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主要阐述了教师的良好情绪对于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在声乐课堂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良好的情绪状态,使学生保持稳定的情绪及畅通的思维,才能拥有放松的心情,在歌唱中最大限度地体会到快乐。从分析声乐课堂中教师不良情绪的成因入手,对如何保持良好情绪、做一名快乐的声乐教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声乐教学的实质是师生合作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有效教学方法、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声乐教学的合作是建立在正确的教学思想、明确的教学理念、合理的教学结构基础之上的师生双边知识的往返交流,在双边交流中使学生尽可能掌握声乐技能技巧,完美地表现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3.
互动式声乐教学是高校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贯穿着从声乐课之前到声乐课后的全过程,它注重的是师生在平等、和谐的关系进行互动交流.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互动教学在声乐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应用水平,促进高校声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互动教学是声乐课堂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贯穿在整个声乐课堂里,它注重师生间平等、和谐的关系,注重师生对等地互动交流。我们应充分认识互动教学在声乐课堂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不断提高应用实践水平,促进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我们所面临的、所接触的也不仅仅只是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在现代高师声乐的教学中,也已经开始意识到多元化声乐教学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但是我国高师声乐教学中对于多元化声乐教学仍然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没有一个得到普遍受大家认可的、统一的高师声乐教学理论系统支撑。而国外的多元化音乐教学已经有了系统的体系,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也要结合我国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具体情况,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多元化声乐教学之路。本文通过讲述多元化声乐教学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意义,希望可以帮助广大师生在多元化的声乐教学中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或方法。  相似文献   

6.
"字"与"声"的关系问题是声乐歌唱中的一对矛盾,也是声乐教学与演唱中所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对于这矛盾的解决,西方美声学派与中国传统歌唱理念不同,解决的方法各异。民族声乐是中西声乐艺术结合的产物。在与外来文化融合的过程中立足于本土。民族声乐教学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声乐人才之双重责任,故在教学中更应体现出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7.
声乐教学中师生相依的艺术与策略从师生平等、教师内在权威、教师信任和鼓励等角度,阐述了师生和谐教学交往的关系,它是声乐教学活动富有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于晓燕 《丹东师专学报》2003,25(3):98-98,104
声乐教学在中师音乐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声乐教学又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语言特点和发声习惯。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民族音乐和中国的戏曲以及西洋发声方法相结合,来构建我们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以此继承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是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声乐教学中教师不良情绪的自我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教学具有抽象性和非直观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歌者更多的去感受、感悟和体会才能获得良好学习效果。而声乐教师作为声乐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其情绪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进而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学会调控、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正规化和科学化,民族声乐教学中,钢琴伴奏正谱化越来越突显出其自身的优势。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困难。本文就民族声乐教学中钢琴伴奏正谱化提出一系列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鹿凤琴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0):126-128
在高校声乐专业课教学中,以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基础,引导学生建立声乐演唱的自信,并通过一定的感觉训练和歌唱情感的培养,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塑造学生的个性品质,可以进一步完善其歌唱心理机制。坚持心理因素和歌唱技巧并重,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达成的科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李磊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4):114-115
声乐是一门"感觉"的艺术。与其他学科相比,其教学形式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独特的教学特征决定着声乐教学中要有更为密切的师生关系。处理好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声乐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同时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等综合素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民族声乐的教学进程里,要全面培养学生发声的有效性,让学生学会"解放自己的喉咙",避免出现"挂嗓子"的现象。本文结合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歌唱意识、呼吸练习以及发声训练三方面简单介绍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优良的情感体验,让情感成为学习声乐技能的推动力,从而提高声乐教学艺术水平。声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心理过程,在教学中,情感心理占据了声乐教学的全过程。从整个声乐教学来说,情感是声乐教学的灵魂,它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位声乐老师都应该去关注它,让它更好地为声乐教学服务。本文通过阐述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使歌唱者能从一个较高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和表现歌曲,从而提高声乐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15.
“气沉丹田”与“字正腔圆”是民族声乐传统的技术标准和审美原则,如何将之运用于民族声乐演唱也是民族声乐艺术及其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民族声乐艺术中的这两个重要概念加以研究辨析,认为声乐艺术最基本的原则应是从实际内容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实践性、技术性、理论性的统一正是声乐教学过程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越剧在戏曲文化艺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现代音乐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汲取越剧的经验,借鉴越剧的吐字发声、归韵、唱腔情感,可以促进民族声乐的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形式,实现民族声乐教学的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戏曲元素与民族声乐相互借鉴,旨在可以更好地提高民族声乐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体系,促进中国音乐理论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土民歌与民族声乐教学是根和叶的关系,民歌是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是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基。五河民歌是江淮地区民歌的一朵奇葩,其种类丰富,艺术手法多样,地方风格鲜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利用五河民歌资源,在声乐教学中开展特色教育,对于五河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和培养具有个性的声乐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作为我国声乐界的两大主要唱法,是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音乐教学的改革,对如何科学辩证的认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联系与区别,将是我们研究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环节。因此,本文就声乐界一直研究和探讨的关于美声与民族唱法的关系为切入点,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审美特点、歌唱表演、题材曲目几个方面进行对比,以探究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唱法是从事专业音乐和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继承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上去借鉴和吸收西洋唱法的精髓,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唱法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推进,如何结合高职特点,把“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运用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将是高职声乐教学的重要课题。加强对三种唱法教学的研究,找出它的内涵、联系与区别,并结合实际融入教学中,才能开阔高职声乐教学的视野,提高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加强内涵建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高质量声乐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