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略论社会文化教学的理论支点──兼评我国社会文化教学与研究滑明达外语教学中的社会文化教学与研究是文化研究的一部分,理当借鉴已有的文化研究理论。文化人类学、历史学、文学、社会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的理论是我国外语界介绍、移植的热点。随着社会文化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母语文化渗透是一种非常活跃的社会语言学现象,也是一种交际行为,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必然。母语文化渗透具有现代化语言特征,体现了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特色。本文将主要探讨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重要性和主要形式,并提出了母语文化渗透的对策,以期为二语习得的学习者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学习语言不是孤立的过程,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的负载体.任何一种文化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以及其历史,文化,社会等背景因素息息相关的.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只教授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深入研究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而自觉培养一种文化洞察力,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听、说、读、译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谈大学英语的阅读与写作徐忠慧由于历史和社会诸多因素,在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语法翻译法"、"词汇翻译法"。其后果是学了十几年英语的大学生难以参与口语和书面语交际,更谈不上从阅读英语原文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就...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英语词汇在社会文化认知中的发展路径为出发点进行分析整理,探讨词汇文化认知在西方语言学历史中的变迁,以及近现代社会文化发展对此类研究的影响,通过对各种文化因素的研究了解词汇的内涵和外延,揭示英语语言及其词汇的变迁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种现象久已存在,但作为一门学科,历史还很短”跨文化交际既涉及文化,又涉及交际。近年来跨文化交际研究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界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根据Poyter的定义,跨文化交际研究是“对社会事物和事件看法方面的文化差异。只有了解和理解了这些文化因素的差异,并具有成功地与他文化成员交流的真诚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这种看法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胡文仲,1990.6)作为语言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外语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语法形式正确,还必须使他们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正确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教师在外语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高校外语教学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能够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外语教学,存在教师对红色文化资源收集不够全面、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价值缺乏深刻认知、外语教学与红色文化资源缺乏深度融合等制约因素。化解制约因素的路径是提高教师红色文化素养、创新红色文化外语教学、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国内外近几年关于语码转换研究做一述评。首先探讨对语码转换的界定,指出统一语言内部同样存在语码转换。接着从语言学的角度即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等方面评析了国内语码转换研究的主要理论,指出贡献和不足,从而加深我们对语码转换的认识,更好地服务于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词语会不断地涌现出来。"被自愿"、"被就业"等"被XX"新式短语在网络和报纸上频繁出现,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无奈与不满。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构式语法来分析"被XX"式短语,得出"被XX"是一个构式,有其丰富的构式义。  相似文献   

10.
影响成人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方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理论为基础,详细分析了情感因素对成人外语学习的影响,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外语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学必须同文化教学联系起来,这一点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所占的分量较低。教学以语言形式为主,多数课堂时间被语法规则的讲解以及句型训练所占据,使语言的教学脱离社会文化语境,而成为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这种与文化因素割裂的外语教学造成的后果是:许多中国学生能够在外语语法考试、阅读理解练习中取得好的成绩。但是,在真正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2.
生态语言学是将生态学和语言学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相关理论为外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生态语言学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化的外语教学观,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心理认知因素研究英语语篇连贯,作者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心理现象、语篇的宏观结构、认知基础以及图示等方面讨论了语篇连贯的认知过程及心理机制。深入了解这一心理过程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在外语教学中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试论跨文化社会文化意识滑明达(陕西师范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西安710062;作者,男,47岁,副教授)我国外语界关于外语教学中社会文化的教学的讨论已经历了10余年的时间。在国内各主要外语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章也屡见不鲜。随着讨论的展开和深入,人们越...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是紧密联系的。它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估等方面对外语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具体运用语言学理论时,要考虑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含有大量文化意义的动物词和动物习语,对这些蕴含独特文化内涵的动物习语的学习,特别是从相似性和差异性角度学习和了解这些动物习语,有助于掌握真实语言,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达到跨文化交际目的。以实例形式比较英汉动物习语中的"似同实异"现象以了解差异,分析其原因,以对外语教学提供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代英语委婉语的形成是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和文化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委婉语具有民族性和文化性 ,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化现象。研究委婉语对语言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学是影响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关键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科学"的认知发展历程,结果表明:中国古代亦有科学一词,然而这个词与现代汉语的科学一词并无关联,今天我们所说的科学一词,是假道日本进口而来的新词。尽管如此,现代汉语"科学"的义项与西方"science"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科学"所涵盖的范围比"science"要宽泛的多。这些义项的产生源自于国人对西方近代科学的先在预设和美好期待,也是国人借助西方自然科学实现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现代化的必然采取的语言策略。"科学"的认知发展折射出20世纪中国人对现代性认识曲折而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作为社会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门,语言景观研究不仅考察社会公共领域中的语言使用规律特点,还研究语言标牌上所呈现的语言现象背后的权利关系、身份认同等因素。借鉴场所符号学理论和多模态理论,剖析宁波海洋文化语言景观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对宁波市海洋文化的各语言群体之间的权势和身份地位进行深入研究,以服务宁波市的海洋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界有关歇后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本体方面,从文化角度所进行的研究也多集中在中英歇后语互译过程中文化语境与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本文则选取了属相类歇后语这一歇后语中的特殊小类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特别是凸显原则来论述汉民族文化在其中的显著体现和语言与文化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