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4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B组(38例)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治疗前后对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与对比观察.结果:患者经参芪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示低切与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教、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或P<0.05),与B组比较亦有显著下降(P<0.05).临床总有效率及显效率A组分别为94.5%及50.0%;B组为73.6%及26.4%.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治疗期间未见参芪扶正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是辅助治疗肺心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安体舒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入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安体舒通(A组)和对照组(B组),均予标准三联抗心衰治疗,A组联用安体舒通(20-40mg/d)B组不加安体舒通.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超声心动图、6分钟步行距离为客观指标,借以评价心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治疗6周后A、B两组心功能分级、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6分钟步行距离均显著改善(P<0.05);与B组比较,A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安体舒通治疗CHF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三类抗生素治疗(氟喹诺酮类药物-拜复乐,大环内酯族-阿奇霉素,β内酰胺类-优立新),对控制COPD急性发作(AECOPD),缩短治疗周期,对病人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为A组(拜复乐治疗组),用拜复乐400mg每日一次顿服×5天为一疗程,B组(阿奇霉素对照组)用阿奇霉素250mg qd首剂加倍×5天、C组(优立新对照组),用优立新375mg bid×10天为一疗程,每个病例随访1年.结果:在156例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06株,总阳性率67.94%,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32.08%(34/106),主要为肺炎链球菌16.04%,革兰氏阴性菌占67.92%(72/106),主要由大肠埃希菌16.04%,阴沟肠杆菌16.98%等构成.三组细菌清除率和单次治疗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一年随访期间,A组病人发作次数(人次/年)158.5±24.7显著低于B组374.5±46.8和C组368.4±38.4(P<0.01),治疗后二次间急性发作间歇A组98.5±54.4天明显长于B组38.2±12.3天和C组43.8±17.2天(P=0.001).在A组中一年随访后SGRQ量表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在B和C组中治疗前后评分无显著差异.生存质量评分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的三组病人,在一年随访后,A组病人评分显著低于B和C组(P均<0.01).随访一年后,A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PFVC、MMF、MVV)均高于治疗前(P<0.01),而B、C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一年后,A组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B、C组(P均<0.01).直线回归分析表明SGRQ的症状与FEV1有直线相关(p=0.002).结论:拜复乐对控制下呼吸道感染较为有效,能改善和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改善病情的严重度,表现为急性发作次数减少和治疗后缓解期的延长,为病人肺功能恢复和改善QOL提供前提.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63例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Q—Tc改变与其早期并发症及近期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塞时约44.44%伴有梗塞区导联Q—Tε延长,Q—Tc延长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2年内病死率均显著高于Q—Tc正常组(分别<0.05.<0.01);心律失常组、死亡组Q—Tc较无心律失常组.存活组Q—Tc显著延长(P<0.01).而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否其间Q—Tc无差异(P>0.05);Q—Tc延长与不延长与二者的发生率变无关系(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潘南金(门冬氨酸钾镁)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泵功能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本文对我院1998.3~1999.10月收入CCU病房的40例患者进行单盲、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第1~5天给予潘南金静脉输注,第6~15天改为口服,检测两组治疗前、第5、10天的血清钾、镁离子浓度,记录治疗前后血压及第一天24hHolter,统计两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及合并用药等方面无差异,所有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第5、10天的血镁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的心衰、室早、室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值分别为<0.05、<0.01及<0.05),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P<0.05),死亡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潘南金可以减少AMI后心衰的发生,改善心功能,减少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在溶栓的患者,潘南金能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减小再灌注损伤.但潘南金对血压有较大的影响,尤其血压在正常低限时,静脉输注潘南金可使低血压发生率增加,因此临床应用时需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78例≥60岁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3例接受急诊PCI治疗.35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近期效果.结果:溶栓组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为68.5%,直接PcI组IRA再通率为97.6%;6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溶栓组为(40.5±5.8)%.直接PCI组为(51.6±6.5)%.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再发心绞痛和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溶栓组明显高于直接PcI组.溶栓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5d,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1.5d.结论:对老年AMI患者,急诊PCI治疗更能尽快、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NU)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U),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将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U组的SBP、FBG、血尿酸(UA)高于NU组(p<0.05),而HDL-C、apoA1NU组(p<0.05);UAER与病程、SBP、UA、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apoB负相关.结论:SBP、TC、HDL-C为老年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老年人慢性肺心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本文报告了52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清T_3、T_4的变化。结果表明:肺心病老年组T_3、T_4显著低于健康组,与非老年组比较T_3降低有显著意义,恢复期较急性期T_3有明显回升,说明老年肺心病急性期T_3、T_4降低系机体的选择性适应,属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病态综合症”(ESS)。提示T_3不仅能协助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有判断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脂对老年慢性心房颤动(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CAF)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影响.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82例老年(>60岁)CAF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血脂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结果老年CAF患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缺血性中风有明显关系(P<0.05),其中胆固醇增高与缺血性中风关系最显著(P<0.001).结论血脂异常是老年CAF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剂量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老年人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试验。入选老年重度CHF患者 15 2例 ,随机分为螺内酯组 (A组 )和对照组 (B组 ) ,均予标准三联抗心衰治疗 ,A组联用螺内酯 (2 0~ 4 0mg/d) ,B组联用与螺内酯外观相同的淀粉安慰剂。治疗前和治疗后 2周、4周、8周分别进行心功能 (NYHA)分级评估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常规、生化等检查 ,并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 8周后A、B两组心功能分级、无创心排量指标均显著改善 (P <0 .0 5 ) ;与B组比较 ,A组改善更显著 (P <0 .0 5 )。无肝、肾功能损害及血脂、血糖升高 ,未见高血钾症 ,毒副作用少。结论 :应用螺内酯治疗老年人重度CHF疗效肯定、可靠、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7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及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静滴纳洛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2.05%(P〈0.05);观察组患者p H、Pa O2、Pa CO2三项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机辅助通气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气结果。  相似文献   

12.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无创通气组,无创通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气分析(pH、PaO2、SaO2、PaCO2)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生命体征很快稳定,血气分析指标明显好转。结论:对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左心衰,机械通气能及时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低氧血症,是抢救急性左心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CCABG)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habeen accepted as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fomulti-vessel coronary heat disease. CPB may stilcontribute to the operation field because of threlatively easier technical requirement; but it alscauses a serious systematic inflammatory reactiowhich will lead to dysfunction of important organand higher cost for the patients. Off-pump coronar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 has r…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的诊断方法,并分析使用无创呼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31例患者诊断的经验,并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并统计呼吸机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pH恢复正常,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PO2和PCO2均恢复正常,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存在端坐呼吸、精神萎靡和呼吸困难的比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COPD合并左心衰竭较易漏诊,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减轻呼吸机做功,纠正低氧血症,避免有创通气的并发症及脱机困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监测血清脑钠肽水平下,短期使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分为常规组和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组,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和超声心动图情况,并监测BNP水平。结果:治疗7d后,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组临床有效率明显好于常规组(81.7%vs61.6%,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常规组(51±6)%vs(46±5)%,(P〈0.01),且血清脑钠肽水平明显降低(498±209)pg/mL vs(642±318)pg/mL,(P〈0.01),血清脑钠肽下降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提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提高及血清脑钠肽下降均强于无效者(P〈0.01)。结论:在血清脑钠肽指导下短期应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有助于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定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探讨其对早期心肌损伤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CTNI的测定利用BeckmanAccess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CK-MB的测定利用日本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法.测定5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4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CK、CK-MB;并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AMI组血清CTN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敏感度为92.98%,特异性为97.96%,UAP组血清CTNI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CK、CK-MB,在早期心肌损伤的诊断、疗效检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诊断方法,分析常见误诊原因,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降低误诊、误治。方法:收集了30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误诊情况,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医生,尤其是部分外科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故误诊率高。30例病例误诊肺炎11例,肺结核4例,胸膜炎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肺心病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5例,急性左心衰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结论:肺栓塞早期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临床医生应提高对病症的认识,对有高危因素患者新近出现气促、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和新发肺部浸润影,经治疗症状无缓解,应考虑肺栓塞可能,尽早完善CT肺动脉造影检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TWAR)与急性心梗(AMI)、心绞痛(Angina)型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00例冠心病(急性心梗56例,不稳定心绞痛124例,稳定心绞痛20例)和180例非冠心病患者进行全血标本肺炎衣原体DNA检测。结果:急性心梗组肺炎衣原体DNA阳性率为73.2%,不稳定心绞痛组为52.4%,稳定心绞痛组为45.0%;对照组为21.1%,三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1,P〈0.05)。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急性心梗、心绞痛型冠心病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