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科举革废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进程是以废除科举制度为突破口 ,由此推动高等教育数量规模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式高等教育体系的最终确立。受科举考试改革迟缓的制约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在招生入学、教学过程、毕业考试等环节上表现出过渡性特征。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创立阶段 ,外来性占主导地位 ,随着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近一步发展 ,新式高等教育制度渐趋本地化  相似文献   

2.
科举革废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刘海峰厦门大学博士生张亚群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史答辩时间 2000年9月 22日 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各项改革中,科举考试改革是全局性的。它对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论文以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围绕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主题,着重对近代科举考试变革与新式高等教育发展的消长互动关系作具体的历史考察和深入的理论分析,并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全文分为引言和正文6章。第一章考察分析科举制的性质及其在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主要形态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近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高等教育从西方近代高等教育移植、适应、产生那天起也就面临着这样一个课题。值得肯定的是在内外交困和举步雏艰的发展中.我国已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近代化.但这只是停留在“内容层面”和“制度层面”,而“理念层面”的近代化却相对较少。中国大学要想获得对现实的根本性的超越.即达到西方高等教育中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在大学里相对充分的实现.将是中国高等教育演变的核心所在.更是其发展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近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高等教育从西方近代高等教育移植、适应、产生那天起也就面临着这样一个课题。值得肯定的是在内外交困和举步维艰的发展中,我国已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近代化,但这只是停留在“内容层面”和“制度层面”,而“理念层面”的近代化却相对较少。中国大学要想获得对现实的根本性的超越,即达到西方高等教育中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在大学里相对充分的实现,将是中国高等教育演变的核心所在,更是其发展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论清末留学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末留学教育高潮兴起于1905年的教育大变革,其动因主要源于国内科举考试的废止及国外政策的吸引。从留学生构成、学科选择,到留学管理政策、留学国别趋向的演变,都形成了一系列相应的特点。持续不断的“留学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方面,他在借鉴和融合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基础上所形成的高等教育办学思想,通过其在北京大学实施的改革举措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创立和发展确定了一种范式,奠定了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晚清政府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失利,洋务运动和变法维新的兴起,科举制度废除和新教育的开始,海外留学政策的演变等动因的交互作用,使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得以肇始和发展,并相继产生了三次留学高潮,持续不断的留学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近代高等教育的人力和组织保障到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从适合中国国情教育模式的探索到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的建立,都无不与近代留学教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从清末到民国结束,在半个多世纪里,经过一代代学人和政治家的努力,已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内容层面”和“制度层面”的近代化。但“理念层面”的近代化却相对较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即便有注意到的也少有专门而系统的论述。事实上,理念层面作为大学发展中的“灵魂层面”,其近代化的实现对大学的发展尤为重要。原因在于:其一,就学理而言,一国高等教育理念近代化的完成与否,标志该国整个高等教育近代化是否最终完成;其二,就大学发展的实践而言,理念的近代化是大学发展中的一个不可超越的阶段,只有完全实现了内容、  相似文献   

9.
论文首先梳理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并从法律角度对自学考试的性质进行深入分析。其次对自学考试的优越性进行提炼。最后从历史角度对自学考试与科举考试的特点作比较研究,指出自学考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体系最健全、功能最完善的高等教育系统之一。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是美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标志。从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角度考察美国高等教育近代化,探寻美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途径、动因和表现形式,有利于我们辨明美国高等教育的特色,把握高等教育对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科举制度向学位制度演进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加剧了与科举制度之间的矛盾,并把学位制度引进了高等教育。学位制度在与科举制度的冲突、融合过程中,逐渐取代了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12.
冯桂芬揭示了科举教育制度的弊病,主张改革科举制度,改革学校教育与书院教育,设立西学教育机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实用人才。冯桂芬改革科举教育制度的思想具有鲜明的进步色彩,对晚清教育现代化进程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末毁学风潮与乡村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受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初,科举制度的停废使现代教育制度在乡村获得很大发展,同时也导致乡村教育矛盾的不断激化,教育冲突日益激烈。毁学是一种群体性破坏新式教育的暴力行为。清末十年间,毁学事件在各地乡村屡屡发生,几有遍及全国之势,对刚刚起步的乡村教育现代化产生很大影响。几十年中,新、旧教育的冲突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直困扰着中国乡村教育,是导致乡村教育早期现代化步履蹒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也是东北社会变迁最为迅速的一个时期.表面上的政治动荡和混乱没有阻止经济的发展,而新旧文化的更替更为迅速.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最为突出,对整个社会变迁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1900年前,东北的教育虽然有自己的特点(国语骑射),但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科举考试的轨道,仍然属于传统教育的范畴,发展水平较全国其他省份略低.自清政府实行新政后,东北教育迅速发展,在初级教育、职业教育上甚至超过了某些内地省份.本文通过对清末东北教育近代化过程的研究,分析影响教育改革成功的因素,以期对今天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清代文化史上存续持久、人数众多且影响颇大的著名文教群体的桐城派,因以古文名世而历来被视为文学流派;其实桐城派学者多有丰富的教育经历与主张,与教育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以"桐城三祖"为代表的早期桐城派学者在清代科举、书院等文教领域开展了积极的教育活动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考察他们的教育主张与实践,不仅有助于丰富对清代教育的全面认识,也有助于从源头上理清近代以来晚期桐城派在传统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种种表现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朱熹是我国古代儒学的集大成者,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他在肯定当时科举取士功用的同时,还对科举时弊有过深刻的论述。他认为时人对于参加科考获得功名过于热衷,加之科举考试取士重诗赋轻德艺,导致人们道德素质下降,德业衰败。针对此现象,他提出要确立经学在科举考试当中的核心地位,弘扬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并在其书院办学实践中进行改革,对当时的科举考试产生很大了影响。其思想迄今仍具有一定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实地调查 ,考察了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现代化建设对农村中学后教育的需求 ,分析了农村教育结构提升与农村自学考试的关系。由于目前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教育资源仍然相对贫乏 ,要发展农村中学后教育 ,推动高等教育通向农村 ,为农村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同时也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 ,必须先易后难 ,从自学考试入手。因此 ,加快自学考试在农村的发展 ,是提升农村教育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晚清的政治使全体国民面临着国际与民族千年未有的巨变和千年未遇的空前危机,晚清政治是典型的“危机政治”,而导致“危机”的根源则是特殊的八股科举及其教育的滞后:造就麻木的灵魂包括愚昧的军官和愚蠢的政治家,因而,科举成为阻滞中国发展的关键。从《纽约时报》的攻击,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废除科举成为晚清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科举研究的又一部巨作,刘海峰教授的《中国科举文化》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丰厚文化底蕴以及研究主题鲜明、内容通俗易懂的科举文化著作。该书以“科举文化”为主线,由五个不同的科举专题构成,包括以平反为宗旨的科举百年祭,对科举制兴起的探索与发现,对科举教育得失的关注,以及科举文化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明的重要影响,同时还兼顾了“科举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演变。通览全书不但有助于读者对科举做出一个全新的理解,还有助于从不同角度看待中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袁世凯与清末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凯在清末力主废除科学制度,大力推广新式学堂教育,积极规划学堂管理,是清末教育改革中频有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