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是著名出版家王云五先生晚年任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时期主持编纂的最重要的系列丛书之一,是王云五先生留给人们的最后一份重要的出版遗产。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是著名出版家王云五先生晚年任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时期主持编纂的最重要的系列丛书之一,是王云五先生留给人们的最后一份重要的出版遗产。  相似文献   

3.
姜红 《中国编辑》2005,(3):60-62
去年6月底7月初,我有幸随河北教育艺文图书交流团访问了台湾出版界。或许是这次赴台湾访问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先前报批手续颇费周折,大约花了近半年的时间),所以格外珍惜。虽说此次的台湾之行只有短短的10来天,我却有着极大的收获。我们拜访了多位台湾著名的出版家,如艺术家杂志社发行人何政广先生、城邦出版集团总发行人詹宏志先生、远流出版社董事长王荣文先生、时报出版公司总编辑林馨琴女士、联经出版公司发行人兼总编辑林载爵先生,等等,双方就两岸的出版态势、出版模式以及未来的华文图书出版前景等相关话题进行了热烈而友好的交谈。在他们热情洋溢地介绍先进的出版经验与管理模式时,我强烈地感觉到他们的体内正流动着一股活泼的生命力量,张扬着对理想的憧憬与渴望.  相似文献   

4.
朱永刚书序     
王建辉 《出版科学》2009,17(5):108-108
这篇序言是应杨德炎先生要求写的.而他让我写这篇序的起因,可能是十年前我完成了一篇博士论文<文化的商务>,副题是王云五专题研究,交给了由其主政的商务印书馆出版,他认为由我来写这个序"最合适不过".  相似文献   

5.
李辉 《编辑之友》2005,(3):75-77
1967年商务印书馆成立70周年,这一年也是王云五入主台湾商务印书馆恰满两年.与商务印书馆的渊源,年届八十的王云五在<七十年与二十七年>中回忆起当年被胡适推荐加入后,"卒结下不解之缘,蝉联八年,短期他就又被坚邀返馆,主持全局;复经十七年,连前八年,人生百年已耗其四分之一于此,盖势成骑虎,欲下不能;又以迭遭丧乱,欲去亦有不忍."商务印书馆历经三次战争劫难,幸赖王云五救危扶颠三度复兴.1964年秋加入台湾商务印书馆后的王云五自称进行第四度复兴.本文拟通过对台湾商务印书馆这一个案评析王云五对文化事业的贡献,并对其出版理论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2007年,台湾商务印书馆为纪念商务一百一十周年馆庆和台湾商务六十周年馆庆,由现任董事长王学哲先生主编,将张元济先生1937至1947年间致王云五先生信札结集出版,以“非卖品”作为庆典赠送友好的礼物。2009年,他们又作了一次校订和增补,  相似文献   

7.
王云五晚年入主台湾商务印书馆之后,在出版理念、出版经营及"创造性出版物"等方面,全面复制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的经验,并大力创新图书宣传、销售政策、出版形态、学术出版等方面,实现了对商务精神的光大和创新,具有不可忽视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云五先生对我国出版事业和图书馆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主持编纂的大型丛书《万有文库》推动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本文将宁夏大学图书馆馆藏的《万有文库》介绍出来,使更多的同仁对《万有文库》及王云五先生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王云五全集》简体版2013年在大陆出版,王云五这位商务印书馆前总经理再次引发业界关注。作为一位像富兰克林、绥青一样自学成才的文化大家,王云五向来被视为与张元济比肩的出版人,其奋斗的一生,如同一出励志长剧,在近代中国出版史上流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影响至今。时下,新闻出版领域的变革推陈出新,重温王云五的出版经验以及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历程,或许有助于以史为鉴,老树开新花。北京大学与商务印书馆向来被视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双子星座"。1921年7月16日,北大教授、  相似文献   

10.
张越 《现代出版》2001,(4):55-56
一、出版台湾地区法学著作的意义近年来,海峡两岸法学界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一些台湾地区著名法学家的著作,不断在祖国大陆出版。由于其严谨的逻辑推理、实证的理论深度、宽广的信息量,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我社从1998年起经新闻出版署批准,陆续精选出版了台湾地区法学专家的学术著作,社会反响很好。尤其是著名法学家王泽鉴先生《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系列丛书的出版,使我们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什么台湾的法学著作在大陆市场会如此走俏呢?主要原因是这些著作论述的不少问题,都是目前法学理论和实务界非常关注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的掌舵人,王云五身在出版,情系文化.他的出版理念体现在:出版的目的在于"中国文明之再造";出版要"有功文化,纵有亏损,亦义不容辞";出版机构"必须先能自立,才能对社会有贡献".王云五的出版理念为当下出版企业改革与发展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借鉴:出版要明确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出版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出版企业要通过深化改革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2.
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出版家之一,王云五以文化为己任。王云五的文化生涯可以归纳为"述而又作":知识与智慧兼具,传旧与创始并举。出版理念上,王云五指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出版事关中国文化前途;出版实践上,王云五领衔的商务印书馆发扬固有文化与介绍西洋文化并重,开创了20世纪中国出版史上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3.
文大中 《出版参考》2007,(5S):27-27
台湾地区拥有的出版公司有11000多家,出书数量则高达4万多种,而台湾地区的总人口数只有2300万人,再加上近年来读者的持续流失,最终导致退书率达到60%之多,库存居高不下。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台湾的出版业已经走入了新商品太多而实销量不足的恶性循环。台湾出版业每年营业额约600亿至800亿元新台币(下同)之间,平均算来每家出版企业每年的营业额还不足1000万元,足见台湾出版业平均营业规模太小是其先天性特质。  相似文献   

14.
因考虑我做副刊的缘故,不久前,皖籍台湾《联合报》老记者吴心白先生特意邮寄一本书托人带给我,这本书是台湾副刊界老前辈、时年95岁高龄的孙如陵先生2008年在台湾出版的新书《副刊论》。孙老前辈把自己半生做副刊的经历和编辑体会写成书出版,让我们副刊晚辈看了不免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5.
一个好的出版家,既要有文化理想,还要有出色的出版能力,尤其是要有敏锐的出版眼光。王云五无疑拥有这些素质,这从他主持出版的《万有文库》可以看出。王云五的这种出版素质对当下的出版界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向敏 《出版科学》2010,18(3):102-105
王云五作为上个世纪20至40年代商务印书馆的掌门人,被誉为民国,"一流的出版家,甚至可能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家"。他在带领商务印书馆走向新的出版辉煌的同时,也创造了众多后来者难以企及的出版高度。本文试对其出版思想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欣闻 《出版参考》2010,(16):35-35
不久前,拥有大陆资本背景的台湾新经典文化公司在台湾正式成立。该公司的大陆资本背景是大陆较大的民营出版公司之一的北京新经典。这实际上也是大陆出版企业首次在台湾地区投资成立的出版公司。台湾出版业对外资同样有诸多严格管制,所以新经典以何种方式在台湾投资,北京和台湾的新经典都讳莫如深。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7月下旬,为完成《赵家璧传记》(暂定名),我和合作者芦珊珊一道专程赴上海山阴路约访了赵家璧女儿赵修慧女士。此行,不仅结识了热情爽朗、丰姿绰约的修慧大姐,更加深了我们对赵家璧先生的崇敬、敬仰之情。感叹"书比人长寿",我们被这样一位优秀的出版家为书籍的一生所折服。赵家璧先生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享有很高声望的出版家、编辑家。他所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的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出版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也仅仅是近十年的时间,但因其强大的信息存储功能和方便快捷的传输特点,很快就风行于世界,成为我们所称的第四媒体,由此引发出关于网络出版的新理念.从近年人们对网络出版发展趋势的分析和预测,它似乎大有在不远的将来取代传统出版媒体的趋势.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认为网络出版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还只是一个概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出版理念,而且从法律层面上来看,它也还缺乏应有的法律地位.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是一种并行不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解放前商务印书馆在台湾设有分馆,中华书局也设有分局,都是单一的发行机构。上海解放以后,交通阻隔,货源断绝,它们在台湾陆续翻印一些本版书维持,逐渐变成出版、发行机构,并且拥有自己的印刷厂。它们的招牌也变成“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和“台湾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五九年张元济先生在沪逝世。讣告发出后,王云五就在台湾公开插手商务,成立“总管理处”,自任“董事长”和“编审委员会会长”。张连生当“总经理”。现任“总编辑”是浦逖生博士(清华毕业,一九七八年一月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