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宝萍 《考试周刊》2012,(26):182-182
我国古代文献《泾野子内篇》中,有一则"西邻五子食不愁"的故事,说的是西邻有五子:长子质朴,次子聪明,三子目盲,四子背驼,五子脚跛。按照传统的教育观点,五人中大约只有一人可以成才,其余四人要么平庸.  相似文献   

2.
何患无食     
《泾野子内篇》记载一位西邻,生有五子,“各有千秋”:长子质朴、次子聪颖、三子目盲、四子背驼、五子脚跛。照常情看,这家的日子很难过,可西邻治家有方,日子过得还很不错,原来他对照五个儿子的各自特点作了恰当的安排:  相似文献   

3.
乔明 《山东教育》2011,(35):20-21
《西邻教子》的寓言故事是我国古代教育中"张扬个性"从而取得成功的典型范例:"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故五子皆不患农食。"在一般人看来,五子三残,生活何以为继?但是"西邻"却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让朴者种田,让敏者经商,让盲者算命,上偻者搓绳,让跛者织布。这个故事对语文教学的启发也很大。"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  相似文献   

4.
《西邻教子》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一个寓言故事,它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悦纳多样”、“张扬个性”取得成功的典型范例。故事说:“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故五子皆不患衣食。”在常人眼中,五子三残,这是一个非常不幸和糟糕的家庭,然而西邻没有怨叹,而是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扬其所长,用其所能,让朴者种田、敏者经商、盲者算命、偻者搓绳、跛者织布,可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一家人衣食无忧。  相似文献   

5.
人才贵运用     
《野经子内幕》有这样一个故事;西邻家有五个儿子,一个老实,一个调皮,另外三个,一瞎一驼一跛。对于这样五个儿子,西邻是怎样安排的呢?他让老实的务农,调皮的经商,失明的按摩,背驼的搓绳,脚跛的纺线。结果全家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时下,不少地方和单位一味地热衷于引进、培养人才,引进来、培养完却忽略了人才的合理使用,导致人才  相似文献   

6.
讲传统故事 古代有这样一个很有趣的<西邻教子>的故事,说:"西邻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故五子皆不患衣食焉."  相似文献   

7.
(课前播放《幽兰操》,生自由读课文.) 一、解题识文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和一本书有关.这本书叫—— 生(齐):《论语》. 师:同学们,《论语》中“论”的意思是“整理、汇编”.“语”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说话”的意思. 师:课文里面有哪些人在说话呢? 生:孔子、曾子、子夏三个人. 师:这些人的名字中怎么都有一个“子”呢? 生:古代称呼男人“子”,表示对其尊敬.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高等院校普遍进行了严格的定编定岗.在定约定岗过程中,产生了一批下岗人员,这些人员一般都集中在学校的人才交流部门等待安置。管理和安排这些人员,关漫在于扬长避短。记得《经野子内幕》中有个故事,说的是西邻家有五号,一个老实忠厚但比较呆板,另一个调皮但精明,另外三个是一瞎、一驼、一跛。按说这种庸人、废人济济家庭,日子一定不好过,但西邻知人善用,让老实的务农,调皮的经商,失明的按摩,背驼的搓绳,脚跛的纺城.结果全家人各尽其才,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从这个故…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弟子,号称三子,其贤者号有七十二人.司马迁《史记》有《仲尼弟子列传》一文略述其要,后世学者亦多有论及.孟子,被尊为“亚圣”,其行事颇类孔子,其弟子亦有数百.《孟子·滕文公下·彭更问曰章》载: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彭更的问话,概述了孟子周游列国的情形,也说出了孟子弟子之多.但对孟子弟子,后世研究者论及甚少.《孟子》一书中提及的孟子弟子有十八位:充虞、高子、孟仲子、子叔疑、季孙、乐正子、彭更、桃应、万章、咸丘蒙、匡章、陈臻、陈代、陈仲子、屋庐子、滕更、公孙丑、公都子.现据《孟子》一书,对这十八位孟子弟子略作介绍,为“先秦儒家师承关系”和“中国古代教育史”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其作者刘安是徐州历史上第一位著书立说的人。它是汉代学者对汉以前文化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汇集和综合,是汉代一部划时代的重要著作、其体系庞大而系统,表现出汉人的宏伟气魄。它所包含的逻辑思想上承先秦,下启魏晋,以这明清,其所富含的逻辑思想一如中国传统的逻辑思想,繁星闪烁,虽然不很系统,但涉及到的逻辑问题,透彻明了,博大精深。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其逻辑思想:一、《淮南子》及其作者。二、《淮南子》的逻辑思想:(一)《淮南子》论“道”的概念;(二)《淮南子》的名实观;(三)《淮南子》的推类思想;(四)《淮南子》对多难推理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正>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南宋金溪青田人,他是我国开山心学体系的鼻祖.其以用为重要特点而论人论事尤其论政的《易》学思想,则专论者少,仅止有《易学》、《易数》等四、五篇短文,余者则散见于《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下引此书只注篇名和页码)的诸多篇章尤其《与朱元晦》书中.其以《易》论宇宙观者有之,论人之趋吉避凶者有之,论治国平天下者亦有之也一、“阴阳即太极也”  相似文献   

12.
提起《劝学篇》,一般人认为是战国时期儒家大师荀子所著。殊不知,在中国历史上,《劝学篇》不止一篇,而作者也并非只有一人。战国时期尸佼著的《尸子》中就有《劝学》篇。《尸子》一书虽已遗失,但唐代魏征等人编辑的《群书治要》第三十六卷还辑录有十三篇,  相似文献   

13.
汉语各方言里都有词尾,但情况不尽相同,方言的个性在这里往往也能得以体现.就宁波方言来看,它的词尾较多,而尤以“头”、“子”尾词最为丰富.“头”、“子”尾词,在普通话和宁波话中都有,但其内部憎形又十分复杂,通过分析比较,可为吴语区人学习普通话词法提供一定的借鉴.《宁波方言中的“头”尾词》一文已发表于《湖州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本文专门探讨普通话和宁波话中的“子”尾词.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多处征引《论语》,其中继承融合了《论语》中的思想.其征引方式主要有:直接引用或化用《论语》中成句;间接借用《论语》中句子意旨;袭用《论语》中词语;引用《论语》中人物、事例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引言当前的《孙子》研究中,有人因为它是一份有重大影响的优秀文化遗产,便将对《孙子》的种种异议视为不敬与亵读,同时却对其体例、内容上的一些明显不偕之处视若无睹;另有人对其中暂时难以解释的疑问大加质疑,厚诬古人。对于存在的缺憾求全责备或讳莫如深皆不可取。本文认为,价子》可能不是一人所作。提出这一观点,并非要而且也不能否定狲子》的巨大价值内涵,也不是要贬低其作者的伟大智慧,而是拟探究其本来面目,以便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其内涵及价值。《孙子》中的不少疑窦显示该书似非一人所作。一、从体例的逻辑性看(一)全书…  相似文献   

16.
《淮南子》和《楚辞》的神话同出于南方神话系统,《淮南子》的神话继承了《楚辞》的神话,然而《淮南子》和《楚辞》的指导思想不同,所以有区别。从三个方面比较研究:其一,《淮南子》和《楚辞》所记录的神话地理可以互为印证;其二,在神灵定位上有体道与抒情的差异——《淮南子》记述神灵在于体现道家之精神,而《楚辞》援引神灵则是作为抒情载体;其三,在神话传说的传承方面,表现出道之探究和人之神化的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7.
《春秋左传》所记襄公十一年鲁三桓"三分公室";昭公五年"四分公室",是春秋史中的重要事件,凡先秦史教学、讨论古史分期及研究先秦经济、军事、思想史者,都要涉及这个问题.但是对于《左传》中与此事件有关的史料,古今学者的解释多有出入,甚或大相径庭.因而,在梳理诸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敲《左传》有关记述的本意,弄清史实,实是引据这一史料的前提.本文仅就《左传》有关三桓分公室的史料中几个主要问题简要地谈一些看法,请史学界同志匡谬.兹将《左传》中有关的记述撮录如下:"十一年春,季武子将作三军,告叔孙穆子曰:'请为三军,各征其军.'穆子曰:'政将及子,子必不能.'武子固请之.穆子曰:'然则盟诸?'诅诸五父之衢.正月,作三军,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子各毁其乘:季氏使其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无征,不入者倍征;孟氏使半为臣,若子若弟;叔孙氏使尽为臣,不然不舍."(《左传》襄公十一年)  相似文献   

18.
三个郁雨君(辫子)小档案姓名:郁雨君网名:辫子Email:界一un@eastday.eom辫子定语 不是作家,以一寸一寸速度写字的人,会被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声旋律击中的人;在歌声和书本中终日游荡、不可自拔的人,然后这个写过一点点东西以后有点惴惴不安的人,在雪漫的家里找到一把舒服的持子。她已经静静倾听了很久,然后,她开始说话,用她自己的腔调。辫子创作特点 散文女生,小说男生。其别具一格的感性、敏锐时理论与评论写作在儿童文学界有一定《少女》杂志担任编辑,雨君如如.的形象深入女生读者心。现任少儿出版社《少年.艺》下半月刊副主编,儿幢文…  相似文献   

19.
《淮南子》讨论的人性有本然性和应然性两个层面的含义,人性受之于天,是其本然之性,人性应符合于自然,这是其应然之性.大部分人是不能自发合乎于“道”的,人生学习和修养就是认识性和反诸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薛美霞 《江苏教育》2008,(24):22-23
近日,有机会欣赏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冯勉老师执教的《学弈》一课,获益匪浅。《学奔》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