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习作教学一直难以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我认为原因之一是老师们忽视了作文课前指导环节。因为学生写作是认识世界、吸收内化相关信息之后,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其间需吸纳的信息包含“表述“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这些信息的获取和方法的习得,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重要过程。”就是这样一种表达、交流情感的形式,不知让多少学生害怕、教师头痛。在以往的作文课上,从选题、结构一直到开头结尾,教师费尽心思精心指导,而学生作文仍旧是假话连篇,没有生气。这不但影响了儿童的作文能力,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而今天在我们研修班导师顾书华的作文课上,我却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学生们在笑声中思考,在轻松中表达,在交流中提高。一直令教师畏难、学生畏惧的作文课,为什么补顾老师上得如此轻松、有趣,又如此有效?她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引领着学生们兴致盎然畅游“作文王国”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顾老师的这堂作文课,亲身感受她那颇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4.
1.打破时空界限,走进学生生活。“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是我们传统的作文法,这种作法显然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习作教学首先打破这种模式,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相似文献   

5.
重视作文课指导中的兴趣激发与培养,是唤起学生乐于写作的有效措。本文从活动组织、情境创设、激趣等方面加以阐述,引导习作入门,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6.
徐辉 《学周刊C版》2019,(15):122-122
习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一个过程。学生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烦死啦!又是作文课!”这是我在上习作课时经常听到身边的学生发出的感言。我利用课下时间和学生交流,发现他们并不是讨厌作文课,而是作文时他们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于是,每次习作课部分学生不能按时交作文,就是那些勉强交上来的作文,也少有看得过去的。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时是依靠看《作文大全》等现成的作文书,然后选取其中一篇作为样本,  相似文献   

8.
王小朵 《广西教育》2013,(33):44-44
作文课历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心病,如何对症下药让学生会写作文成了当前语文教学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课余时间,同学们追逐打闹,窃窃私语,说说笑笑,但在作文课上,他们却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与课外的活泼可爱大相径庭。如何把丰富多采的生活变为生动形象的文字?笔者认为,只有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感悟,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难题,老师怕上作文课,学生心怵写作文。作者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深深体会到,要突破这一难题,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尤其重要,学生心中有"米",就不用担心做不出香喷喷的"饭"来。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平常在阅读教学上花费了很多工夫,而对作文教学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语文课本上每学期仅仅明确提出了七次大作文训练,课程表上每周也只安排两节作文课。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学生练笔机会少,所得肯定有限。  相似文献   

11.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感到作文课的遗憾就在于我们教给学生过多的作文套路,而忘了让学生走进生活,去积极感受。在作文课上,我们经常讲开头用什么方法,人物描写等等的写作知识;阅读要求学生摘录优美词句,积累语言:在批改学生习作时甚至细致到不放过一个标点。唯独忘了关注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为生活而作文”,而不是为作文而作文。因此.我认为小学生写作文。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安排一些“生活作文”,让写作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难以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根源在于教师们大多只顾在作文课上下工夫,而忽视了作文教学的其他指导环节。而学生写作时认识世界、吸收内化相关信息之后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其问所吸纳的信息包含“表述”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这些信息的获取和方法的习得,不是单靠作文教学所能完成的。鉴于此,语文教师一定要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积极营造自由、开放、和谐的习作教学氛围,切实淡化作文课堂界限,努力摆脱“课”的限制和“教”的束缚,灵活巧妙地把习作指导贯穿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相似文献   

13.
目前作文训练的渠道主要在课堂。训练的内容大都是教材中规定的作文题。学生每周两节作文课,固然是进行作文训练的主渠道,但训练的量仅仅依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想方设法开辟多种渠道,让学生多写多练。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把习作教学的目光都集中到如何上好作文课,如何批改,如何讲评等探索途径上时,也不难发现,无论我们的作文课设计的多精彩,课堂气氛多活跃,都避免不了内容空洞、贫乏以及雷同的弊端,我认为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学生们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少,情感体验不多,"胸中无竹",文中无料在所难免。针对这一现状,我做出了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15.
王国东 《考试周刊》2013,(58):58-58
在低年级学生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他们运用有限的文字,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进行小学低年级习作教学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田燕 《中学生电脑》2013,(11):41-41,4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尤为重要。文章从观察生活,丰富习作素材;营造氛围,促进语言表达;鼓励赞赏,体验成功乐趣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搭建平台,引领学生轻松步入作文殿堂。  相似文献   

17.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小学生是不会写作的,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写作。教师在强势推进作文教学、发展儿童语言能力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落入到权威的窠臼。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超越儿童的言语特征,轻视儿童鲜活动感的生活体验,作文课成为习作制造课。游记习作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快乐体验,在观察和感受中体会游玩乐趣,在快乐表达中提升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小学生要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够根据平时生活的实际需要,用常见的书面表达方式来写作。"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小学生习作教学深感头痛,特别是广大农村小学教师,更是提到作文课就觉得是一种负担。可见,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确步入了一种艰难的局面。要如何破这个局面,让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得到良性发展,使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呢?本文拟简要谈谈自己  相似文献   

19.
习作正是语文教学的综合性、人文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一头疼的大难题呢?那就得让孩子感兴趣。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从低年级说话抓起;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要认真上好作文课和作文讲评课;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应写出鼓励性的评语;灵活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学生习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引导主要体现在上好作文课。经过探索与实践,初步总结出了"五步习作指导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