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词在初级阶段和民间阶段 ,题材广泛。晚唐五代的“花间派”,把词带进了“艳科”的窄胡同里。宋人视《花间集》为词的鼻祖 ,作词多以“花间”为宗 ,论词多以“花间”为准。北宋苏轼 ,把诗文革新运动精神带到词里 ,还之以本色。南宋辛弃疾继之把苏轼建立起来的词风推到高峰。明清人受宋词和词论的影响 ,视婉约词为“正宗”,豪放词为“别格”。笔者认为婉约词有许多质量高的佳作 ,豪放词亦不乏思想性、艺术性皆高的优秀篇章 ,婉约和豪放是词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对“词为艳科”是否为现代的词学观念作了分析,并对自宋朝以来与词有关的“艳”与“科”二字在古代词学献中的大致情况作了一番粗略的梳理。  相似文献   

3.
词是一种抒情大学。其兴之初,文人多循“以男子而作闺音”①的格局作词,即措闺中女子之情态口吻抒写着愁秋怨、离情别绪,情思纤弱细巧,同境较狭小单一。而柳永作为宋代第一位专业词人,却了此有所变化和发展,其《乐章集》中不仅有“以男子而作闺音”的作品,同时也有以其本色身份即依一个“风流浪子”之情态口吻抒写其羁旅愁思、身世忧愤的作品,故而其词比前人代言体词作有了更阔大的词境和更高的审美价值。本文试就此作一简单分析。(一)晚唐五代和北宋初年.“词为艳科”,“同为村余”,词不过歌妓舞女在酒席筵宴上演唱的艳曲。其…  相似文献   

4.
以批评柳永词为“柳七郎风味”而著称的苏轼,其实也创作了大量的“艳科词”。以对女性的描写为视点,苏轼的“艳科词”大致可分为“侍儿词”、“妻妾词”、“歌妓词”等诸种类型,且在艺术上不乏与“花间词”相类者。导致苏轼创作“艳科词”的主客观原因,既与豪放词在北宋不受欢迎、“柳七郎风味”大畅其行的社会背景相关,又与苏轼对其词学审美认识的调整与改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物业"并非新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分人认为“物业”是一个新词。如《现代汉语词典》(2002修订版)将它收录在“新词新义”部分,解释为“多指房地产(如公寓、办公楼等)。”实际上,“物业”一词古已有之,早见于宋代。如袁宾先生编《宋代语言词典》中就收录“物业”一词,举《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为例:“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苏轼“以诗为词”为中心,阐明词并没有特殊不变的“本色”,因而北宋以来的本色论者反对苏轼“以诗为词”,谓苏词“非本色”的论调是错误的。本色论者没有看到苏轼“以诗为词”的原因与实质,从而不能对苏轼“以诗为词”在词史上的意义与功绩作出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本色论”是词论史上的一个重要论题,它萌芽于晚唐五代时期,“词为艳料”是这一时期“本色论”的重要内涵,北宋后期的李清照,在《词论》中是一家的“论点,阐述了词的特性,从而使”本色论”具有了一定的理论色彩,“别是一家”标准志着这一论题的正形式,南宋时期的“本色论”在“别是一家”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其主要倾向表现为推崇“雅正”。  相似文献   

8.
(一) “词别是一家”。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下了我国第一篇词学论文——《词论》,提出这至关紧要的论旨。晚唐以来,词风卑靡。词被视为“小道”、“艳科”、“诗余”,是诗人作诗之余的游戏作品,地位远比诗低。李清照这论旨,确定词是一种有别于诗的文学品类,有独立的性质、价值、地位。实是推尊词体,大争词的社会和文学的声誉。这论旨显然又是针对苏轼“以诗为词”,有所为而发。对苏轼开拓词境、革新词风,李清照并无异议。然而,对“以诗为词”的作法,却深为不满,蓄意要批评争辩。  相似文献   

9.
一、纳兰心目中的诗和词 诗和词从广义上说都是诗歌,但从北宋初期起,词却被看作不能与诗同日而语的所谓“诗余”、“小道”,被划为“艳科”。以致有人读了欧阳修的词以后,竟然不敢相信是这位主张“文以载道”的古文家的作品,如曾慥在《乐府雅词序》中说:“欧公一代儒宗……当时小人或作艳语,谬为公词。” 北宋以来虽有苏轼、辛弃疾等人想消灭这种诗词割裂的畛域,但南宋以后,一般人仍然把《花间》词人和周邦彦、姜夔等一脉相承的婉约词看作正宗。直至清初,以执词  相似文献   

10.
词虽被称为"艳科",但从北宋中后期开始,便涌起了一股尚清崇雅之风,并因此形成有别于婉约、豪放之外的风雅词派,宋词的清雅化走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陶渊明应该是重要的一点,首先陶渊明的清雅人格对宋代词人有所影响,其次陶渊明还为宋代词提供了许多被认为是具有雅意的生活方式,另外,陶渊明还为宋词开辟了一个清雅的抒写环境,这些都会导致词的清雅化走向。  相似文献   

11.
"《花间》范式"首先是指由《花间集》所确立的一种词学创作审美规范、词学审美理想。这种规范和理想建立之后,从宋代开始就成为批评家评价词人词艺高下、优劣的准绳和重要标准。所以,不论是从词创作还是词学批评的角度来说,《花间》词的影响都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词体体性的认识首先通过对《花间集》的体认得来,并伴随着词学的发展而逐渐具体和清晰。晚唐五代,《花间集》成为艳词理论的代言,北宋词体观在极大程度上是从《花间》词中概括出来的,强调词体应具备儿女之情与柔婉之风的独特格调,并从中总结和确立了“词为艳科”的观念,明人则明确地把言情视为词体最基本的艺术特质,清人在普遍肯定词之言情的前提和基础上,开始以《风》、《骚》之义来规范词体体性的情感内蕴,并且肯定了词绮靡艳丽、哀怨悱恻、情深语艳、雅艳相资等迥异于诗歌的外在体貌。  相似文献   

13.
"诗余"作为词的一种文体称谓,从诗歌与词的关系角度来定名,指出了诗歌与词的关系。本文从梳理诗余观念流变入手,解答了词何以被称为"诗余"以及言说者隐喻的词体观念、诗与词的关系认定和诗词分野标准,勾勒了"诗余"这一文体称谓的历史发展,考察了"诗余"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在此观念影响下词论家对词体特质的认知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词作为"诗余"的真正内涵和词学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月人词作颇丰,乡土词别具特色,从词怍内容、情感、艺术特色方面对《月人乡土词选》进行多角度赏读,可以领略月人词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15.
“九天”说是扬雄以玄为本的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扬雄哲学思想乃至文学思想的形成在整体上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文必艰深”论则是扬雄重要的文学思想之一,自宋人苏轼对之作了严厉的批评之后,历代批评家大都对它持一种否定的态度。但很少有人从扬雄思想的整体特征出发对之作认真的分析,更没有人把“九天”说与“文必艰深”论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笔者认为扬雄“文必艰深”论本是建立在“九天”说的基础上,并与尚文的时代审美追求相一致,故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并非一无是处,以往学者们对它的全面否定是不尽科学的。  相似文献   

16.
“语助词”是传统的语法概念,形成于对先秦经传注释的语法研究中,并为古今学者广为使用。然而,“语助词”这一提法似欠准确,其原因有二:一是“语助词”概念是传统“辞”、“语助”、“语辞”等语法概念误解的产物;二是“语助” 不是词,故不能称为“语助词”,而应该将其称之为语言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语音符号。  相似文献   

17.
以"唐诗宋词"代表"一代之文学",主要是元代以来边缘文人的观点,而正统文人多以"唐诗宋文"代表"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说只有限定于韵文系统内,文体自身历代纵向比较特别是与后代比较,才最具合理性.王国维、胡适以从西方引进的纯文学观念改造"唐诗宋词"说,使此说上升为现代主流学术观念,胡适更"误读"为"唐诗宋词"胜过同时代其他文体.事实上,"唐诗宋词"代表"一代之文学",是元代以后"追认"的,远离文学史原生态."唐诗宋词"并提,但不"等值",唐诗比宋词更有资格代表"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说对唐宋文学研究格局和撰写模式都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从特定的角度看,此说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不应当作"定论"接受.  相似文献   

18.
"以意为主"说是中国诗文评一个影响大、渊源早的理论,但自宋代以迄于今,人们对它的渊源问题一直存有误会。有人将"以意为主"说归之于曹丕,有人将其归为金代诗论家,也有人将其归为范晔和杜牧。本文联系书画理论,认为杜牧的"以意为主"说祖述卫夫人、王羲之的书论,而范晔的"以意为主"说则上承庄子和王弼等人的哲学理论。书论和哲学理论构成了"以意为主"说的两类渊源。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以哲学、美学、史学、文学等方面的成就成为近代学术史上一座丰碑。他的词论专著《人间词话》一直为人称道,其中“隔与不隔”这种品评文学实践的理论新标准,更让人们保持了长久的研究兴趣。把它置入文学创作真实境界的视野,再从《人间词话》的本身出发,我们可以获得文学语言的真率、文学想象的真切和文学情感的真挚三种真实境界。  相似文献   

20.
王鹏运的“重拙大”词学观有浓厚常州词派诗教气息 ,况周颐改造了王氏的“重拙大”。王氏的“重”指凝重沈著 ,强调气格 ,况氏变凝重沈著为厚重致密 ,坚持了词的阴柔特点。王氏的“拙”指一种自然流露的表现手法 ,又有两个层次 ,从师法自然到妙造自然 ,这为况氏所接受。王氏的“大”指比兴寄托 ,要求寄托邦国大事 ,而不顾及词的抒写个人情感的特点 ,况氏变寄托邦国大事为寄托个人情感与性灵 ,使得寄托说由言志趋向缘情。况氏改造过的“重拙大”可以用来总结传统词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