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国藩家府藏书楼,以其藏书数量之巨,内容之精博,成为满清时期我国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而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女子,与其父亲作为掌管曾府藏书楼的兰台人,见证了曾府百年的繁华与变迁,留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相似文献   

2.
从对曾国藩档案书籍收藏的研究中,我们看到曾国藩的另面人生,即在治军治政治学治家的同时终生致力于收藏,形成三十万宗的家府收藏,其家府富厚堂藏书楼成为晚清时期最负盛名的五大私家藏书楼之一。金陵途中百两大银为买书曾国藩一生爱书读书惜书藏书。1838年曾国藩金榜提名,次年  相似文献   

3.
在湖南省双峰县,有一座晚清时代建筑,这就是近几年才被人们关注的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藏书楼".经确认,富厚堂藏书楼总计藏书达39万册,以藏书数量之多,内容之精博,成为清朝最负盛名的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江南最大的藏书楼.从对曾国藩家藏书籍史料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曾国藩在治军、治学、治家的同时终生致力于收藏的另面人生,可见曾国藩藏书思想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清末名臣曾国藩收藏意识的形成,全面介绍了其故居富厚堂藏书楼,从而进一步论述了曾国藩丰富的藏书楼思想以及对后世所做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档案思想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由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立项,该院刘金元副研究馆员主持,王恬波、王泉初、刘胜初等专家合作,展开了专门研究。其在全国档案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曾国藩重视档案的思想及其根源》、《从曾国藩家府藏书看其档案思想及其影响》和《论曾国藩档案收藏的历史性文献》等文章,引起了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在档案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曾国藩是湖南省双峰县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曾国藩研究热。有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术界有关对曾氏的政治、军事、人才、科技、经济等思想的研究,在海…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时代风云人物,曾国藩可谓成功典范。曾国藩在满清贵族排汉猜忌之中能取得成功,其处世哲学和为官思想具有独到之处,研究和探讨他的成功之处,对于今天的人们具有普遍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纪晓平 《图书馆杂志》2002,21(10):73-74,72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内收藏图书曾达三十余万卷,堪称中国近代藏书第一楼。2001年,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章重点介绍了富厚堂藏书楼的内容组成及其藏书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曾国藩故居先后被国家和湖南省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研究不断深入,也引起了档案界对曾国藩档案思想的研究。最近,笔者来到曾国藩故居——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富厚堂,考察了曾府藏书楼,采访了曾国藩故居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拜访了在曾府管理书楼20多年的老人王席珍,  相似文献   

9.
周后平 《湖南档案》2013,(11):43-45
曾国藩,字涤生,湖南湘乡人,官至总督,清末“大儒”、“中兴第一名臣”。  相似文献   

10.
李昭醇 《图书馆论坛》2005,25(6):256-261
文章以“天一阁”藏书楼为例,探究宇宙能量场对自然载体的能量补给及其作用机理对“天一阁”藏书楼能量、质量守恒的奥秘。指出:“天一阁”藏书楼标本价值的启迪,雄辩地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内在精神,显示了巨大的潜力。文章呼吁重新审视以“天人合一”哲思指导“馆人合一’’赋予生态图书馆的价值取向,体现公共图书馆建筑应该具备的社会人文精神价值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1.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0,(16):32-32
《何处是“江南”?》 “江南”在哪里?不同时期指不同的地域。而在明末清初鼎革之际,“江南”有着特殊的涵义,地理上是指相邻的经济上最富庶的地区,即苏、松、常、镇、杭、嘉、湖七府之地。而文化意义上,在文人心目中更像是一幅色泽不变的心灵地图,是汉文化的核心区域。南明小王朝就在这个地域与大清对峙。满清入主中国,并建立起自己的统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个核心文化区域的成功改造和治理。  相似文献   

12.
罗木华  洪芳林 《图书馆》2022,(12):88-95
藏书楼到图书馆的建筑历史的演变,是审视和回答中国图书馆建筑思想形成机制、建筑叙事话语样态所不能忽视的问题。中国古代藏书楼建筑选址体现着“山川自然崇拜”“亲水性”“阅读指向”的特征,建筑园林造景则精心挑选景观树种,充分使用筑山叠石技法,建筑命名多含馆、阁、府、楼,或以“嫏嬛福地”等泛代称。驱动古代藏书楼建筑思想发展的根柢在于“神圣藏书”“重藏轻用”的文化理念,“文治武功”“科举教化”的政治需要,“风水堪舆”“道天法地”的宗教影响。因此,面向未来的图书馆建筑研究与实践需要结合市政配套设施,依据用户便利原则确定建筑选址,考量室内外植被景观设计及其经济性,促进建筑研究与实践的融合共进,以此构建当前语境下的建筑叙事时序嬗递体系及中国特色图书馆学科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3.
郭平兴  董恩林 《出版科学》2011,19(1):99-102
对于曾国藩文化思想的研究,现已有诸多成果。考其思想之来源,书籍阅读是主要途径之一。研究曾国藩的阅读行为,既可看到曾国藩读书治学之勤、方法之变,亦可理解其思想的趋变性。  相似文献   

14.
曹虹  王丹 《兰台世界》2016,(1):77-78
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及观念广受国人推崇,笔者对其形成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湖湘地域文化、儒家文化、曾氏家族文化的交互融合是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对后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走进曾国藩藏书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寻 访 曾 国 藩 家 府 富 厚 堂 藏 书 楼 及 藏 书 楼 第 四 代 管理人 王席 珍 ,使 我们 得 以 了 解 140余 年来 曾 国 藩 家府 藏书楼 的变 迁 故事 …… 神奇的富 厚堂藏书楼 汽车 从 湖南 中部 的 双 峰 县城 起 步 ,沿 着 双 石 公路 东向行 驶 ,前往 荷 叶 镇 富 托 村— 曾国 藩 故居 富厚 堂 。一 ——排不太高的 厢房 ,大门 门楣上 方“毅 勇候弟 ”(“候”即 候府富厚堂)四个 硕大的 黑底金 字,显 示出主 人不 同寻常 的身份。从前门 往里,是 一个封 闭的 大院,候 府正 宅傲然 挺立在开阔的地 坪上,正门“富厚 堂”三个…  相似文献   

16.
潘岳风 《图书馆》2023,(3):54-59
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他爱好读书,藏书丰富,遍读书籍,对阅读有深刻的见解,并领悟出了不少独到而可行的阅读方法。本文通过研究《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日记》《曾国藩诗文集》等文献,从慢读与快读、广博与专精、虚心涵泳与切己体察、阅读与写作四个维度解读曾国藩的阅读思想,分析其思想内涵,论述各维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其所蕴含的阅读方法,以期发掘其文化价值,为读者进行阅读活动和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浙江大学馆藏档案中有一批关于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的老旧照片.这些照片虽然经历的年代久远,但是却蕴藏着一种十分宝贵的民族精神,是浙江大学百十余年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求是书院的创办,是满清王朝在甲午战争中遭受惨败、维新思潮进而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吴兴崛起了闻名海内的四大藏书楼,其中张均衡的“六宜阁”、蒋汝藻的“密韵楼”、刘承干的“嘉业堂藏书楼”等三大藏书楼均在南浔。本文以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为出发点,从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探究了其崛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戴煜滨 《图书情报工作》1997,41(5):18-21,55
以李小缘先生在20年代后期发表的文章:《藏书楼与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之组织》、《中国图书馆计划书》及《图书馆学》一书的部分章节为基础,从关于“传播消息及知识之总机关”的提法;“文献”一义的认识;图书馆乃小宇宙及其流通致用思想;图书馆立法问题;图书馆事业宏观规划构想5个方面论述了这位我国第一代图书馆学家对图书馆学作出的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庞新梁 《当代传播》2001,(3):48-48,47
谈到报业媒体的人事管理和经营人才选拔的话题,我便想起了我的湖南老乡、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他在这方面的“独到之处”,的确值得后人借鉴。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国藩无疑是最有影响和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清史稿·曾国藩传》称他为“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中兴以来,一人而已”。曾国藩在政治、军事、文学、教育诸方面多有建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具有敏锐的人才眼光和强烈的人才意识。他认为:“人才有转移之道”,“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战胜攻取,仍在人不在器”。所以他说:“今日所当讲求,尤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