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教材建设事业打开了新局面。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经历了酝酿、形成、落实三个历史阶段。新时代教材建设取得了宝贵的经验:通过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确立“权力秩序”,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坚守“价值秩序”,在塑造集体记忆的文化选择过程中构建“文化秩序”,在紧扣时代变革的知识选择过程中重塑“知识秩序”。新时代教材建设要着力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打造中国式教材建设现代化新格局,推动科技赋能教材建设数字化转型,强化教材建设公共责任的社会契约。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性要件,建设教育强国,教材体系必须强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材建设体制机制取得长足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材建设的国家事权在新一轮制度创新中不断巩固和强化,在坚持党对教材建设的全面领导、教材政治性与科学性审查、教材编写组织与管理体系、教材建设工作体系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我国教材建设体制机制进入新时代。实现从“教材大国”向“教材强国”的转变,必须坚定教材建设的制度自信,推进教材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使教材建设体制机制更加科学、高效、成熟。  相似文献   

3.
纵观历史与世界,教材普遍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与功能,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符合国家利益。今天教材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新的时代境遇:国际环境与技术环境给教材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新挑战;教材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建设与“灰犀牛”事件并存;教材话语体系与教师诠释能力制约着教材意识形态功能的实现。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要对教材意识形态安全系统进行全面优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定国家教材条例,丰富和完善教材政策,建立全员、全过程、全覆盖的意识形态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前置式”的教材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机制,凸显国家事权属性与国家意志;构建衔接性和一体化的教材体系,提升教材意识形态的整体功能;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力及对意识形态的把控能力。  相似文献   

4.
数智时代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如何在数字智能时代更好地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第21届上海课程论坛围绕“数智时代的教材建设与国家知识管理机制”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积极探索数智时代教材建设的价值定位,聚焦教材建设的研究进展与本土经验,描绘数智技术赋能下对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中已知议题的认知转变,为我国数智时代教材建设的“新形态”展开更广阔的研究版图。  相似文献   

5.
数智时代正在通过形塑知识与技术给教材建设与研究带来挑战和机遇。第21届上海课程论坛(国内)于2023年11月18—1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论坛以“数智时代的教材建设与国家知识管理机制”为主题,集中探讨了数智浪潮影响下的知识与教材、教材建设研究现状与未来走向以及如何落实国家事权。围绕“教材”与“知识”两大核心线索,结合数智时代这一重要背景,梳理教材建设何为这一主体问题,并从课程、教材与教学,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技术与知识三对关系的反思中展望数智时代下的教材建设与国家知识管理,从而辩证地把握其中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6.
教材建设作为一种国家事权具有特殊的政治属性、法理逻辑与文化品格。对教材建设国家事权进行思想溯源发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实践、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效果叙事、人民权力作用于教材建设的全过程为其生成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史学依据与价值依凭。在此基础上,党对教材建设权责事项统一领导的根本保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材建设价值立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的现实目标、中国智慧的“世界性”教材建设方案的经验贡献作为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基本思想得以澄明。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材建设诸种发展事项的统一规划与要求,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在教材建设、教材研究、教材治理、教材发展与教材价值表征上呈现出自身特有的规律与特征,为理性审视与科学洞察我国教材建设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7.
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集中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教材建设领域取得的优秀成果。在基础教育教材领域,获奖教材绝大部分来自东部地区,京沪苏获奖数占总奖项的近八成;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创新性,党和国家意志、学科和行业发展新成果得到有效体现;初步实现多元化主体参与,但参与深度不足、作用发挥尚不充分;总体实现学段、学科和教育类型全覆盖,趋于形成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基础教育教材新体系。面向新时代,建议从落实国家事权、探求建设规律、加强内涵建设、技术赋能变革等方面入手,增强教材建设的政治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创新机制注动力、聚合力、增活力、提能力,促进基础教育教材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重大主题教育进数学教材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主要包括完成课程教材要培根铸魂的国家使命,继承并发展我国数学课程教材重视学科德育的优良传统,顺应意识形态教育融入数学教材的国际潮流。为此,应深刻理解结构体系,做好教育目标的三类划分与平衡;结合教材内容呈现载体,以两种方式进行有机融入;基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设置三个学段的进阶层次。从数学教材编写者的视角出发,应对方案包括:顶层设计,落实重大主题教育进数学教材的内外纵横关联;融入有道,紧抓重大主题教育进数学教材的三个关键技术;信息交互,确保教材编写者与使用者之间有“来”有“回”;量化管理,数据赋能重大主题教育进数学教材。  相似文献   

9.
教材是承载国家意志和传递不同文化知识的物质载体,教材建设实质是对我国权责分配及运行机制的内在反映。所有教材建设活动只有诉诸学校场域,才能促进国家事权框架的真正落实,这根源于作为权力“运行场”的学校与教材建设权责关联,作为意识“多棱镜”的教材与学校主体育人使命契合,作为公共产品的教材服务于学校“用户”需求的满足。正是国家与学校在主体关系、功能上的内在关联,确认了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学校向度,形成以治理践行法理的理念进路、以用权彰显赋权的内容进路和以专业协同权威的方式进路。统合学校教材建设的这三条进路,亦描绘出以学校为主场域、以学校为主体的教材发展蓝图,具体表征为学校场域事权划分法治化的价值愿景,教师政治意识和教材素养融合提升的组织愿景,以及教材体系多元化实施和良序运行的行动愿景。  相似文献   

10.
第21届上海课程论坛于2023年11月18日至1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以“数智时代的教材建设与国家知识管理机制”为主题,探讨了数智时代教材研究与实践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落实国家事权、建设高质量教材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数智时代教材变革的前沿趋势;随后回溯了信息技术发展以来教材形态转换、宏观体系规划、微观编写与应用的经验教训;接着就教材建设的核心议题,即知识的价值和管理制度展开讨论;最后从不同视角展望了未来教材发展之路,以期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质量教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第二十一届上海课程论坛围绕“数智时代的教材建设与国家知识管理机制”展开,对教材本质、教材编制与表达等经典研究论题及其在数智时代的变与不变进行了深入探讨,也呈现出了教材研究方法与主题的多维开拓。教材大国的教材研究,应坚持以国家知识管理为逻辑起点,在丰厚的研究基础和实践经验中汲取智慧,在多学科视角、多主体对话中进一步推动数智时代教材建设的深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数字教材具有国家事权的基本属性。实践中,法律依据不足、权责与协作规范模糊、监督与保障机制不足等因素导致数字教材落实国家事权存在偏离教材目标与宗旨、虚置事权运转程序、扰乱事权运行秩序、悖反事权指向利益等风险。当前,我国数字教材落实国家事权具有鲜明的标准化路向,并体现填补法律规范不足,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程序高效运转、创新发展与应用推广等应然路向。数字教材落实国家事权,既要重视标准化路径建设,还要完善数字教材基本法律依据、优化权责体系配置、人财物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以基础教育教材为代表的教材政策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创与奠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更迭与酝酿、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与深化、新时代以来的转型与重构.教材政策演进逻辑整体上表现为:政策目标由"教材大国"向"教材强国"转化,政策主体由"一体集中"向"多元参与"融合,政策路径由"国定统一"向"多样创生"转变,政策内涵由"全面普及"向"高质优化"迈进.为推进教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未来教材政策应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国家事权政策导向;注重全方位提质增效,创新教材管理体制机制;凝聚教材建设合力,实现政策主体协同联动;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教材数字形态变革.  相似文献   

14.
课程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载体与依托。2022年8月20—21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以“中小学高质量课程教材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举办了第四届全国课程与教学青年学术论坛。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行实施的新背景下,建设高质量课程教材是对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政策的积极响应,是发展中国特色课程教材理论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课程教材质量的实践之需。当前高质量课程教材的建设,紧紧围绕以素养导向建构新目标、以“学为中心”打造新教材、以“学科实践”推进新教学、以“促进学习”开展新评价展开。基于此,未来应继续深化发展机制、凸显文化底蕴、强化数字赋能,进一步推动课程教材育人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徐晔 《教育与职业》2021,998(22):63-68
职业院校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我国职业院校教材建设面临新形势.文章基于"双向需求"分析框架,对职业院校教材管理、教材内容和形式、教材评价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形成教材建设的闭环系统.明确新形势下我国职业院校教材适应性发展的路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把教材意识形态观;分级管理,全面落实教材管理主体责任;产教融合,推动职业院校教材体系完善;分类评价,优化教材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澳门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其独特的教材制度建设之路,根据教材政策的阶段性特征,澳门中小学教材制度的演进历程可概况为放任期的“自由制”、过渡期的“校本管理”、回归初期的“有限认定”和规范发展期的“制度初建”四个阶段。澳门回归20多年来,教材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开发了多套优质本地化系列教材;确立了一纲多本、统分结合的教材编写体制;开展了教师研习计划及教材培训;完善了爱国主义教材体系。历经多年实践,在教材制度建设中,澳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坚持行政主导,统筹推动本地教材开发;依托内地教材建设资源,协同推进教材出版;健全教材管理制度,提升教材建设的规范化水平;注重多元主体参与,构建教材管理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教材是国家事权,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已成为党的二十大最新的政策要求。伴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职业教育教材形成了以规划教材为引领、遵循教材建设规律又有类型教育特色的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通过对“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情况的分析,发现职业教育教材在数量、品种、质量、特色等方面较之以往有了显著进步,基本满足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规划引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统编统审统用的决策部署,明确提出编写好统编教材的政治要求、系统推出使用好统编教材的工作机制、牢牢把握宣传好统编教材的舆论导向,为新时代统编教材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坚持政治优势与制度优势相结合、坚持加强资源保障与夯实人才支撑相统一、坚持知识体系与育人体系良性互动、坚持政策引导与改革创新双向驱动,彰显了统编教材建设的实践特色。落实国家事权的新理念、探索教材治理的新路径、传播教材建设的新话语,凸显了统编教材发挥铸魂育人功能的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体系建设是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教材建设工作,教材意识形态问题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广义上说,教材意识形态问题关涉国家安全。狭义而言,教材意识形态关涉“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育人本质问题在教材层面的具体要求。教材意识形态是教材建设政治导向、教材内容价值取向、教材评价科学走向等问题的集中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材编写制度和审查制度不断完善,有力维护了教材意识形态安全。新时期推进教材意识形态工作,应加大教材编审力度,坚定推行统编教材,进一步明确教材管理的价值导向,着力做好教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国家课程标准是数字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新课标背景下数字教材编写应彰显国家意识形态,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编写方针;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秉持促进人的发展的编写立场;利用信息技术赋能,强调开放创新的编写理念。基于数字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技术特性,新课标下数字教材编写的结构体系包含“素养本位”的编写目标、“纸质—数字式”的资源体系、“主题—单元式”的组织编排和“立体—融合式”的呈现方式。基于此,数字教材编写应立足鲜明的编写立场,组建专业的编写团队,制定系统的编写标准,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使之立足育人育才立场,更好地实现资源整合、组织编排和呈现样态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