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从精神修养的根据、修养的主体、修养的目标和目的以及修养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论证了孔子创立了不同于前代的先秦儒家精神修养学.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本文在审视国内外现实情况,尤其是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具体要求,试图从形而上之哲学创新的层面对如何建构当代民族精神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学习十六大报告,我们对于拓展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得到许多重要启示,新世纪青年一代成为民族振兴的中流砥柱,应当并且必须加强创新精神、民族精神、奋斗精神、时代精神的修养。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报告对拓展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使人们得到许多重要启示,新世纪青年一代应当并且必须加强创新精神、民族精神、奋斗精神、时代精神的修养。  相似文献   

5.
冯丰收 《安康学院学报》2000,12(1):59-61,66
二十一世纪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它对德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应包括知识素养、创新精神,以及品德修养和审美修养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离不开教师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除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和学习新时期的德育理论外.最重要的是要重视师德对学生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必须用精致的艺术教育形式给学生以教益和向上的力量;要鼓励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在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土壤中健康成长;激发时代精神,做把握艺术改革创新脉搏的先行者;培养创新精神,以多元艺术文化维护国家文化战略。高校艺术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有特殊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哲学修养是教师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师自身的哲学修养,有利于教师加深自我认识,提升教育境界,进而关注和充实儿童的精神世界。当前儿童存在精神异化现象,教师的哲学修养与儿童精神发展存在内在一致性,应通过提升教师的哲学修养来重构儿童精神,要改变传统的哲学偏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学会理性反思和建立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功能是为未来培养合格人才。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这就决定了关系民族精神文明程度的师德修养在教师各项素质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肖川 《上海教育》2007,(7B):56-56
在更多的人穷得只剩下贪欲的今天,让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是一个近乎奢侈的话题。我始终认为,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文化底蕴。所谓文化底蕴,就是对于人类的精神成就分享的广度和深度,就是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具有强烈的悲剧特征,展示催人奋进的悲壮之歌是神话时代的主旋律,表现激昂的悲剧情怀是原始神话的主色调。中国原始的悲剧神话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悲剧和人与社会的悲剧;悲剧神话大都体现出伦理道德特征,不屈不挠的意志、前仆后继的品质和奋发向上的文化精神。中国古代神话的这种悲剧精神是激励我们的先民走过漫长而艰辛的远古时代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大学是充满理想的,并为实现这个理想进行着长期坚持不懈的奋斗.西方大学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古典人文主义的"自由教育"思想到德国威廉·冯·洪堡"自由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崭新理念到美国"融入社会、多元开放、通识教育、追求卓越"的理念创新再到联合国"持续发展,引领社会"的新大学理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大学理念在西方的发展是沿着两个基本脉络前进的:一是"注重理性"始终是西方大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其实质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人文关怀;二是"象牙塔"始终是西方大学精神永恒的象征,其实质是一种为真理而献身的独立精神.这种人文关怀和独立精神,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永恒的"大学之魂".  相似文献   

13.
刘大櫆的“神气”说由“神气”、“音节”、“字句”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构成,对于其中的“神气”有很多的解释。前人对刘大椐“神气”的研究,按照研究角度分为三类:从创作主体角度,从文章客体角度和主客体舍一的角度。而我们还是倡导从刘大櫆理论之中去阐释“神气”的内涵,以求达到将刘大櫆眼中的“神气”涵义的阐释的角度分析出来。  相似文献   

14.
稷下学宫走出了许多世界级人文大家,编撰了许多世界驰名的人文著作。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社会要全面和谐发展迫切需要具有科学与人文相整合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是科学教育欠发达,人文教育更落后,人文教育摊子宽、效率低,雷声大雨点小,口号大而实际收效不大。面对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校怎样提高人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成了高教领域的一个难点。回溯历史,在稷下学宫的教育特色中或许可以给高校人文教育找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的“异化”概念,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其一是意识、精神分裂为二或树立对立面;其二是指意识发展到精神阶段出现的人类的对抗性社会;其三是指人的本质是通过劳动外化,转化为对象。通过这三方面的分析,揭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性质和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6.
仁宗明道以来,经世致用的思想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旋律,这一时期的辞赋创作充分体现了宋人深挚的淑世情怀和心系国家的忧患意识。现实性、应用性是这一时期的辞赋的一个突出特征,赋家们在赋中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进行诤言谠议。同时,文人们对探讨治乱兴亡之理抱有极大的兴趣,许多赋探究治乱之源,针对当时的政治革新提出自己的观点。还有一些赋表现了崇尚气节、淡泊名利的思想,这是构成淑世精神的内在要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大学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及作用,提出和谐社会大学精神构建的目标,论证了大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复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学复兴即大学精神的复兴,就是要使大学祛除科学主义、工具主义之魅,不断引领社会,使大学与社会保持一定的张力,崇尚学术自由,实现大学自治,坚守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贾芝从延安时期受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影响,开始从事民间文学研究工作,在民间文学研究机构的建设和保存、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组织和管理,以及中外民间文学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