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情感简论韩喜忠一情感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在认识活动中产生,并伴随认识活动而发展。人的认识活动,反映客观事物本身;人的情感活动,反映客观事物对主体的意义,也就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特别是人的社会性需要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人对某一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它是客观事物与新闻报告人主观认识的统一体,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客观事物是新闻的本源。作为客观事物反映的新闻,即要反映快,又要报的真,而在事件的发生和形成报道之间首先就存在着时间差。即使新闻报道人是事件的目击者或参与者,又是个独具慧眼,倚马可待的写作快手,要达到新闻最起码要求的真实。这"快"与"真"的矛盾也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档案意识是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认识程度,也是伴随着档案、档案工作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更是人们自觉能动地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一、医院档案意识及其表现医院档案意识是医院各级各类人员对档案及其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认识,表现了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了解程度和认识水平。1、医院的社会档案意识。医院档案意识是社会档案意识的反映,作为一种观念,其形成同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5.
主体和客体属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范畴。主体是指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的人;客体是指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的中介。运用这一哲学观点对“编辑”概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编辑主体、编辑客体、编辑过程,是构成编辑概念的几个要素。所谓编辑主体,是指通过编辑程序直接或问接作用于编辑客体的人,即编辑者。所谓编辑客体,是指编辑主体作用的对象,既作者和文稿。编辑过程,即日常编辑工作中确立编辑思想、拟订编辑计划、组稿、编稿等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6.
刘红霞 《新闻窗》2010,(2):70-71
主体和客体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对重要范畴。主体是指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的人:客体是指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的中介。运用这一哲学观点对“编辑”概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编辑主体、编辑客体、编辑过程是构成编辑概念的几个要素。所谓编辑主体,是指通过编辑程序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编辑客体的人,即编辑者。所谓编辑客体,是指编辑主体作用的对象,既作者和文稿。编辑过程,即日常编辑工作中确立编辑思想、拟订编辑计划、组稿、编稿等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7.
谈新闻写作中的『物』『意』『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指作者从客观世界中得到各种材料后,经过大脑的思考,形成某种思想认识,这是新闻“意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新闻敏感是识别新闻的一种能力,综合反映记者的思想和认识水平、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判断能力。作为记者必须具有新闻敏感,这是新闻职业对记者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9.
编辑的思维及其表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的思维及其表现特征崔建聪思维,是指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或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编辑与作者、读者三位一体,共同构成社会精神产品——出版物生命的价值。而编辑的思维,与作者、读者的思维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作...  相似文献   

10.
1编辑辩证逻辑的含义 辩证逻辑是关于辩证思维方式的科学,它以抽象思维为基础,是研究辩证思维方式的逻辑学,着重研究思维辩证、系统地反映客观事物辩证本性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初次投稿者心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初次投稿者是科技期刊作者群体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中间中青年科技人员、教师和研究生占有相当的比例。编辑认真研究和正确掌握这部分作者投稿时的心理活动,是发现和培养人才、发掘更多更优秀的稿件、确保期刊质量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 人的心理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及性格、能力的总  相似文献   

12.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源,也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物”是新闻具有说服力的最重要因素。任何新闻都是对客观存在即“物”的报道。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记者,面对客观事物,写什么,怎么写?这似乎不成为一个问题。但是,客观事实告诉我们,面对同一客观事物,由于感情,态度、认识的不同,所报道的倾向性就不会一样。报道是人的主观反映客观的活动。因此,新闻不可能脱离报道者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下面就今年5月中旬,发生在天安门广场学生绝食6天后这一客观事实,看看新华社和首都某报几乎同时播发和刊登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一、“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律违反了事物所具有的客观规律,事物的辩证法创造观念上的辩证法新闻活动是社会的认识活动。深度报道标志着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升华,标志着由浅层直观转入深层思考。深度报道对事物的多侧面、全息摄影式、立体化的反映,是由客观事物本身所决定的。正像列宁所说:“事物的辩证法创造观念上的辩证法,而不是相反”。(列宁《哲学笔记》210页)需要指出的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并没有真正重视客观事物的这一规律。新闻界形成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我们党纠正了左的路线之后,新闻界开  相似文献   

15.
档案意识是我们医院档案工作赖以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做好医院档案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医院档案意识是医院各级各类人员对档案及其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认识,表现了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了解程度和认识水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  相似文献   

16.
所谓选题的独创,也就是指填补选题的空白,包括选题的内容与形式(编写形式、读者对象、装帧形式等)方面的空白。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每年的选题品种越来越多,1989年已达到了7万余种。无论是选题内容的广泛,还是选题形式的多样,都是空前的。面对浩如烟海的形形色色的选题,人们不禁疑惑,选题的空白在哪里?从理论上讲,人们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客观事物的发展却是无限的,选题正是人们对无限发展的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这一主观反映  相似文献   

17.
写得苍白,浅而无味,是新闻质量不高的表现,也是常使作者感到苦恼,编辑感到头痛的问题。因而,怎样把新闻写得丰满、厚实,有深度,让读者有看头、有学头,很值得研究探讨。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文章写得深与浅,取决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和反映能力。细分析起来,新闻写得肤浅,不外乎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反映的题材、事实或问题,本身太一般,不典型,不新颖,不能给人们提供任何有价值的启示。这是先天不足。属于选题取材不严所致。二是所反映的题材、事实或问题尽管本身无可非议,但由于作者站得不高,看得不远,就事论事…  相似文献   

18.
新闻宣传工作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能动反映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充分表明,什么时候能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舆论导向就比较正确,什么时候不能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舆论导向就会失之偏颇。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新闻宣传工作要完成“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崇高使命,更需要有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唯物辩证法内容十分丰富,本文拟就新闻宣传工作如何运用三大辩  相似文献   

19.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企业档案意识是企业各层人士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现象的观点、态度、认识和心里活动的总和.企业档案意识与其它社会意识一样具有能动作用.它反映企业档案这一客观事物,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能动指导企业进行档案工作实践活动而反作用于企业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但是 ,这个反映并不是客观事物表象的复写、克隆 ,并不是你抢到了新闻事实就能发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这是一种能动反映 ,是一种创造性运作。特别是大量的经常性工作报道 ,需要用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观念、独特的方法 ,发出具有新鲜思想信息的独家新闻 ,才能真正吸引和受益于广大读者。每一项成功的新闻策划 ,每个漂亮的新闻战役 ,每一件出色的新闻作品 ,都要融入我们的知识、智慧、和精神合成的认识成果 ;优秀的新闻作品的产生、发布过程 ,也就是作者、编者智慧的发挥和科学方法的运用过程。因此 ,新闻作为公众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