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得到和谐发展.人的和谐发展包括个体的身心、个体与群体、个体与自然环境、个体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四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走过了一条从自失到自思,进而自省的阶段.目前,应以人的和谐发展为内核,以主体性教育为重心,对我国的教育目的进行重构,进而解决教育目的的内外矛盾,实现人的个体主体性与类主体性的自由融合,使人的发展走上一条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2.
一、转变观念,重视个性发展(一)正确认识个性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解决的根本矛盾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社会发展是社会文明的积累与群体的发展,这种发展若离开了个体的发展将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个体的发展若离开社会发展的需求则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实现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无视个人的社会无法得到繁荣,无视社会的个人无法取得成就。就促进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教育而言,要强调以人为本。这是因为,人是教育的对象,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是通过人的发展来推动社…  相似文献   

3.
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人的历史就是其追求和实现自身本质,展示其主体性的过程.教育必须考虑如何适应一定社会阶段的人的发展需求.现代社会所追求的是个体自主与整体和谐的统一,而个体自主与整体和谐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这在教育目的层面上看,要求的是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的和谐统一.而我们的教育目标始终存在并亟待解决的矛盾是: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要求与社会对人的功利性要求之间的矛盾.教育要尊重人性,回归童真世界;人的和谐发展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4.
心理阻抗是大学生价值观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大学生现有认知与社会互动发展之间的矛盾、个体需求与社会供给之间的矛盾、个体接受习惯与施教手段之间的矛盾、个体多样性与目标统一性之间的矛盾。要想消除和降低心理阻抗推进大学生价值观社会化,必须坚持尊重和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价值观形成规律为前提;注重价值引导,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为关键;由显性转变为隐性,扎根现实生活各领域各层次,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日常生活化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世界观教育的基本矛盾,就是社会所要求的、教育者在目标上设定的世界观与受教育者在进入世界观教育情境之前已经具有的世界观之间的差异和矛盾。这一矛盾实质上并不仅仅是一般的思想观念之间的矛盾,而是不同的心灵习性之间的矛盾、不同的经验结构之间的矛盾,以及在不同的世界视域中的生活实践方式之间的矛盾,即人的生命总体结构的矛盾。世界观教育基本矛盾表现在思想观念、思维水平、意识形态、历史发展和认识价值等诸多层面上。生活世界既给世界观教育基本矛盾的解决划定了幅度空间,也给这一矛盾的解决奠定了现实的基础。世界观教育基本矛盾解决的根本途径,乃是一种以回溯到生活世界的原初自明性为基础的、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理解为必要环节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6.
问题学生根源于学校教育单一价值取向与学生个体成长多样性和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对处于教育发展末端的个体的病理学建构。对问题学生的研究如果陷入本质主义与孤立主义的困境,就会导致个体合法性与教育合法性的双重失落。问题学生研究的根本出路是实现以人为本,由病理学走向人本学。  相似文献   

7.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与教育的中介转化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教育所面临的基本矛盾,亦即教育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一命题的提出,对于理解教育理论中的一系列问题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仅就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与教育在解决这一矛盾中的地位,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既是面向存在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个体的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正视学生智力、能力、情感、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差异性。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解决教育的普及性与学生个体差异性之间的矛盾?本文将从分层施教这个方面来阐释。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既是面向存在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个体的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正视学生智力、能力、情感、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差异性。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解决教育的普及性与学生个体差异性之间的矛盾?本文将从分层施教这个方面来阐释。  相似文献   

10.
翻转课堂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互融的新型教学模式,彰显时代发展的特征,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路径。翻转课堂在《高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高级阅读》教学中满堂灌与知识内化之间的矛盾、宏观指导与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语言文化二元论与互动认识论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满足教学内容的目标指向、达成外语自主学习的效果、拓展了外语教学发展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1.
毕立立 《考试周刊》2013,(49):171-172
现代学校教育中存在着规训的事实和追求自由的目的之间的矛盾。自由是教育实现个体发展的基本追求,在学校管理中规训无处不在。受教育者的主体自由在规训中被消解,自由的权利和主体的发展在规训中被压抑。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既是面向存在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个体的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正视学生智力、能力、情感、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差异性.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解决教育的普及性与学生个体差异性之间的矛盾?本文将从分层施教这个方面来阐释.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法》着眼于解决基础教育的现实问题,强调通过降低学校之间存在的教学质量的不平等性和各类背景不同的学生之间在学习成绩方面的差距来保证每个学生都合格,并以此来达到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水平的目的。但是,这一看似较为现实的教育发展目标,由于要同时解决教育的质量和平等性问题,存在着目标所要求的管理体制与现行体制之间的矛盾和目标所要求的测评技术与现有技术之间的矛盾,对学校教学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教育发展目标对促进教育的发展的作用不是完全能够由超前性所决定的。调和目标的超前性和可行性之间的矛盾,对顺利实现政策目标、保证政策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面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苏州在解决外来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方面存在外来人口子女人数快速增长与本地教育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外来人口子女就学的不稳定与正常的教育秩序之间的矛盾、义务教育公共产品的属性与地方政府承担财政责任之间的矛盾、外来民工子弟学校与苏州教育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些问题从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层面分别提出解决外来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数学教育的若干基本矛盾和关系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数学教育的基本矛盾是数学与教育的对立统一,具体表现为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对高素质数学人才的强烈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数学教育观念与现状之间的矛盾;数学教育的多种目标和多重功能之间的关系与矛盾;数学素质教育的理念与应试教育的现实的矛盾;数学教育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解决好这些矛盾和关系决定着数学教育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6.
教育以人为起点,以人为目的,人的概念问题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当今教育改革陷入理论的焦虑与实践的困境,其症结在于对人的理解与认识存在误区,陷入国家功利主义和个人浪漫主义两个极端。国家功利主义把个人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的纯粹工具,个人浪漫主义则把个体的终极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公民是国家和个人之间矛盾调和的产物,现代公民则是个体和社会共同体之间互动的良好桥梁和纽带。当代教育症结的消除和教育改革方向的确立蕴含于公民教育的理路与实践之中。"公民"不仅仅是教育的培养目标,更重要的是蕴含于教育理论与实践之中的人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与日益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发展要求构成了种种矛盾,其中突出的表现是,社会需求的超前与高职教育的滞后、人才需求个性化与培养模式程式化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办法是提倡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提倡规划自我,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作为一项考试招生制度具备重要的制度功能:在国家层面,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不同类型和层次人才的需要;在社会层面,保障人才选拔的公平性,维护社会稳定;在学校层面,发挥导向作用,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水平;在个体层面,树立发展信心,促进阶层流动。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的问题表征集中体现为三对矛盾:在制度愿景上,官方定位与民间期望之间的矛盾;在考核内容上,保证公平与凸显特色之间的矛盾;在招考过程上,确保生存与优化生源之间的矛盾。在改革方向上,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应重视个体发展需求,为职业教育人才积极创造上升通道;坚持文化理论考核,增强分类考试制度的公平性和权威性;开放教育选择市场,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本位视角下,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过度主张人的社会主体身份即社会语境下的他己能力,而教育目的个人本位形成与人存在的个人本位的等同化认知,使得教育目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矛盾根源需要重新考量。在教育主体视角下,通过对人的社会主体身份的解构,以及对单一人我主体发展范式的再思考,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中人的社会主体与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中的个体主体走向了人的多元主体教育的初步统一。在意义视角的阐释下,人的多元主体教育中社会主体与个体主体形成内在博弈、类主体即类语境下他我与个体主体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以及类主体具有对社会主体的超越性本质,进而教育从人的单一主体教育走向人的多元主体教育,从人的对立主体挟持发展走向人我与他己协同发展的理性定位。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     
教学是人类的重要认识形式之一。所谓教学认识,就是为了解决人类总体的文明发展与个体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而在教育系统中开展的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经过选择和加工的人类文明精华成果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王策三主编:《教学认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P14)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有组织的认识过程。在这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知识的传递和掌握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由教师代表社会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推动教学过程发展的动力。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都是在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