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范铮 《档案管理》2018,(2):82-83
文章针对王茂跃同志对《机关联合行文常见问题探析》提出的几点异议阐释不同看法,认为公文中应使用规定的发文机关简称,联合行文发文机关过多时只使用主办机关名称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公文标题省略发文机关名称有违《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相似文献   

2.
2012年4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条例》第一次统一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规范标准,具有首创性特点;《条例》减少了党政机关公文的种类、简化了"会议纪要"的文种名称、精简了公文处理程序,体现出鲜明的简约性特点;《条例》对公文的格式要素进行了调整、规范公文格式要素的应用、进一步规范了行文规则、强调和重视公文拟制三个环节的程序规范,体现出鲜明的规范性特点;《条例》取消了公文主题词标注,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文本表述、党政机关公文的强制属性和伪造公文的司法判定等多个角度,分析无发文机关署名公文、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不加盖印章情形的不切性,并从历次规定中申明会议纪要不属党政机关公文的主张。借鉴我国台湾的公文程式规定,着眼党政机关公文的多重属性,提出党政机关加盖印章应该成为铁律上升为国家法规。  相似文献   

4.
公文作为通用办事工具,应有统一格式标准,以便于人们对之的识别、处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政治体制中的领导地位,使作为行政机关的质检总局不宜发布直接规范党的公文格式标准,而应发布面向社会各种组织其中包括党组织的通用公文格式标准.大多数企事业组织党政行文,过去分别按国家党和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办理,将现《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改称通用公文格式标准,不仅可使该标准运行更名正言顺,而且,促进全国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从文件名称和结构、公文写作、公文办理和管理方面,将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与《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了比较,探究其中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6.
依据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结合学界的研究成果,文章对公文法规未作解释的部分公文格式要素做出解释,指出公文法规中存在"一般"的过度使用,对密级与保密期限的位置关系、版头中的红色分割线、格式要素中的数字与标点符号、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等表述不够简洁、明晰、严谨、存有异议的格式要素,进行了梳理与辨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是中央军委针对军队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发布的行为规则,对我军机关公文处理的原则和要求、公文的种类和格式、行文规则、公文办理、公文立卷归档和管理等方面做了规范,深化了军队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丰富了军队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时代内涵,对于加强军队机关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公文处理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出发,通过对选定期限内《国务院公报》所刊载的意见的统计,分析意见的使用频率、发文机关、发文形式、文种名称前缀修饰词、正文内容层次五个方面的情况,呈现当前最高行政机关意见使用的生态,对部分处理方式提出商榷,引导和推动对意见处理规范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的机关公文处理相关规定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相关规定由原来的分别设立,到走向统一要求、统一规范、统一实施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下级机关或其负责人,可以向上级机关或其负责人报送公文.此规定文本本身表述矛盾、不合法理,导致衍生的党政机关法定公文处理规定解释随意、实践多元.取消此规定,可以进一步强化党政机关法定公文的组织属性,有利于清晰区分法定公文与非法定公文,并形成不同的处理通道,促进公权监督,使禁止以机关负责人名义发收法定公文上升为组织纪律.  相似文献   

11.
对公文处理工作的几点理解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卓 《兰台内外》2011,(1):30-30
公文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本文仅对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有关规定,谈几点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新公文条例中的“印发机关”是指“公文的送印机关”这一表述有歧义,但这不是取消“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的理由,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条例的发布机关对这一歧义表述进行必要的修改.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既是公文处理工作的主管者,又是公文处理工作的承担办理者,把印发机关标注为发文机关的文秘部门是必要的、正确的.同时,在计算机已普及应用及公文递送方式多样化的今天,在公文上标注印发日期仍具有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证公文用纸规范统一是公文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为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用纸,使之与国际通用的公文纸型接轨,国务院于2000年8月24日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也于1999年12月27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对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用纸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新标准将行政机关公文用纸的纸型定为A4型。但到目前为止,党委系统的公文用纸并没有作明确规定,党、政机关用纸不统一。一、党政机关公文用纸不统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三章第十二条规定:“公文用纸一般采用国际标准A4(210mm×297mm)。”《国家行…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比较研究方法 ,以公文处理工作的五个新旧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围绕处理原则、公文文种、行文规则等三个不同视角,对当前公文处理工作的最新规范性文件《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等进行了政策解读,为广大文书工作者学习、领会与贯彻新的文件精神,纠正工作实际中的惯性思维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范铮 《档案管理》2021,(1):107-109
"以通知印发通告"是否合理,学术界有颇多争议,此种发文形式虽然不违反《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但从应用角度分析,由于直发"通告"与印发、转发"通告"的行文目的、行文方向和主送范围不同,印发、转发不应作为"通告"的发布形式。发布"通告"时,可以对"通告"的宣传贯彻执行一并提出要求,从而避免在"通告"执行过程中再制发"印发通告的通知"造成的行文争议。  相似文献   

16.
公文从行文方向上分,有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行文方向不同,公文眉首的格式安排应当不同。那种无论行文方向与否,都是千文一面的眉首设置是不规范的。公文眉首(文头),过去叫文头,也叫公文版头,是公文形象的缩影,历来受到重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各不相同的公文眉首(文头)。政府机关的公文眉首(文头),国务院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23号,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办法》”)中有原则性的要求。与《办法》相配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7.
党政机关公文行文规则有宏观与微观层次之分.宏观上,指公文行文应遵循必要性、少而精、效用、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原则;微观上,指公文行文规划的具体规定.文章对党政机关公文行文规则具体差异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公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和处理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之一.公文的签发是一份公文形成的关键.目前在有些机关单位的公文签发中出现了一些极不规范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文处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9.
叶建英 《浙江档案》2003,(12):27-28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政机关先后多次发布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对公文处理规范及格式作出了各自的规定。高等院校作为国家重要的事业单位,其公文处理的格式与规范一般参照国家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法规性文件的基本精神。就目前而言,高等院校党政部门的公文处理规范性文件无论从文字表达还是内容实质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弊端随之而产生。笔者拟对高校党政机关公文处理规范与格式进行分析,并求教于各位同行。一、党政机关公文处理规范及格式的主要差异我国现行党政机关的公文处理,有着各自不同的规范与格式。党的机关是根据1996年中…  相似文献   

20.
詹燕 《新闻与写作》2001,(12):34-34,35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处理公务、管理事务的一种书面文字工具。公文的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行文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但不少单位和部门的办文人员由于不通晓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8月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等规定,撰写公文时或多或少存在着行文不规范、主观随意性较大的问题,影响了公文的严肃性、公正性。下面将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作些浅析以引起注意。 1、上行文没有签发人。新《办法》规定,“上行文应当注明签发人姓名。”这样,一来主要领导可以对文稿进行最后的校准把关;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