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想象作为建构内在意义世界的活动,成为道德教育中追求完整生命个体德性成长的重要方式。道德哲学史上已有学者探讨想象在道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并逐渐衍生出“道德想象”概念,这一发现使道德教育目标转向更关注理想与现实统一、道德教育过程转向更关注认知与情感统一、道德教育功能转向更关注自我与他者的统一。基于已有研究发现,目前研究多集中于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三个维度,总体研究正在从分裂走向整合、从认知走向情感、从理论走向实践,但同时面临着对道德主体不够重视等困境。因此,想象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需要从目标角度、过程角度、方法角度转型。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人的主体性活动。唤起教育对象主体性道德意识是道德教育的最高价值目标所在,教育对象主体性道德意识的提升有助于教育对象的道德认知能力转化为道德实践能力,以此逐步形成教育对象的内心道德价值追求。情感活动作为人的重要存在方式,是道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情感活动的介入赋予了道德教育以生命,而这种生命力是在参与主体性道德意识的构建中逐步地凸显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道德教育大多停留在认知教化上,道德行为脱离情感背景从来不会得到坚持,道德规范的一切调控是通过情感因素发生展现的。道德情感的培养在道德教育中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们看重,并相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道德情感培养模式,体现了许多共同的理念。由此结合众家研究提出道德情感培养的五个基本理念:实践体验,自主生成,生命体谅,理想情感价值,环境熏陶与成长沟通。实践体验是道德情感的基础起源,自主生成是道德情感的发生核心,生命体谅是道德情感归结灵魂,理想道德情感价值是应时代所需的道德情感倡导方向,环境熏陶与成长沟通是青少年道德情感成长最直接的摇篮。  相似文献   

4.
论道德情感与感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祥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0(11):102-104
道德情感是基于一定道德认识基础上对是否满足自己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道德情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促进道德认识的完成、道德行为的发生和道德主体性的培育。提倡感动教育,充分发挥道德情感的积极作用应该成为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路。  相似文献   

5.
儿童道德情感培养途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道德教育来完成.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要重视从儿童自身发掘道德情感培养的生长点,为儿童创设良好道德情感培养的家庭环境和建立有利于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究竟应依凭情感还是应诉诸理性尚存在争辩。情感论的理据在于,如果将情感作为道德教育的一种原发性机制,便可更好地触动和促发人们的道德情感与道德体验;理性论的理据在于,倘若将道德教育奠基于理性,则能更好地实现人的自由和增强可能的道德主体对道德价值规范的反省能力。然而,情感论虽有其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却很容易使道德教育落入无根的态势与听凭私人情感、感性情感和自然情感的支配之中。道德教育的圆融自足还需由理性来加以奠基,只不过,其中的理性既不能是将道德教育独白化、同一化的先验理性,也不能是将道德教育知识化、工具化的工具理性,而应是能够统合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交往理性。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过程可归纳为"知情信义行",其中道德情感的培养将有效地避免传统灌输教育所带来的危害。早期儒家道德教育中十分注重对教育对象道德情感的陶冶,以孔孟荀为代表的众多儒家先贤倾向于与学生通过情感交流而达成道德共识,并将其贯穿于"仁爱""礼乐"人性论等中心思想之中。  相似文献   

8.
哲学家康德以理性主义态度对道德情感进行了深刻研究,他认为,道德情感源于人的理性,是实践理性战胜感性欲望的产物.他的道德情感理论对我们目前的道德研究和道德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道德情感体验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美国学校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情感体验教育,旨在对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10.
情感性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新取向。道德情感是情感性道德教育的核心;情感动力是情感性道德教育的起点;情感体验是情感性道德教育的过程;情绪、情感经验的积累是情感性道德教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休谟对道德导源于情感的论证以及对同情的内涵的创造性解读,对学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目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道德知识的传授而轻道德情感培育的倾向,具体表现在道德教育的课程化、课程内容的知识化、教育方法的灌输化等方面。这种倾向的认识论根源就在于混淆了理性和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体验是情感的体验.道德教育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实现道德内化.所以,道德教育应以情感体验为起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和主体间的理解中提升德性,从而达到德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十分丰富,有道德发展阶段研究、强化社会学习研究、价值观澄清、体谅关心理论、威尔逊的道德符号学等,这些德育理论的特征是: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道德教育不能忽视道德情感的发展;隐性课程与道德发展的关系受到了普遍的关注;道德、心理一体发展的健全人格教育成为道德教育凸现的重要内容.道德教育显性化倾向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要想成为直抵心灵的教育,就必须诉诸情感。作为人类的高级情感,道德情感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主要通过移情机制发挥作用,超越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从道德情感的生长角度来看,主体情动是道德情感生长的内在动力,情感共鸣是道德情感生长的基本遵循,主客体交互是道德情感生长的核心要义。立足于学校道德教育,结合道德情感的基本特质与生长机理,从道德学习材料、道德学习方式和道德学习氛围三个层面,道德情感的具体培育路径包括挖掘生活材料以增强情感体验,创建道德情境以培养移情能力,营造道德氛围以孕育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5.
从实质而言,道德是一个情感问题,而道德情感又是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它与道德理性、良心及道德教育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贯穿于伦理学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因而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地位。  相似文献   

16.
道德情感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情感,在整个道德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既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也是道德认识持久地指导道德行为的基础。然而,目前的道德教育却偏重于道德认知的发展,忽略了道德情感的培养。审美教育对道德情感具有化育作用,将成为道德情感培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从本质上说,品德教育是一种影响、一种熏陶、一种感化。人在道德上的发展和完善,道德主体的作用应该是最为主要的决定性因素。作为道德情感占主要地位的道德教育更应一切从尊重学生生命的权利出发,设法为学生提供一个道德教育的实习场所,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构成学生道德教育实践的共同体,给予学生自身晤出道理的机会,通过主体参与的道德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升华学生的情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道德、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适宜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中国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 ,指出 :中国传统道德具有利他性的特点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具有情感性的特点 ,其独特的操作方式是情感意通。在此基础上 ,论证了情感意通至今仍然是进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最适宜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道德情感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情感,在整个道德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既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也是道德认识持久地指导道德行为的基础.然而,目前的道德教育却偏重于道德认知的发展,忽略了道德情感的培养.审美教育对道德情感具有化育作用,将成为道德情感培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美德伦理是将美德概念作为基本概念的伦理类型,它认为行为者的美德品质能为其行为提供正确指南,这种伦理研究进路不仅弥补了规范伦理的实践缺陷,推动了当代伦理学研究的深化,而且从重建道德主体性、指导道德实践及继承美德教育资源等层面显示出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积极意义。以美德伦理为理论基础的高校道德教育应从加强道德理论教育、实施道德情感教育、丰富道德实践教育等多方面完善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