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官学教育作为明代科举制的基础,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探析明代官学教育的发展特点及经验教训,不仅有利于深入研究明朝历史,而且有利于整体把握中国教育历史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2.
王鹤澎 《兰台世界》2022,(2):145-147
辽阳都司学是明代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学校,也是辽阳正统的官学和典型的庙学。它的建立与发展使得儒学教育在明朝边境得到发展。本文从辽阳都司学的建设与扩建、辽阳都司学与边境办学理念、辽阳都司学的办学特点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研究明代边境地区的儒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谢冬平  朱欣 《兰台世界》2012,(36):27-28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与西方学前教育不同的发展理路,体现了重视伦常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官学与私学并行、注重编撰蒙学读物等特点,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对于现代教育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它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它在系统地综合和改造传统的官学和私学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不是官学但有官学成分,不是私学但又吸收私学长处的新的教育制度,它是官学和私学相结合的产物.自书院出现以后,我国古代教育便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即出现了官学、私学和书院相平行发展的格局,三者成鼎立之势.直到清朝末年,它们之间具有排斥,但更多的是互相渗透与融合,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繁荣.书院在中国大地上存在了1000余年,成为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5.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教育也很发达.魏、晋时期幽州私人讲学授业之风浓厚,当时幽州不仅有私学还有官学.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它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它在系统地综合和改造传统的官学和私学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不是官学但有官学成分,不是私学但又吸收私学长处的新的教育制度,它是官学和私学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巡检司是明代维持社会治安的最基层机构,在明代河南巡检司设置的数量不多,并且分布不均衡,反映了其社会历史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8.
杜国辉 《兰台世界》2014,(1):141-142
书院是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是由私人讲学进化发展成为有组织的教育体系,创建者一般为宿学鸿儒.文章总结了明代阳明书院讲学方法和学术活动特点,总结了书院讲学对明代学风的影响,为研究明代学风提供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9.
韩进奎 《大观周刊》2012,(19):32-32
南朝时期,官学发展日渐兴盛,然而由于长期与北朝政权处于对峙中,战乱不已,加上江左政权更迭频繁,此时期以国子学为代表的官学教育仍处于时兴时废的状态,为了弥补国子学废弃时中央官学教育的延续,一种新的学校教育机构即学馆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蒙学肩负着启蒙教育"、作圣之基"的重任。明代是我国蒙学教育发展的鼎盛时期,对明代蒙学教材、教法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把握古代蒙学教育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蒙学肩负着启蒙教育"、作圣之基"的重任。明代是我国蒙学教育发展的鼎盛时期,对明代蒙学教材、教法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把握古代蒙学教育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2.
胡博 《兰台世界》2013,(10):103-104
春秋时代,曾经盛极一时的西周官学呈现出凋敞衰败的景象,“学在官府”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周王朝失去了对教育和知识的垄断,就演变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新教育局面,于是中国第一代教师群体就在这种历史条件中产生.  相似文献   

13.
宗诚 《大观周刊》2012,(23):18-19
中国古代的教育的组织形式有两种,官学和私学。官学表现为由各级政府主持、管理的官学。而所谓私学,是指不由政府主持,不纳入国家教育制度之内,有个人或社会集团主持,经营,管理的教育活动。它既包括没有固定场所的私人讲学,也包括以一位学术大师为核心的死穴集团,当然还包括有着固定场所的正是私学类型。私学在近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跌宕起伏,几经兴衰。但无论是统治阶级的压制、官学的排挤,还是政局动荡的影响,私学始终从未中断过,并且不断地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4.
1.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本质缺陷是西方先进科学进入中国的最好理由 中国自明代以后就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就科学方面来说,有三方面原因值得关注:1)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使科学发展失去强大的动力;2)民族习惯的影响使经验科学无法上升到更高层次;3)官学合一制度使科学难以分化独立出来.在这样一种基础上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15.
朱熹从小接受儒家、理学和佛学教育,年少时又接受二程理学熏吞,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根植于儒家、折衷于理学的德育思想.他将德育思想应用于官学和书院教育实践,广泛传播“明人伦”、“学事理”等主张.  相似文献   

16.
书院是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是由私人讲学进化发展成为有组织的教育体系,创建者一般为宿学鸿儒。文章总结了明代阳明书院讲学方法和学术活动特点,总结了书院讲学对明代学风的影响,为研究明代学风提供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7.
华燧是明代著名的活字出版家.本文论述了华燧的活字印书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杨宁 《兰台世界》2015,(9):149-150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在南朝时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突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局面,私学、官学和贵族教育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文章从南朝学制入手,阐述了南朝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渊源。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古时代的中央官学和欧洲中世纪的大学同属于高等教育,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以太学、国子监和书院为主的中古中国官学和欧洲中世纪大学在形成原因和发展特点方面各有特色,本文试图分析中古时代中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面貌,以求为中西方现代意义上大学的形成发展的不同作一个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禹玉环 《兰台世界》2013,(28):154-155
清代,遵义的书院教育围绕教学、藏书、供祀三大活动展开,在弥补官学教育的不足、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使教育对象扩大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