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自锚式悬索桥是将缆索锚固到加劲梁上的一种自平衡体系结构,通过吊杆的张拉可以调整加劲梁的线形,以及一般吊杆张拉施工过程结束后需要平衡加劲梁自重保证脱模的特点,采用影响矩阵法对自锚式悬索桥进行了成桥阶段的调索,使成桥索力均匀并且保证加劲梁的线形.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求解多刚体空间运动问题的简易或普遍方法。可解决多自由度运动学问题。如进一步结合力与力矩,可解决机械手与机器人的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二力平衡是高职物理力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学好二力平衡最主要的就是要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这是分析和解决二力平衡问题的重要依据,对后面学习和领悟摩擦力、浮力等知识点具有铺垫作用。本文从简介二力平衡的定义入手,进而阐述高职二力平衡的教学知识点,最后用实例分析二力平衡教学知识点的应用,希望本文能够为高职二力平衡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在宪法第四次修正案通过以前,我国宪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公益征收征用补偿制度,只有在一些行政法律、法规中,如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对公益征收征用中的补偿要件做出了规定.从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来看,公益征收征用及补偿制度在宪法中的缺失是一个遗憾.宪法修正案修改后,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在公益征收征用公民个人财产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时必须给予补偿,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保护了公民个人和农民集体的合法权益.国家征收征用补偿制度在宪法中的确立,为在具体法律中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 有利于平衡和协调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孔加工时存在的表面质量差、不易排屑等问题,对钻削加工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钻削力建模方法,将钻削力建模方法分为4类不同的模型,即:机械式模型、机理式模型、仿真式模型和神经网络式模型.阐述了4类模型的理论和方法,指出了模型存在的优缺点,并对未来钻削力(钻削功率)的建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8,(4):F0003-F0003
潜水艇在海洋里航行,可以潜入水中,也可浮上水面。它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和海水的浮力之间的差别来控制沉浮。重力大于浮力就下沉,重力小于浮力就上浮。艇上有储水室和压缩空气室,当压缩空气将储水室内的水压出时,潜水艇的自重减小到小于它所受的海水的浮力时,潜艇露出水面。当重力和浮力平衡时,它就稳定的浮在水面。当储水室重新增加储水就逐渐下沉,自重等于所受海水浮力,潜艇重新沉入水下,可悬于水中。  相似文献   

7.
面对低压电网中不平衡电流造成的危害,本文在相线与相线之间跨接的电感或者电容具有在相线之闻转移有功功率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如何恰当地选择电容器的接法,就可以达到即补偿功率因数又调整不平衡电流的目的,并就电容的各种投切方式进行了详尽比较分析,找到了使用调整不平衡电流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可以大大减少不平衡电流和取得节能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鉴于船舶在波浪中的六自由度运动中,其升沉、横摇和纵摇运动对船舶工作平台上的设备影响较大,设计一种三自由度并联式波浪补偿平台来减少这种影响。通过对平台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平台的运动学模型。利用ADAMS和Simulink建立带有控制系统时间延迟参数的虚拟样机模型,依据平台的运动学模型设计对船舶运动进行补偿的控制策略,并利用虚拟样机进行仿真,验证平台机构和相应控制策略对船舶运动的补偿效果。结果表明:当控制系统的时间延迟参数取值为1 ms时,平台对船舶升沉、横摇和纵摇运动的补偿效果分别为88.81%、95.44%和91.97%;当控制系统的时间延迟参数取值为0.1 ms时,平台对船舶升沉、横摇和纵摇运动的补偿效果分别为96.04%、99.07%和97.65%。由此可见:平台对误差有一定的包容性;可利用具有船舶运动预测功能的算法为平台提供超前的船舶运动数据或者提高控制系统的实时性来提高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课本中功的计算式W=FScosa仅适用于恒力做功,不少同学在处理变力做功问题时误用此式导致结果的错误.变力做功与恒力做功关系如何?怎样求变力功呢?本文结合实例谈点肤浅看法、供借鉴.1.恒力做功计算式W=FScosa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只有对恒力做功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掌握变力做功的问题.应用W=FScosa计算恒力做功要注意以下三个事项:①所谓恒力意指在做功的整个过程中力的大小及方向都不变.②相对不同参考系位移不同,因此功也和参考系的选择有关,功具有相对意义.③物体沿曲线路经运动不能直接用此式计算力的功,可把路经分成近似看作直线的若干小段.用此式求每小段上力的功,其和便是整个过程中力所做的功.例1、如图一1所示,木块A放在木块B的左端,用恒力F将A拉至B的右端.第一次将B固定在地面,F做功为W_1;第二次让B可以在地面上自由滑动,F做功为A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机械手整体性能,设计了一款高速精密重载的机械手.首先分析了机械手总体设计要求,设计了一套机械手装配方法,利用Pro.E软件进行了部分零件装配模拟;然后对机械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得到了构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曲线;最后通过数据分析以实现机械手结构的修改设计,得到更合理的机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鉴于船舶在波浪中的六自由度运动中,其升沉、横摇和纵摇运动对船舶工作平台上的设备影响较大,设计一种三自由度并联式波浪补偿平台来减少这种影响。通过对平台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平台的运动学模型。利用ADAMS和Simulink建立带有控制系统时间延迟参数的虚拟样机模型,依据平台的运动学模型设计对船舶运动进行补偿的控制策略,并利用虚拟样机进行仿真,验证平台机构和相应控制策略对船舶运动的补偿效果。结果表明:当控制系统的时间延迟参数取值为1 ms时,平台对船舶升沉、横摇和纵摇运动的补偿效果分别为88. 81%、95. 44%和91. 97%;当控制系统的时间延迟参数取值为0. 1 ms时,平台对船舶升沉、横摇和纵摇运动的补偿效果分别为96. 04%、99. 07%和97. 65%。由此可见:平台对误差有一定的包容性;可利用具有船舶运动预测功能的算法为平台提供超前的船舶运动数据或者提高控制系统的实时性来提高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水平井抽油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偏磨,分析了造成偏磨的主要原因是柱塞的自重及由抽油杆弯曲而产生的斜向力,提出了减少抽油泵偏磨、提高其使用寿命的主要途径是在对抽油泵柱塞和泵筒进行适当表面强化的基础上,让柱塞在工作中转起来。  相似文献   

13.
Z-80单板计算机在国内具有大量的用户,但怎样方便地开发Z-80单板计算机,使其强大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叙述了利用微型计算机开发单板机的一般方法,并介绍了一个在CROMFMCO微机上开发TP801单板机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一系列抓斗模型和样机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钳式抓斗的主要参数对抓斗抓取性能的影响,介绍了试验结果,推导了钳式抓斗的抓取平衡方程式。本文还阐述了钳式抓斗在结构设计方面的特点,如为了提高抓斗的强度和刚度,把抓斗主腹板由原来的开口薄壁截面改成为局部箱形结构,并运用解析法通过电算求得了抓斗平衡横梁的最短长度和离开抓斗头部的最短距离。最后,本文列举了在计算抓斗零部件强度和刚度时应该考虑的三种工况,供抓斗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考虑传感器误差时的故障检测方法.首先用神经网络对最优奇偶向量方法产生的残差进行补偿,消除安装误差、刻度系数误差以及常值偏差对残差的影响;然后用解析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对补偿后的残差进行故障检测和隔离(FDI),从而提高故障检测和隔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用工件自由度描述工件位置不确定性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用工件离散度代替工件自由度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主从对策下的第三方物流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物流需求方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主从对策模型,讨论单阶段和多阶段下的结果,给出多阶段下能达到Nash均衡解的有效Stackelberg策略,并给出最优策略.结果表明:只有当双方进行较长阶段的合作,才能建立有效的Stackelberg策略;在线型合约下,主从双方平分物流外包后所节约的物流费用时,能进行稳定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将PLC控制与继电器、单板机等控制进行区别比较,说明PLC在机电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半导体生产过程中,用吸笔从花篮取放硅片到显微镜下检测,存在着容易划伤硅片和取放效率低下两大问题。因此用机械手替代人工取放硅片的解决方案十分必要。文章介绍的全自动硅片传送装置用于手动显微镜的传片自动化。该装置利用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步进电机带动机械手取放硅片。该装置用低廉的成本,实现了高效、便捷、实用性强等性能,具备很大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承 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机制专业采用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工程专科学校教材《工程力学》(沈养中主编 ,石静副主编 )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如下问题 ,应予以纠正。该教材在动力学的开篇是这样编写的 :“在力学中把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 ,具有质量的物体称为质点 ,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与质点之间关系 ,由牛顿三定律表述如下 :质点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与力的大小成正比而与质点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用公式表示为 m a=F ,该式是研究质点动力学问题的基本依据 ,称为动力学基本方程。”就上述内容本身来讲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