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实验一得     
问题: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有一环节是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分别是油和水、酒精和水、醋和水.油和水的相互不溶解、醋和水的相互溶解现象一目了然,但酒精与水的相互溶解由于二者皆为无色透明液体,故靠肉眼不能识别,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学生会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2.
会搬家的水     
水,作为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别看这么一种平平无奇的物质,却能衍生出许多有趣的小现象,比如你知道"水"其实会搬家吗?蚂蚁会搬家、蜜蜂会搬家,水怎么还会搬家呢?其实很简单,一根棉线就可以实现!下面,就和我一起动手探究"水"是如何搬家的吧!  相似文献   

3.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中某一点的压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p液=ρ液gh,是密度为ρ液、深度为h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后者是液体表面所受的压强与液体产生的压强之和.在"液体的压强"和"浮力"的教学中,我发现有的教学参考书对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4.
一位同行问我:刘老师,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底部"保持水平,这种说法正确吗?起初,我想底部与最底部、最低处无异,就认可了.但是,她说答案要求按教材"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之后,我查阅了现行初中化学教材19页.教材对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叙述,应当是字斟句酌的.  相似文献   

5.
有的学生以为水的温度升高到10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就会沸腾.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是对液体沸腾的条件不清楚.为了纠正这种认识,可在讲授"液体的沸腾"这部分教材时,补充下面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6.
最近参加教学研究,我们听了这样一节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 这是首师大版科学教材"生活中的水"的一节内容,主题是"吹泡泡",是在学生学习"水的溶解"内容的基础上,运用肥皂、洗涤灵等自制泡泡液体来进行吹泡泡的一堂扩展活动课.教师事先让学生自带了各种材料和相关用具.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对液体压强是这样论述的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液体的重力 .液体压强的大小用公式表示为 p=ρgh,即液体压强由其深度 h决定 ,而与液体的重力无关 .这就令许多学生不解 ,既然液体压强是由液体重力引起的 ,怎么又跟液体重力无关呢 ?仅从理论上解释往往适得其反 ,而直观明了的实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演示方法一实验器材溢水杯一个 ,50 0 m L烧杯两个 ,压强计一个 ,水 .实验步骤 ( 1 )按图 1所示安装好实验仪器 .图中 1为压强计 ,2为溢水杯 ,3、4为小烧杯 .图 1( 2 )用手向下压烧杯 3.现象 :水位上升 ,压强计液面差增大 .结论 :水的重力不变 ,但水的深度增加 ,液体压强增大 .( 3)继续下压烧杯 3,至杯中水溢出 ,缓缓下压保持水位不变 .现象 :杯中水的重力减小 ,水位不变 ,压强计液面差不变 .结论 :水的重力减小 ,但只要水的深度不变 ,液体的压强就不变 .实验结论 液体的压强跟重力无关 ,是由其深度决定的 .演示方法二实验器材透明盛液筒两个 ,粗细差别明显的玻璃管两根 ,硬纸片两个 (跟两玻璃管搭配 ) ,橡皮筋两个 ,清水 ,着色水 (用墨水染成 ) ...  相似文献   

8.
窗外,有一轮圆圆的月亮,孤零零地挂在天上,正像孤独的我一样.我站在窗前,沐浴着如水的月光,心里酸酸的. 今天是我十二岁的生日,爸爸出差了,早出晚归忙于工作的妈妈仍未回家.顿时,一股咸咸的液体流进嘴里,是泪吗?我怎么会哭了呢? 门外传来妈妈轻盈的脚步声,我吃了一惊,马上抹去眼泪,跳上床,用被子蒙住脸,我绝不能让妈妈知道我哭过."咔嚓!"一声脆响,防盗门开了.  相似文献   

9.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见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而水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液体,为什么液体温度计的测温物质不选用水呢?主要有下面三个原因:(1)水的凝固点与常见温度接近.人体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人体觉得舒  相似文献   

10.
自制液压计     
在初中物理"液体压强"的教学中,我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压强计用来演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1.
一大,爸爸带我到他的工作室去.我可高兴了,这可是爸爸第一次让我去他的工作室啊! 来到爸爸的工作室,我看到有很多仪器.不过,我被一台奇怪的仪器吸引住了.它是黑色的,弯着腰,有一个较长的鼻子.爸爸对我说:"这是显微镜,可以让你发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爸爸教我怎么操作它,等我熟练了以后,爸爸往一块长方形的小玻璃片上滴了一滴液体,问我:"你从液体里面能看到什么?"  相似文献   

12.
1.提出问题题一只U形管压强计中盛有水,将压强计放入某种液体中10cm深处时,压强计两管中液面高度差为8cm,求该液体的密度,解根据P1=P2,有ρ液gh液=ρ水gh水,即ρ液=(h水/h液)ρ水=0.08m/0.1m×1.0×103kg/m3=0.8×103kg/m3.我对本题的解法产生疑问,为什么有p1=P2?课堂上我们用压强计来研究液体的压强时,发现橡皮膜在液体中越深,U形管中液面高度  相似文献   

13.
吕敬芬 《小学自然教学》2010,(5):M0002-M0002
《水》这一课,教材设计了用感官观察水、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的教学思路。在上课时,我一开始按照课文要求引导学生观察水,发现学生对我的引导不感兴趣,大都在匆忙地配制各种各样的液体,用他们的话说是在配制“饮料”。今天是公开课,有很多人在听课,强迫学生按照我的思路做显然是不行的,于是我灵机一动:  相似文献   

14.
我在浮力一章的教学中,对冰块在液体中熔解后液面升降问题作如下几种证明,学生较易理解。一、液体是水,浮冰熔解后液面之高度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和物体浮沉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一、导入师:(出示三种不标名称的液体)同学们,桌面上放着三种不同的液体,你们能判断出是什么液体吗?生:一种是油、一种是蜜糖、一种是水。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生:根据液体的颜色,无色透明的是水,淡黄色的是油,黄棕色的是蜜糖。师:还有其它不同的判断方法吗?生:我是通过闻它们的气味。生:还可以通过尝他们的味道。师:刚才大家提到的颜色、气味和味道这些都是液体具有的特点,也叫做液体的性质。大家回忆一下,还记得哪些液体的性质呢?生:液体没有固定形状。生:液体能流动......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但液体的性质是不是只有这些呢?生:不…  相似文献   

16.
测定液体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物理学中的一个主要实验,且测定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分别予以讨论.1.用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专用工具,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它来测量各种液体的密度,此种方法易操作,但使用时要注意,密度计上所标的读数是液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的比值,即籽液/籽水,所以在测液体密度时,密度计的读数还要乘以103kg/m3.如用密度计测酒精的密度时,酒精的液面跟密度计上的0.8的刻度相符合,即籽酒/籽水=0.8,籽酒=0.8×103kg/m3.2.利用天平测量液体密度(1)用天平测量出筒的质量m,再将适量的某种待测液体装入量筒,测出液…  相似文献   

17.
"亲"和化学中的"H"读音相似,"养"和化学中"O"的读音一样。在化学中,"H"与"O"组成的物质是水,它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相似文献   

18.
一水箱盛有1000L水,底部有一小孔向外放水,最初1min放出10L水,有人认为将水全部放完需要100min.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没盖的容器里的任何液体,从小孔流出的速度跟容器里液体的高度有关,随着液面的下降,流速逐渐变小.显然前述水箱中的水全部流完的时间要比100min长.那么小孔泄流的速度跟容器中的液体高度的关系怎样呢?这就是所谓的小孔泄流问题.  相似文献   

19.
1意外收获 日前,我给高一学生在课堂上做了"苯中加入溴水"的实验,当时实验结果正常.即苯中加入溴水后液体分层,苯在上方、浅黄色的溴水在下方;振荡后,下层液体变为无色,上层液体呈黄色.做完该实验后,我没有立即将该混合液倒掉,而是用一个小橡皮塞将试管口塞牢后放到了试管架上.待我上完课准备清洗试管时,却发现上层的黄色褪掉了,呈现乳色不透明状.怎么会这样呢?我突然想起来了,当时做该实验时,因为阴天一直开着日光灯.会不会苯与溴单质的混合液褪色与光照有关?带着这个疑问,我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20.
我们面前有一个不大的盛有液体的容器。这种液体和水很相似:透明,无色,无嗅,不能燃烧。但它的物理性质却与水不同,在3 .8℃的温度下结冰,在101 .4℃的温度下沸腾。那么说,这不是水吗?让我们尝试确定这种液体的化学成分。我们知道,水是一种化合物,它的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按体积来说,水中所含的氢要比氧大一倍。借助电流很容易使水分解为氢和氧。我们要研究的这种液体的分解结果表明,它同样由氢和氧组成,其中所含的氢也比氧多一倍。可是这种液体的比重比水大百分之十有余。这究竟是什么物质?是水,或者不是水?是水。只不过不是普通的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