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佳男 《辽宁教育》2009,(6):13-13,16
一、学习风格的概述Reid将学习风格定义为:“学习者所采用的吸收、处理和储存新的信息、掌握新技能的方式?这种方式是自然的和习惯性的。不会因为教学方法或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我国学者则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谭顶良)。  相似文献   

2.
一、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质量 “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又译为学习风格),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为意义建构学习设计教学--学习与教学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学如何影响学习。教学与学习是彼此互相联系的过程,从而促成学习者发生改变。学习可以比喻为“反应增强”或“知识获得”或“知识建构”.这三种比喻所建议的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势所在。学习时发生着三种记忆.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与之相配备的三种基本学习过程分别是选择、组织和整合。教学必须帮助学习者选择相关的信息.组织信息和整合信息。也就是说,有意义学习依赖于在学习中的积极认知加工或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4.
感知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时在视觉、听觉和动觉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种偏向认知方式。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高职院校统招生、单招生及艺术类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统招生感知学习风格明显偏向于视觉型,而单招生和艺术类学生则明显偏向于触觉型;(2)统招生中,女生感知学习风格明显偏向于视觉型,男生明显偏向于触觉型,而艺术类男女生感知学习风格偏向与统招生正好相反,即男生明显偏向于视觉型,而女生则明显偏向于触觉型;(3)单招生男女生感知学习风格偏向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以及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根据科博(Kolb)的学习风格分类方法,以军队院校网络课程“组织胚胎学”的学习过程为对象,用实证方法证实了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对网络课程的评价与其网络学习绩效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并据此分析和总结了学习风格对网络课程学习的影响。因此,我们建议在网络课程建设中,应增设学习风格测试的功能,并提出一个基于学习风格的网络课程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6.
钱敏 《上海教育》2007,(12A):60-60
随着英语教学研究重点由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受到了较大的重视。与学习策略研究相比,学习风格研究则颇受冷落。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是两个关联紧密的概念,是影响学习结果的重妻变量。学习风格因人而异,是个体接受和处理信息的特殊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探索有效学习方式的理论依据1.学习方式的内涵学习方式,又称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学习风格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纽约州圣·约翰大学的邓恩(Dunn&Dunn)夫妇提出的。他们认为“学习风格是一种学生在教育情境里最有可能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如何学,而不是指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马尔科姆(Malcom)等人认为“学习风格是学生在他们的教育经验中碰到问题时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见,学习方式主要指学习者进行学习、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或策略。2.探索有效学习方式的目的——教会学生学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教…  相似文献   

8.
第十四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10)于6月1日至4日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行。大会主题是“迈向知识建构的新纪元”,该主题彰显了GCCCE社群的一个新的探索方向——如何使资讯及通信科技成为学习者的“学习伙伴”,以促成或加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社群学习,并最终达成知识建构的目标。本次大会围绕着九个主题研究群进行:(1)流动学习与无所不在学习;(2)悦趣化学习与社会;(3)华语文数码化学习;(4)电脑支援合作学习与人工智慧的教育应用;(5)创新学习环境构建与教育软件设计;(6)数码化测验与评量;(7)数码学习与人力发展;(8)中小学教师论坛;(9)博士生论坛。来自大陆、台湾、香港、日本、美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的近600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WebX.0正由连接信息的简单网页发展为连接人类智慧的愈加复杂和智能的元网络(Meta Web),这对传统的由“教”的一方驱动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提出了挑战.对环境整体而言,环境形成良性生态循环有利于维持其可持续发展;对学习者而言,当学习者面对多种网络组成的复杂的、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学习环境时,根据自身的需求构建个人学习环境(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PIE)是促进其学习的最有效方式.因此,WebX.0时代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应当以创设网络学习生态和利于学习者构建PLE为目标,以学习者的需求为起点,提高“以学习者为中心”、“标准化”、“一体化”、“开放化”的程度,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在复杂网络学习环境中通过构建PLE进行的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0.
李毳 《中学科技》2023,(7):25-28
<正>数字化转型是当今教育的一个新热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面向未来,育人为本。面向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要求,面向未来国力竞争和创新人才成长的需要,努力为每一名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教育服务。”在以人为本的智慧教育时代背景下,如何让每一个学习者的个性获得充分挖掘和发展是教育界研究的核心问题。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之一是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体现学生的差异化,改变传统教育一刀切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为了理解学习者如何建构正在学习的内容的意义,研究根据“生成式学习活动”(Generative Learning Activities,GLAs)的优势与边界条件,提出生成式意义建构框架。生成式意义建构框架区分了三种主要的意义建构方式——言语解释、图示表征和具身表现,每一种方式都有助于实现独特和互补的认知功能。具体而言,该框架假设学习者在心理上组织和模拟学习材料(通过图示表征和具身表现方式),可促进自己概括学习材料的能力(通过言语解释方式)。GLAs的相关研究证据也表明了图示表征和具身表现(教师提供和/或学习者生成)能促进学习者高质量的言语解释以及相应的学习结果。研究还探讨了学习者在生成式学习活动中意义建构的若干障碍,这些障碍有助于解释生成式学习活动何时无效,并阐述了通过对生成式学习活动作出适时指导和合理安排时机来克服障碍的可行途径。最后,研究阐明了生成式意义建构框架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意义,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学学习--深层和浅层学习通道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学习的本质-有意义学习与机制学习,与学习者建构的“学习通道”有关。学习通道作为学习者学习的方式,会影响学习结果的性质。学习采用深层或浅层通道的学生在五个方面有明显的区别:(1)生成性思考,(2)解释的性质,(3)提出问题,(4)元认知,(5)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结合定量及定性研究方法,探索不同教学方式即匹配、错配、不配(传统教学)对不同感知学习风格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感知学习风格的教学(匹配、错配)比传统的教学更能提高词汇学习效果,而具有听觉和触动觉偏好的学习者在错配方式中学习词汇的效果最为显著。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表明:该差异很可能是由视觉教学方式自身的优势所导致,而访谈结果却表明视觉模态的教学最不受学生欢迎。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谨慎采用匹配或错配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学习风格测量工具与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类型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是远程教育课程开发过程的重要工作,只有适合学习者学习风格的课程,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特征三维模型”为基础。开发适合中国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测量工具。研究采用因素分析方法。论文系统介绍了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测量工具的开发过程和结果,包括六个部分:一、介绍;二、初始设计与检验阶段;三、主体研究阶段;四、分析与发现;五、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测量工具的开发;六、结论。作者希望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测量工具”的开发过程和结果,以及该研究中发现的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的独特类型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人库伯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2001年,我国颁布的义务教育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按结果目标(如"知识与技能")和体验目标(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描述各科教学目标。由于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性质,学习者的体验显得尤为重要。《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对体验学习做了这样的论述:“体验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那么,我们在品德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验,进行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16.
认知风格是影响学习者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因认知加工特点不同,在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也不尽相同。本研究立足教学实践,引入认知风格协作模式,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了该模式对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认知风格协作模式能更好地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7.
基于“学生需求”的教师学习是一种识知(knowing)的过程,学生不仅对教师学习起着刺激和鼓励的作用,同时也决定着外语教师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本研究从学生的视角来审视外语教师的日常学习,采用观察、访谈、实物收集、叙事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以8位英语教师及所带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基于“学习者需求”的外语教师学习不但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延伸性,也是教师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的行动学习既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又能给予其榜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鲁储安 《考试周刊》2009,(31):114-115
每一位家长都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学得怎么样?每一位教师最关心的也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学生经过学习过程最终取得了什么样的学习结果。然而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因素很多,归根结底,最终的、核心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学什么(What to learn),另一个是怎样学(How to learn)。这里的“怎样学”就是学生学习的方式;而“Go for It!”教材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转变学生以往的呆板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又是最为重要的。而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掌握和应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获得“点石成金”技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力。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习者个人学习风格,特别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故而可大胆预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带来一场教与学的革命。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点 (一)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抛锚”在较大任务或问题之中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任何学习活动的目的对学习者应该是…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学习方式分析及教学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对奈欣斯和雷诺等人关于学生学习方式(或风格)进行总结和概述。结合不产风格在教学和学习中的表现来阐述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教学对策;从认知方式上进行分析:(1)场独立和场依存;(2)整体性策略和系列性策略;(3)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4)冲生思维和反省性思维;(5)内倾和外倾。本最后指出,教育应该是一种帮助;并从当今社会对人的学习的要求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出发、提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