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称谓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部分.由于中国和西方社会在文化传统、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和亲缘关系等方面的差异.汉英两种语言的称谓体系表现出不同的类别特点和习俗.体现了中西文化差异。本文分析了汉英称谓体系的特点,比较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探讨了形成这种差异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秦汉王朝是我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初创时期。在此时代背景下,君臣称谓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而宗法制的社会结构与泛化的权威崇拜恰是造成此现象的社会根源与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3.
李享银 《课外阅读》2010,(8):137-139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它们之间的称谓也异彩纷呈。其所描写的场面及人物故事情节大都在荣府这个大家庭当中展开,但每个人物之间都较少使用严格意义上的亲属称谓,而是以社会称谓取代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便是封建等级制度。在等级社会中,决定使用何种称谓的主要因素就是尊卑等级。由于中国是封建宗法社会和纲常礼教强大的社会,称谓更是具体地反映了这种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尊卑贵贱的等级关系。《红楼梦》中所使用的种种称谓正是这种等级关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论农村与城市亲属称谓的泛化及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称谓的泛化有着深刻的文化、社会烙印,其泛化程度因地而异。农村亲属称谓泛化现象较普遍;而在城市,近些年拟亲属称谓的使用在城市人的生活习惯中逐步让位于其他能表现更微妙亲密关系、权势关系的社会称谓了。这两种不同趋势的语言现象背后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及心理现实根源。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蕴含着包括丧葬文化在内的丰富的文化信息。通过考释"丧"、"葬"等相关汉字,从死亡称谓、丧葬方式及丧葬习俗三个方面,透视了我国古代丧葬文化的根源及其对维护社会伦理道德和阶级统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西社会称谓比较及汉语社会称谓系统的缺环与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称谓系统在人际称谓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不同的民族与国家的社会称谓系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了解并正确使用社会称谓系统对于处理好人际关系、避免交际冲突有重大意义。本旨在比较中西社会称谓系统的异与同.探讨汉语社会称谓系统中的缺环与泛化问题.并提出语言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完善、健全汉语社会称谓系统。  相似文献   

7.
赵铮 《考试周刊》2011,(71):31-33
英汉称谓用语大致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类。它们在区分血亲与姻亲,宗族与外族,以及亲属称谓泛化等方面都有差异。本文将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来探讨英汉称谓的差异,进而从家庭结构和血统观念、宗法观念与法制思想、等级制度与宗教影响和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来分析产生中西方称谓语差别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社交称谓是称谓或称呼言语行为研究中一个大的分支,是一种约定速成的传承性符号系统。本文拟从民俗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英汉两种语言在社交称谓方面表现出来的显著差异,揭示了中西两种截然不同文化传统是制约这种差异的根源,探讨了中英社交称谓的语用差异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称谓是用来反映人们之间相互称呼的一套名称,按照称谓对象之间关系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大类.本文只讨论社会称谓,系统描述二十世纪中后期至今汉语社会称谓的变迁,以社会文化心理为视角,联系当时政治、经济等社会背景,考察社会称谓变迁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程红波 《海外英语》2011,(14):289-290
问候语是汉英日常用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汉英问候语因历史背景、文化渊源、社会习俗以及价值观等的不同会呈现不同的形式。主要讨论了汉英问候语在话题、称谓方式以及内涵上的不同表现并探讨了导致这种不同表现的深层次的社会文化根源,以期尽量在跨文化交流中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相似文献   

11.
称谓体系由于受到各国不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极大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称谓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个方面。汉英亲属称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宗族、血亲和姻亲、老幼尊卑、父系母系和泛化等方面,而汉英社会称谓主要比较通称、职务称谓、姓名称谓、人称称谓和零称谓几个方面。中英两国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称谓的翻译实际上就是文化的转移。由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地域的不同,汉语称谓和英语称谓存在着许多差异。在称谓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会遇到种种的问题。本文针对这种现象,从跨文化的角度,对亲属称谓、社会称谓和姓名称谓的翻译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缅甸语称谓系统不仅是缅甸文化的一种反映,同时体现了缅甸的社会关系。通过对缅语的人名称谓、社会称谓和亲属称谓系统进行探究,旨在揭示各称谓系统的特点和称谓方式,理清不同称谓之间的异同,勾画不同场合、不同身份以及不同职业之间的称谓习惯和称谓规约。  相似文献   

14.
称谓词的文化流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称谓词是人际关系中身份、地位、角色的称呼 ,受特定的交际语境制约。称谓词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的变化要受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称谓词运用得体与否 ,直接影响着言语交际的效果 ,强烈反映出人们的社会属性和价值观念。关注称谓词的文化流变 ,不仅要分析称谓词变迁的原因 ,更要注意称谓词在不同语境条件下的语用问题。一、社会称谓词的文化流变社会称谓是社会成员职业、职务特点的文化符号 ,是反映非亲属成员之间社会关系的交际符号 ,社会称谓的变化直接受政治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的影响。(一 )职业称谓雅致化。职业称谓是根…  相似文献   

15.
称谓的翻译实际上就是文化的转移。由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地域的不同,汉语称谓和英语称谓存在着许多差异。在称谓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会遇到种种的问题。本文针对这种现象,从跨文化的角度,对亲属称谓、社会称谓和姓名称谓的翻译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称谓是语言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交际中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它能够反映出交谈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的不同。中国社会从古至今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社会发展推动了社会诸方面变化与进步,同时也促使了称谓的变化。称谓的变化可以透视出一个社会的发展,同时社会发展又引起了新的称谓变化及其语用功能的变异。因此,可以说汉语称谓及其语用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社会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缩影。称谓能够反映人际关系,一个民族的语言中称谓越丰富、越复杂,说明这个民族越注意区别人的身份与地位。汉语中从古至今就有很多不同的称谓,这也正说明了汉语使用者非常注重彼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称谓是人们用来表示对亲属或非亲属相互关系的称呼,它强烈地反映出人的社会属性和价值观念。本文通过讨论建国以来通称、尊称、职业称谓和夫妻之间称谓等几个方面的变化,阐述了称谓是受特定社会环境制约的。  相似文献   

18.
致歉言语行为的主体包括致歉方和受歉方。他们都是各自社会角色和交际角色的复合体。在致歉言语行为中,致歉方为扮演好交际角色,在兼顾自己社会角色的前提下,十分关注称谓表达。致歉方对受歉方的称谓主要表现为亲属称谓、社会称谓、指代称谓和姓名称谓。致歉方的自称主要表现为贬损的自我指称、正常的自我指称、模糊的自我指称。  相似文献   

19.
称谓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着称谓,而称谓的发展又折射出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从称谓的语音系统和表情达意的独特方式来看,都是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伦理制度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际关系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英汉社会称谓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称谓是人际称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化内容、化传统和化心理有异,英汉社会称谓在言语行为中差异较大。本从跨化交际的角度,就英汉社会称谓的类型及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化意义及其化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