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英 《江西教育》2000,(11):32-33
叶圣陶先生在著名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一语文教学思想方法,归结起来就是要“遵路”、“入境”与“悟神”。这里所说的“路”是指文章作者的思路,即作者写文的思维过程;“境”指作者的思想境界,文章的中心思想;“神”指文章中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遵路”,就要引导学生弄清字词句段篇的各种关系,探明作者思路;“入境”,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悟神”,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语言,领悟语言,捕捉语言的神韵。…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有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才能准确地感知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真谛。那么,究竟如何理清文章的思路呢?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莫。”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只有从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人手,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认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讲授(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本文教学内容十分丰富,而理后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当是摸清写作意图的一把钥匙。文章的标囫就是全文的中心,但如何理解作者文中表达的看似前后矛盾,实际部驻合丰富深意的话语呢?作者先写到:“我也早觉得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之后又说“…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未读先思,悟写启读就是一种“遵路”“入境”的逆向导读法。它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自能作读习惯为目的,一反传统的先读后仿的套路,对将要阅读的文章或段落,先引导学生以文章题目或立意为契机,想想:要我写,写什么,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说:“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那么,读文章呢,就要着力找出这种“关系”,这种“内部的联系”,才能摸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真谛。“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而这种“内部的联系”,作者的思路,也就是文章的内在的逻辑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是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6.
阅读文学作品,首先应注意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里所说的“遵路”,也就是指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就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作者思路清晰了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纲”。不言而喻,“纲举”才能“目张”,这样我们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文章内容,进而对那一行行文字的含义一目了然,对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或者是所寄托的思想一览无余。那么,应如何把握文章思路呢?我认为有四法可循。一、抓文章体裁特点法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结构规律,因此我们阅读时,可以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来理清作者的写作…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要重视理清文章的思路,正如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所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而简单明快的粉笔画,就是在一种特定的情境气氛之中,把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呈现在学生面前。简笔画从形象入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有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才能准确地感知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真谛。可见,叶老在这里突出强调了理清作者思路在阅读中的重要性。那么,对初中学生来说,究竟如何理清文章的思路呢?笔者认为以下方法可以一试。  相似文献   

9.
思路导读,是理清文章层欠结构,掌握内在联系的阅读方法。在记叙文教学中,只有弄清了文章的思路,才能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而,要教给学生识路入境的艺术方法,打开阅读的通道。一般而言,思路导读可有如下种种方式方法。一、题目推测式题目,就是文眼。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物的文章,只要对题目稍加解释或提示,就能推测出课题所暗示的思路来,就能尽快地弄清文章的层次结  相似文献   

10.
主线式板书     
主线式板书是紧扣文章的思路孕育而成。“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老的妙  相似文献   

11.
沈丽娟 《教书育人》2007,(11):40-41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里的“路”是指作者的思路、文章的中心。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文章的每一章节,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乃至每个标点,无不都是围绕文章的中心展开的。因此,教学时抓住作者的这个“路”为突破点,循着作者思路总览全局,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在联系,就可以收到纲举目张之效。在《炮手》一文教学中,我尝试了叶老这一教学理念。现以《炮手》一文为例,阐述我的这一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有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才能准确地感知它的内容和主题。那么,对初中学生来说,究竟如何理清文章的思路呢?笔者认为以下方法可以一试:  相似文献   

13.
王芳 《湖南教育》2004,(16):30-30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认为:“看整篇文章,要看明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会乱走的。”我们许多老师都非常重视字词句篇的教学,努力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倘若我们使其与培养审美能力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欣赏课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用《语文教学二十韵》总结了他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其中有“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两句。他在《认真学习语文》一文中,对这两句话作了阐释:“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文章的思路就是文章的脉络。只有  相似文献   

15.
陆明泉 《新高考》2011,(Z2):31-33
现代文阅读在高考中所占比分大,难度高,得分低,一直是考生心头的痛。怎样才能高效解答现代文阅读题?我认为理清思路是关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有思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有着一定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实质,明白作者的意图。可见理清思路对阅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本的训练重点是“理清课文的条理”。文章的条理是不是清楚,反映了作者的思路是不是清楚。了解作者的思路,要从理清文章的条理入手,遵循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既是一种阅读理解能力,又是一种理解方法。因此,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学本组课文,要紧紧围绕“理清课文的条理”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突出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理解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并  相似文献   

17.
语文思路教学就是教师沿着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在讲读课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思路组织教学,围绕学生的思路开拓做文章.这样,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含义深刻的句子等就容易领会,还能不断地从作者的写作思路中受到启发,得到了作者如何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启示,从而带动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开拓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就是说,要求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有弄清作者的思路,才能把握住文章的真谛,可见理清文章思路,对深入题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理,在作文教学仍要强化写作时构思的重要性,尤其是议论文的教学.只有清晰的写作思路,才能让学生脑中储存的词汇、事例源源不断地涌出来,就犹如拿着寻宝地图去寻宝一样,就能快捷迅速地达到目的地.  相似文献   

19.
导演讲究戏路,演员熟悉戏路,才能演出好戏。目前,很多老师能注意文章的思路教学,但是,对学生作文思路的开拓,却往往被忽视。“作者思有路”,这路,要开阔、畅达,方显言之有物、有序。小学生写作思路如何开拓,我以为应该——  相似文献   

20.
叶老曾经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又说:“教师备课应备在作者的思路上。……能把一篇文章的作者的思路脉络讲得清清楚楚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思路教学的重要性。《为了忘却的记念》和《记念刘和珍君》一样,都是作者血泪迸发、情感激烈而又内蕴深刻的悼文。作为一篇叙事怀人的纪念性文章,弄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理清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文章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