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一种科技论文国际认同程度的测度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加权国际认同相对于MarekKosmulski提出的国际认同、h指数、篇均被引次数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弥补h指数类指标对引用次数变化不敏感和对年青研究人员评价不公平的缺陷。同时,也有利于避免因为利益一致带来的相互引用给引文分析带来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将引用认同方法应用于农林类高校图书馆研究特点和研究网络分析。结合《中国引文数据库》,计算"211"农林类高校图书馆2009-2011年引用认同指标,构建其互引认同网络;计算其标准化 (h,g,R)指数,并对各引用认同指标与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引用认同可以反映出这些图书馆研究特点和研究偏好及对国外成果吸收借鉴的情况,国外机构引文/引文比、平均引用半衰期和平均即年引用指数与标准化(h,g,R)指数呈正相关,平均即年引用指数与标准化(h,g,R)指数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引用认同—— 一个值得注意的概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针对被引次数在科研影响力评估中的局限性,介绍一种不同于引文分析的引用分析方法--引用认同分析,分析引用认同的组成和特征,探讨引用认同与学术风格、引用深度的联系,然后以已故情报学家王崇德教授为例作实证分析,分析两种不同的引用认同,讨论引用认同的集中-离散分布规律等。呼唤国内情报学界更多地开展引用认同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p 指数运用于人才评价的有效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指数用于高发文、高引用的学者评价是有效的,但对低发文、高引用的学者进行评价存在缺陷,且数值易于雷同,不易区分。p指数在学者研究绩效评价方面具有同h指数相一致的维度,它不仅考虑学者的被引次数(C),而且考虑学者的研究质量指标——平均被引率(C/N)。以图书情报与文献学科领域49位专家为例,对比分析专家的发文量(N)、被引次数(C)、平均被引率、专家h指标、g指数、p指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p指数优于现有的h指数、g指数,更具有评价的合理性,应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使用。  相似文献   

5.
h指数用于高发文、高引用的学者评价是有效的,但对低发文、高引用的学者进行评价存在缺陷,且数值易于雷同,不易区分。P指数在学者研究绩效评价方面具有同h指数相一致的维度,它不仅考虑学者的被引次数(c),而且考虑学者的研究质量指标——平均被引率(C/N)。以图书情报与文献学科领域49位专家为例,对比分析专家的发文量(N)、被引次数(c)、平均被引率、专家h指标、g指数、p指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p指数优于现有的h指数、g指数,更具有评价的合理性,应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使用。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医学科学院73位从事临床科研的博士生导师为样本,分析不同学术年龄组在各学术影响力指标上的表现差异,并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辅助优选指标。得到的优选指标包括发文量、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h指数、A指数、g指数和累计影响因子,其中与“平均量”相关的篇均被引次数、A指数更适合于评价中国高水平学者的学术表现;而m熵指数不太适合于评价中国学者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科研人员的评价应该注意学术年龄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7.
h指数和g指数评价实证研究——基于CSSCI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首先对h指数和g指数的概念与特点作简要介绍,随后通过CSSCI 2001-2005年间的引文数据,统计分析了图书情报学领域影响力较大的部分专家学者的论文和著作在5年内的被引用情况,分别计算出其h指数和g指数并加以分析探讨,最后运用SPSS软件对h指数、g指数和被引总次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很多学科服务机构已经把学科数据的定期分析和提供学科报告作为学科服务的重要手段,但这种学科数据分析报告服务仅具有周期性,并不能及时跟踪动态变化的学科数据。本研究的目的是以h指数分析为例,对学者影响力进行动态追踪和监测,探索一种基于动态数据整合的面向预测的新型学科服务模式。[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和国外两个研究团队h指数发展、逐年变化趋势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获取团队成员自有成果发表年以来逐年的论文数量及其引用数据,并计算累积被引次数,逐年提取h指数。[结果/结论]团队成员中h指数增长趋势轨迹各不相同,需结合各成员任职年限、h指数增长率等数据对其在团队中的作用进行判断,论文最后对不同的h指数变化趋势在科研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9.
单篇期刊论文h指数的实证研究——以图书情报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建林  严明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2):145-148
综述单篇论著学术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中由Schubert于2009年提出的单篇论著h指数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以图书情报学为例,首先基于2000-2005年的CSSCI数据计算出2000-2005年每年的图书情报学单篇论文的被引次数和h指数值,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论文被引次数相对较高、h指数相对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期刊h型指数与论文数量和被引的关系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星  高小强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0):131-134
以SSCI收录的国际图书情报学期刊10年论文及其被引记录为例,探讨期刊h型指数与反映论文数量和被引指标间的实证关系。结果表明:期刊h型指数主要受被引数量指标和被引广度指标所影响,且被引数量的影响略大于被引广度影响的两倍;期刊h型指数与期刊论文被引总数、篇均被引、引用该期刊的论文数、期刊影响因子显著正相关;各h型指数相互也强相关;样本期刊h型指数均没有表现出与论文数量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介绍了h指数的概念争定义,并分析了h指数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h指数的改进方法:计算h核内论文的累积被引次数.这种方法继承了h指数简洁性和易用性的特点,能够较好的解决目前h指数不关心高被引论文被引次数、低被引论文以及最高被引论文的缺陷,最后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到科学交流方式和作者学术关系,应从引用和合作两个角度综合反映作者学术影响力。但目前研究有两点不足,一是作者被引次数、h指数未考虑到合著论文的作者数及每位作者的贡献程度;二是中心度指标均将作者合作网络视为无权重网络,而无法反映不同作者之间有不同的合作强度的实际情形。本文将署名次序(反映作者在合著论文中不同的贡献度)、合著频次(表征作者之间的合作强度)两个因素引入作者引用指标和合作指标,提出“调和h指数+调和R指数”、“h度+R度”分别测度更加真实客观的引用影响力和合作影响力。实证研究表明,作者传统引用影响力、调和引用影响力、合作影响力指标之间均呈正相关,但相关程度并不高,合作影响力能够反映出区别于引用影响力的另一种角度的影响力,从而建立二维测度框架,从引用和合作两个角度遴选领域高影响力学者,可为相关机构的人才评价和引进提供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3.
作者引用认同实证——以国内图书情报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引用认同是引文分析理论中研究新视点,它包含引用的创造及被引网络图两个方面。以图书情报学领域中12位学者为例,以CSSCI为数据源,分析12位学者引用认同数据,探讨作者引用认同呈现出来的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认为作者引用认同可以反映学者的社会网络结构,体现学者的写作风格、引用风格。作者引用认同研究可以为引文分析的完善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科学数据规范引用关键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明确实现规范引用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重点和难点问题,并分析相关利益群体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承担的责任和未来努力的方向,以引导其更好地厘清思路,推动实践。[方法/过程]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实践经验,从科学数据规范引用价值认同入手,从如何引用、引用什么和何时引用三方面阐述科学数据规范引用的基本问题与难点。以此为基础,分析数据规范引用给相关利益群体带来的机遇和提出的要求。[结果/结论]理想的科学数据引用规范应该明确回答如何引用、引用什么和何时引用3个基本问题。如何引用,就是需要制定面向科学数据的元数据规范、建立能够承认作者贡献的评价体系并提供支持科学数据引用的参考文献管理工具;引用什么,就是需要明确引用数据的版本、粒度、数据验证方式以及引用对象等问题;何时引用,就是需要厘清使用数据的情景。相关利益群体应该看到科学数据规范引用给各自带来的机遇以及提出的要求,不断调整以推动数据引用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研究学术期刊论文引用外文参考文献对期刊影响力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两个新的文献计量指标:外文参考文献h指数、高外文参考文献比例,并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SSCI期刊为例,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研究引用外文参考文献与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引用外文参考文献有助于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力;外文参考文献h指数和高外文参考文献比例可用于评价中文学术期刊;外文参考文献h指数和高外文参考文献比例也可供其他语言的学术期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引用认同是从引文的角度研究引用者,将引用认同方法应用于科研机构分析中,研究某机构所引用的其他机构的集合,并以印第安纳大学图书情报学院为例,从被引机构的国家(地区)分布、被引机构的被引频次分布(包括自引)、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三个角度初步研究该学院的引用认同。结果表明引用认同方法可以用来分析某机构的科研引用模式、科研领域布局和研究动向,发现潜在的科研合作对象。  相似文献   

17.
基于引文内容分析的引用情感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针对自动识别论文引用情感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引文内容分析的识别方法并进行可视化展示,克服基于简单引用频次计量无法区分不同引用情感的问题。[方法/过程]首先,利用正则表达式抽取出论文全文中的引文内容信息;然后,利用TF-IDF算法筛选出引用情感特征词,结合情感词典,利用情感分析技术对引文内容进行引用情感识别;最后,利用可视化工具展示出引用情感整体分布情况。[结果/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出抗衰老领域论文数据集中引用情感情况。实验结果显示,该领域正面引用占总引用次数的21%,中立引用占总引用次数的78%,负面引用仅占总引用次数的1%。与传统引文网络相比较,基于引用情感的可视化图谱可以有效识别出不同引用情感在整体数据集合上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8.
引用认同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国内外作者引用认同和期刊引用认同的研究现状,然后将其与被引分析进行比较,指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接着总结这种方法在研究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研究主体、引用认同概念集和索引库三方面进行发展趋势展望。笔者认为随着研究的深入、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主体的扩展,引用认同对于完善引文分析理论、主体评价认识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的高速普及,博客迅速成为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从博客h指数出发,探讨博客阅读次数h指数与评论次数h指数的相关性,博客阅读次数h指数及评论次数h指数与博主学术论文h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博客可采用博客h指数结合博客点击数的方法进行博客的排名;可运用博客h指数结合科学家h指数用于科学家个人学术成就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针对60年间作者引用行为演变的分析,了解引文评价的局限性,促进学术论文评价方法的发展和完善。[方法/过程] 通过对1957-2017年物理学和哲学代表性期刊的280篇论文的3 314条参考文献和5 222次引文进行识别,判断和统计其在不同年代的引用特征,并讨论引用行为的演变趋势对引文评价的可能影响。[结果/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如下结论:一是期刊论文在参考文献载体类型和年代分布上没有明显变化,但在篇均参考文献量、参考文献文内平均被引用次数、论文的引用认同和引用深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变化趋势;二是引用行为的变化,使得引文分析作为学术论文评价的依据受到质疑。论文篇均参考文献量的增长以及深度引用与负面引用比重的下降,使得引文评价的参考性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