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兹恒教授的<图书馆学研究的本土化思考>对本土化问题做了深刻的研究与论述,它围绕着什么是本土化、如何实现本土化这一主线展开,是一部创新之作,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图书馆学及其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的认识,对于创建中国图书馆学知识体系具有启发意义.如果在论述创建本土化的复杂性、终极目的与现阶段具体目标等方面加以完善,收录一些重要的反映本土化理论的论文可能会更好些.  相似文献   

2.
再论图书馆学本土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阐述了图书馆学本土化的意义,回答了一些研究者对“图书馆学本土化”命题的诘难,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图书馆学本土化的必要性,同时揭示了图书馆学本土化活动的表现形式,探讨了图书馆学本土化的衡量标志,明确提出要通过图书馆学本土化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与学科范式。  相似文献   

3.
再论图书馆学本土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图书馆学本土化。结果指出,本土化是中国图书馆本身的要求,是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的本性的需要,是对我国当代社会和图书馆发展所呈现的中国现象的一种自觉反映。合理成分不仅限于西方图书馆学。中国图书馆具体实际包括中国图书馆的当前现实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图书馆文化)。本土化的实质是:西方图书馆学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和中国实践经验的有机统一,深层次是求真创新。本土化目的要分清当前具体目的和终极目的。图书馆理论和实践都需要、图书馆学内容和方法都需要本土化;图书馆学需要本土化,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管理、制度立法、专业教育等领域也需要本土化;本土化研究不是中国图书馆学是回到过去,并纠正了许多误解。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学本土化是图书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这是由图书馆学的个性化特征决定的。文章阐述了中国图书馆学人对图书馆学的诸多创造性贡献和中国图书馆事业具有的一些重要特征,浅谈了作者对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的一些想法。参考文献2。  相似文献   

5.
试论图书馆学本土化的目的与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图书馆学本土化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对图书馆学本土化的目的进行了分析,并对图书馆学本土化所具有的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应芳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9):145-148
沈祖荣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也是推动图书馆事业本土化的先驱。为解决中国图书馆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沈祖荣提出图书馆学本土化的理念,并在图书分类、编目、图书馆专才教育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对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学本土化基本理论管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文献研究,认为图书馆学本土化还缺乏一种有效的理论整合,对本土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合理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提出本土化是一个西方图书馆学中的合理成分同本土图书馆实际相结合,以增强图书馆学对本土图书馆现象的认识和在图书馆实践中的应用,创建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极为复杂的过程。本土化涉及到的深层次理论问题是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实践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三位一体、有机结合与完整统一以激发、释放中国图书馆创新求真的力量和潜能是本土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本土化"及"图书馆学本土化"之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对近几年图书馆学及其它人文社会科学有关“本土化”的讨论进行了简略的回顾与梳理。从学术命题规范的角度检验了“图书馆学本土化”命题,认为“图书馆学本土化”是一个不成立的命题。对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并无多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学本土化问题从图书馆学被引入我国之始就一直存在。虽然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本土化的过程依然非常艰难。主要原因包括:对图书馆学本土化的误解,国外图书馆学对我国的挤压,本土学者缺乏反省与批判能力,问题意识淡薄,学术环境的干扰。必须树立图书馆学研究的主体意识,自觉地在图书馆学学术活动和图书馆学学科建设中坚持本土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引出全球本土化的概念,论述图书馆学全球本土化的可行性、目的与精神,阐述在多元文化互动的全球化时代,经过改造和重新阐释的新儒学是构建原创性的图书馆学全球本土化的理论话语的重要理论资源。中国图书馆学者只有构建原创性的图书馆学全球本土化的理论,并向西方输出自己的理论,才能使中国图书馆学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试论图书馆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首先介绍了图书馆学国际化的起因和目的,接着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图书馆学国际化的现状,探讨了图书馆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指出在促进图书馆学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图书馆学本土化,图书馆学本土化是图书馆学国际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学本土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图书馆学本土化命题的出现有其学术背景、认识过程和理论依据。我们应该提倡图书馆学研究本土化,并在思想认识上、理论构建上、研究方法上,依次推进本土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图书馆学的近代化过程,始终包含着本土化的探索。民国时期图书分类法本土化,是我国图书馆学本土化历程中的重要内容。《杜威十进分类法》是西方知识和学术系统的产物,为使其适应中国特殊的学术系统和图书馆现实,必须加以本土化改造。“补杜法”、“改杜法”及“仿杜法”的实质就是这种本土化的实践和成果,它是一个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的动态发展过程,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的图书分类体系,在我国图书分类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学本土化误解举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图书馆学本土化的前提是必须正确理解其内涵和实质。然而,目前图书馆界对其存在着种种模糊的认识甚至误解,如图书馆学本土化是一个伪命题;本土化是对西方图书馆学合理成分的否定;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矛盾;本土化只是理论上的,与实践无关;本土化的主体是理论研究者,与基层图书馆实践者无关;本土化要以文本为标准等。  相似文献   

15.
2005-2006年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2005-2006年图书馆学研究在基础理论、图书馆学本土化、图书馆精神、图书馆制度、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以沈祖荣、杜定友、刘国钧、李小缘、洪有丰等人为代表的图书馆学家努力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图书馆学教育。其在借鉴西方图书馆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图书馆实际情况,对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及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本土化探索,培养了一批符合中国图馆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这对我国当今处于低符中的图书馆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