、耐挫力教育、职业准备教育等.尽管德育与心育在教育的侧重点与内容方面不尽相同,但二者是有内在联系的,弄清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在实践上如何把握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德育过程中如何发挥心育的作用?激励机制与德育、宽容与德育的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感受快乐,让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们—起体验自然而然的德育效果,体验心育在德育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德育与心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两个侧面,分别从教育实践视角阐释了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哲学概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以"自我—社会"哲学模态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并在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互为内因和外因,使思政教育实践在矛盾运动规律的辩证统一中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德育价值性与心育知识性相统一、德育统一性与心育多样性相统一、德育主导性与心育主体性相统一,既是对新时代思政教育"八个相统一"的根本遵循,也是对德育与心育历史演变的概括与延续。  相似文献   

12.
德育过程中如何发挥心育的作用?激励机制与德育、宽容与德育的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感受快乐,让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们一起体验自然而然的德育效果,体验心育在德育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校办学理念是以"正"为核心的"毓正教育","正"在品德人格方面可诠释为"正德、正气";在习惯养成方面可诠释为"正行、正学"。"正心德育"是学校"毓正教育"在德育方面的实践总目标,重视学生"四心四行"的培养,并以此构建德育活动体系。  相似文献   

14.
所谓“德心融合”,就是以学生成长需要为基点,既灵活运用传统德育方法,也巧妙借助心育的方法和技术,构建以德育为主导,以心育为基础,以情感体验为基本途径,最终达到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这是在中国教育文化和教育实践土地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心育和德育融合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学生社团活动,既是活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活动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德育重要载体。以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的学生社团建设,创新了德育机制,丰富了学生社团活动的德育内涵,培育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揭示了"育人必先育心"的德育新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化,青少年学生面临的社会心理适应问题日益突出,如迷恋网络、骄纵、自私、缺乏责任感等,而传统德育又过于注重说教和灌输,忽视学生道德心理的培养,致使教育效果欠佳。笔者认为,要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必须探索德育与心育相整合的有效方式,用“心育”提高德育的温度。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简称心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简称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和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他们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以促使他们形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心育和德育都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具有现代精神的主体发展性教育.怎样使学生心悦诚服地理解和接受德育,这首先是一个心理接受、认同和内化的问题,探索和研究基于心育的中小学校德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德育与心育的研究对象都是学生,都要服务与学校教育的总目的。讲究德育与心育的科学性,对培养学生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起者击打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也富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德育与心育     
本重点从三个方面考察德育与心育的相同点和密切关系:一、德育与心育的内容有重叠和交叉,如:人生观教育、良好个性的培养、性教育等,都是德育与心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二、德育为心育导向。这就要求心育工作要始终贯彻正确的思想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要积极配合德育工作,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三、德育以心育为基础。因为政治思想与品德教育,要以受教育的健康心理为基础,还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动机、爱好、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点,以此为依据,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和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是:理论基础不牢,缺乏应有的哲学底蕴;心育目标含糊,方向不够明确;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关系不顺,定位模糊;心育操作出现失衡现象。解决问题的对策:心育的发展需要健康哲学的智慧;心育的发展需要对教育目标重新定位;心育的独立是处理好与德育关系的关键;心育需要均衡发展,匡正纠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