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独秀与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与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异同徐光寿,王鸿雁“戊戌”和“五四”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两个重要时期,梁启超和陈独秀则分别被时人誉为这两个时期的“舆论骄子”和“思想界的明星”,都被各自时代的青年尊为“楷模”①。本文拟从俩人微双的关系考证、宏观的思想比较和...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初,梁启超、鲁迅、陈独秀三位思想启蒙者在思考如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这一问题时,发现了“人”在变革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可是中国国民从来都没有争得做社会主人的地位,所以,他们分别从道德、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即“立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晚年陈独秀政治思想研究》“晚年陈独秀政治思想研究”是内蒙古师大政经系阿明布和教授近年来潜心研究的系列成果,于1996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这一成果由以下四篇系列文化组成:《陈独秀晚年客观主义立场问题初探》,《陈独秀民主...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的思想发展轨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很有必要对陈独秀的早期社会思想进行研究。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个人与社会;经济与社会;政治与社会:社会发展。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现代性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在近代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二是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方向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败后,以严复和梁启超为首的知识分子对学校公民课程的诞生进行了舆论层面的开拓和思想文化层面的启蒙.严复通过翻译国外政治哲学和社会学名著宣扬社会进化论和群学思想,梁启超则在政论文章中建构了国家主义与国民的概念.严复与梁启超宣扬国民教育的手段和侧重点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公民教育思想都可归为“相对的国家主义”,自由主义则是其共同的思想内核.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发动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一场文化创新运动,具有三个主要特点:1、时代性:陈独秀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认为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救治中国,这是最大的文化创新。2、自主性: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和封建思想文化的灌输,在国人头脑中形成的皇权思想和奴才意识根深蒂固,这是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陈独秀提出要“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质、主张人格独立、“自主的而非奴隶的”。陈独秀的这个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3、开放性:陈独秀面向世界,提出新的文化思想应当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的经济思想变化对其政治思想和革命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运用历史文献演绎的方法,本着实事求是和历史主义等原则,依据现有文献资料把陈独秀经济思想的发展变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并发现他的经济思想与其“两次革命论”之间具有极大的关联性。从经济思想的视角探讨陈独秀“两次革命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仅有助于探索大革命失败的真正原因,而且对于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谭嗣同、庸才常是中国近代史上由改良转向革命的过渡人物。同为从改良到革命转变中的典型代表,戊戌以前,谭、唐两人的政治思想有何异同,戊戌失败后,唐才常又是怎样的继承和发扬谭嗣同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为何两人都末能完成这一转化?本文拟就这些方面探讨从改良向革命转变过程中谭嗣同与后才常的异同。一、戊戌前谭、唐政治思想之异同(一)谭、唐政治思想的形成具有相同的历史背景:甲午战败的刺激,是两人政治思想形成的外在动因。甲午以前,早在康有为已经“发愤上书万言,极言时危,请及时变法”的同期,谭嗣同们热衷于封建文化;…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因其在政治、思想、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卓著贡献,成为一代风云人物,又因其“善变”的个性,而成为历史上一位极富争议的人物。就艺术活动而言,他曾被誉为“天纵之文豪”、“舆论界之骄于”,他的艺术思想集中体现着他的个性特色。本文仅就梁启超艺术精神的核心要素——诗性意义,展开讨论,并力图窥一斑而知全豹,较为客观而全面地认识梁启超。  相似文献   

10.
读了孙思白先生的《陈独秀前期思想的解剖》一文以后,感觉到这篇文章中不但没有他所说的"使志切要求改造自己的人,引为鑑戒"的东西,相反,它却包含着不少错误的观点.例如,他在“解剖”陈独秀的前期思想的时候,竟把文化与政治割裂开来,错误地认为陈独秀在文化战线上是"勇敢的斗士",在政治战线上是"软弱的懦夫",并极  相似文献   

11.
九十年代以来陈独秀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90年代以来,史学界同仁更注重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陈独秀的评价、关于“二次革命论”思想、陈独秀的爱国思想和抗战主张、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陈独秀与托派的关系问题、在党内实行家长制统治问题、陈独秀晚年政治思想的研究和陈独秀与胡适、梁漱溟思想比较等问题,进行了实事求事地研究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是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政治思想博大精深,复杂多变,在近代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力。要理清梁启超的政治思想脉络,新民思想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新民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更好地把握梁启超思想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陈独秀对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民族独立和解放道路的探索,以及他对民主政治矢志不渝的追求,对当时和今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革命过程中的失败和挫折也与他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因此,对陈独秀的研究就显得比较艰难和曲折。但是,自九十年代史学界解除思想禁锢以来,对陈独秀的研究又取得了很大成绩。九十年代后期,学术界在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二次革命”论、陈独秀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晚期的政治思想和民主观等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文人陈独秀》从文化视角研究陈独秀,开拓了一片新领域。但陈独秀“首先是文化领袖,其次才是政治领袖”这个看法还可商榷。陈独秀在近代中国所担负的主要角色是政治家和革命家的领袖,文化领袖是服务于这一主角的配角。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五四时期的人口观李占才陈独秀,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爱国运动的精神领袖,在批判旧文化、传播新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中,充当了“总司令”的角色。他在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宗教等诸多思想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否定之否定”和颇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16.
在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美育显得尤为重要.以对西方和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和文化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席勒和梁启超为研究对象,比较其美育思想在背景与动机、内容与途径以及目标等方面的异同,对今天的美育理论和美育实践具有一定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了政治文化的转型,这是历史转型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启蒙学者,梁启超的思想对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民权思想是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核心,梁启超的民权思想是把西方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他的民权思想包含着对君权的尊重,其认为在中国欲行民权必先兴绅权,因此在梁启超思想体系中,民权思想占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8.
在晚清,使“天下”转为“国家”和“民族”的过程构成了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大部分篇章。与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青年陈独秀最初主张以思想文化的启蒙来解决中国问题;而在构建“国家”(state)、“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nationalism)、“爱国主义”(patriotism)等思想概念中,却接受和消化了西方词汇及其概念思想,并渐渐从一位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变成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最终形成以“马克思的阶级战争说”解决中国问题的主张。研究陈独秀的早期思想,特别是晚清来自西方政治词汇及其概念系统对其早期思想形成之影响,对于全面把握陈的早期思想和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子和柏拉图是东西文化杰出代表人物。为了了解东西文化之异同,本文试从这两位文化巨人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等方面作些比较,以便于批判和借鉴西方文化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梁启超“开明专制”思想的评析 ,指出这一思想是他政治渐进主义的体现。同时指出 ,他这一思想深受达尔文式的社会观和国家集体主义的影响。“开明专制”是梁启超主张实现立宪政体的过渡形式 ,尽管包含了合理成分 ,但终究表明梁启超并没有摆脱其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时代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