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钻孔颗粒筛分结果、猛犸象化石的埋藏及分布、冰后湖等现象的分析,得出研究区在更新世时期处于寒冷的冰缘气候条件下,降雨充沛、水草丰美,不利于荒漠化现象的形成,在全新世适宜时期形成荒漠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白云鄂博地区以沙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土地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砂质荒漠化土地增长速度快,荒漠化实际上是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破坏了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又无法通过内部的自我组织和反馈机制使系统迅速得到恢复,从而导致了整个土地系统的荒漠化.主要表现在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次生盐渍化日益发展等方面,从而使该地区人地矛盾突出、农牧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质量差、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根据近两年中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供尘源地的研究表明,该地区已成了四大沙尘源地之一.白云鄂博地区形成的环境地质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类是自然地质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完全受自然因素控制和约束;另一类是在一定地质环境条件下形成,而其发生和发展的不同程度受到人类活动的作用和影响,而两者都与其生成的地质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我国林业科学家经过研究揭示了沙漠化发生规律。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降低了能量和水分的利用效率,导致了历史时期沙质荒漠化的大面积发生。绿洲地区上游来水不足和区内对有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是导致历史时期沙质荒漠化发生的主因。  相似文献   

4.
《大众科技》2007,(7):2-3
我国林业科学家经过研究揭示了沙漠化发生规律。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降低了能量和水分的利用效率,导致了历史时期沙质荒漠化的大面积发生。绿洲地区上游来水不足和区内对有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是导致历史时期沙质荒漠化发生的主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荒漠化是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新世纪世界各国对于防止土地荒漠化工程都十分重视。我国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现象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占据全国总面积的1/3左右。植树造林和种草作为恢复植被的主要途径,也是防止土壤荒漠化的最佳途径,但是由于在种植中受到干旱地区地表土层浇水困难的影响而效果不佳。为了解决干旱地区存在的这一现象,人们在工作中不断的引进新材料,黏土引水体材料作为一种新的化学结构材料在干旱造林工作中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应用。该材料的应用对于提升干旱地区表层地下水水分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从而保障了苗木的成活率。本文就层柱粘土引水体材料概念分析,利用土层下潮湿的土层为基础研究了如何将水分有效的提升到植物根部,以保障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以TM/ETM+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动态度、栅格运算等方法,对该区2005年和2009年两期的草原荒漠化状况及其空间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锡林郭勒盟荒漠化面积11 535 334.06 hm2,占研究区面积的57%,其中轻度荒漠化面积7 688 099.10hm2,占荒漠化面积的38%,中度荒漠化面积2 799 820.00 hm2,占荒漠化面积的14%,重度荒漠化面积1 047 414.97hm2,占风蚀荒漠化面积的5%。2009年锡林郭勒盟荒漠化面积11 524 991.95 hm2,占研究区面积的58%左右,其中轻度荒漠化面积7 818 600.93 hm2,占荒漠化类型的39%,中度荒漠化面积2 779 988.65hm2,占荒漠化类型的14%,重度荒漠化面积926 402.37 hm2,占荒漠化类型的5%。  相似文献   

7.
以研究区2000年~2007年的TM影像作为基本数据源,通过人机交互判读提取土地荒漠化信息,建立土地荒漠化空间数据库。通过不同荒漠化类型的面积统计分析。研究区域在2000年~2007年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减少了1160.44km2。轻度、中度和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都有所减少,分别减少了46.44km2、400.59km2和713.42km2。未荒漠化面积有所增加,总的荒漠化面积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重点阐述了我国荒漠化治理中存在问题以及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包括大视野下荒漠化治理、荒漠化治理中的第一性原理、荒漠化治理中的因地制宜原则,以及生态修复中所使用材料的生物降解性与生态修复周期的匹配性原则等,并关注了荒漠化治理中系统化研究架构与科学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实现了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都让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有所增加。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自然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诸如乱砍乱伐等人为因素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现象。为了有效保证我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长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就有必要针对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成因制定相关改善和解决措施。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和质量。本文结合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的根本原则及具体的开展方式展开研究与分析。希望以此提升社会各界对于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并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的效果提升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生态社会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模型,对宁夏地区实施荒漠化工程前后的耦合态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荒漠化治理工程的实施,宁夏地区的生态经济系统从消耗阶段发展到逐步协调的阶段,宁夏生态经济系统仍处于不断协调过程中,最后将形成良性的耦合态势。  相似文献   

11.
荒漠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荒漠化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和荒漠化发展的快速性。荒漠化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尤其是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东北黑土区的荒漠化问题也逐渐引起研究学者的注意。文中对东北黑土区分布及现状,沙漠化成因、危害、防治对策等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新疆伊犁新垦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蕾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2,34(5):896-902
基于野外调查构建了伊犁新垦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GIS支持下完成了研究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伊犁新垦区超过70%的土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敏感性,其中以具有轻度敏感性的荒漠化土地为主,占到新垦区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比重分别为14_31%和6.90%。从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的类型及空间分布来看,南岸大渠灌区的土地主要受水蚀荒漠化影响,近80%的土地具有荒漠化敏感性,高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比重超过10%;伊犁河北岸灌区是新垦区内沙质荒漠化敏感性程度最高的区域,超过70%的土地受到荒漠化威胁;察布查尔县伊犁河灌区和团结灌区主要受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具有轻度荒漠化敏感的土地比重均超过60%;跃进灌区不具有荒漠化敏感性的土地比重达58.28%,环境相对较好,主要分布有轻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  相似文献   

13.
从荒漠化及其防治研究的兴起,荒漠化及其防治研究的内容,荒漠化及其防治研究的趋势等方面概述了荒漠化及其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4.
巩倩  吴建国  王立 《科技通报》2022,(5):98-106
准确识别气候变化及变率和人类活动对荒漠化的影响,对科学防治荒漠化有重要意义。以125篇公开发表的涉及气候变化及变率和人类活动对我国荒漠化影响的文献为样本,在SPSS软件中以卡方统计检验和Cramer’s V系数法,分析了荒漠化成因结论与分析方法、地理空间范围和时段长度的相关性。我国荒漠化大多由气候变化及变率和人类活动,以及人类活动主导引起,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在125篇文献中,荒漠化成因是由气候变化及变率所主导的文献占24.0%、由人类活动主导的文献占37.6%、由气候变化及变率和人类活动共同导致的文献占38.4%。分析气候变化及变率和人类活动对我国荒漠化影响中,以描述性分析法、小尺度和41~50 a和1~10 a时段长度为主;荒漠化成因结论与分析方法、地理空间范围和时段长度间存在显著的中度关联性(P<0.05)。评估气候变化及变率和人类活动对荒漠化影响,需要考虑分析方法、地理空间范围和研究的时段长度对荒漠化成因结论的影响。未来需要发展研究方法、多时空尺度开展气候变化及变率和人类活动对我国荒漠化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了解防治荒漠化研究进展,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通过对1978—2010年防治荒漠化获奖成果的统计分析,对防治荒漠化工作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速荒漠化研究科技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范围分布广、发展程度高且危害严重。虽然近年来荒漠化的防治工作也有了一定进展,但都仅限于局部治理,总体来看我国荒漠化的发展速度仍在扩展,并有进一步严重的趋势,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以防为主,以治理保开发,再以开发来促进治理,将防、治、用有机合理的结合,是我国目前根治荒漠化,保障荒漠化地区的人口、环境与资源相互协调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7.
裴欢  魏勇  房世峰  李迎家 《资源科学》2011,33(6):1204-1210
针对绿洲土地覆盖/利用特点,建立了反映绿洲荒漠化类型及特点的分类系统。对原始SPOT数据进行变换,提取NDVI、K-L、NDMI等14个特征波段,并利用波段的类间可分性进行了参与分类的最优波段选取。根据地物的波谱特性和空间特性建立了决策树模型,对研究区荒漠化信息进行了提取。分类结果表明,风蚀荒漠化及盐碱化是吐鲁番主要的荒漠化类型。其中,中度风蚀荒漠化土地分布在绿洲边缘及外围,2004年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05%;盐碱化土地及轻度、重度风蚀荒漠化土地分布在绿洲内部,三者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60%、7.58%和2.23%,吐鲁番盐碱化程度高于托克逊县,风湿荒漠化程度相反。本文提出的基于决策树分类的绿洲荒漠化信息提取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地物的光谱信息与地理位置信息,较好的区分了混淆地物,达到了较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8.
赵文 《西藏科技》2010,(12):76-77
藏北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是西藏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地区,同时世界第二大陆地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也在其中,因此建立动态监测和信息平台的意义十分巨大。该平台的建立将有效监测藏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形成荒漠化演变模型,建立西藏特色的高原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最终为防沙治沙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中国1/4以上的土地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人民币540亿元。调查显示,中国荒漠化潜在发生区域范围,即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范围总面积331.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4.6%。其中,荒漠化土地面积262万平方  相似文献   

20.
浅析鄂尔多斯高原沙质荒漠化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沙质荒漠化直接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其荒漠化的根本原因是第四纪气候环境变化的结果,其中也不乏人类活动的破坏。实施荒漠化防治,关系重大,应根据本区自然地理特征、环境地质背景及其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荒漠化防治规划。以“天人合一”之思想,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