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线式板书     
主线式板书是紧扣文章的思路孕育而成。“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老的妙  相似文献   

2.
王芳 《湖南教育》2004,(16):30-30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认为:“看整篇文章,要看明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会乱走的。”我们许多老师都非常重视字词句篇的教学,努力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倘若我们使其与培养审美能力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欣赏课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用《语文教学二十韵》总结了他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其中有“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两句。他在《认真学习语文》一文中,对这两句话作了阐释:“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文章的思路就是文章的脉络。只有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有理清了作者  相似文献   

5.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一般文章,作者都是按一定的思路展开的,那思路或明或暗,但一定有路可依。教师如果能带领学生抓住课文线索解读文本,往往就能够拨开云雾见青天,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探寻文本线索呢?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阅读《荔枝蜜》,把握这一课“以蜂喻人,层层推进”这一重点,我们也必须运用“重点突破,层层深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要重视理清文章的思路,正如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所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而简单明快的粉笔画,就是在一种特定的情境气氛之中,把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呈现在学生面前。简笔画从形象入  相似文献   

9.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如通篇主意间架未定,临期逐渐旋摹拟,用尽心力,不成文矣”。这些话都说明从思路入手,指导学生搭好作文“小架子”的  相似文献   

10.
发挥板书设计优势综合培养学生能力湖南沅江市教师进修学校李燕一、板书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理解,是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读文章就要凭借书面语言认识到它反映的是什么事物,体会到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者如按照作者的思路,设计出反映...  相似文献   

11.
陈英 《江西教育》2000,(11):32-33
叶圣陶先生在著名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一语文教学思想方法,归结起来就是要“遵路”、“入境”与“悟神”。这里所说的“路”是指文章作者的思路,即作者写文的思维过程;“境”指作者的思想境界,文章的中心思想;“神”指文章中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遵路”,就要引导学生弄清字词句段篇的各种关系,探明作者思路;“入境”,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悟神”,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语言,领悟语言,捕捉语言的神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曾有计划地探讨文章思路培养的问题。文章思路的培养问题,我过去一直不够注意、重视,因而在教学中不能自觉地抓好这一重要环节。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代自序)》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就是说“遵路”才能“入境”;“入境”才能把握文章的精髓,领会文章的奥妙。学生也只有“遵路”“入境”,才能理解内容,激发感情,把握结构,学到技巧。一、思路问题的引起古人曾说,文章要有物有序。“物”就是指思想内容,“序”就是说文章要脉络分明,  相似文献   

13.
导悟学法落实训练──谈《白杨》一课的教学设计湖南蔡智波,胡红炼一、整体入手,导法分段。《白杨》一文表面上写的是白杨,实际写的是人,全文先由外到内揭示白杨树的品格,再由物及人展示边疆建设者的崇高思想境界。“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  相似文献   

14.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一般文章,作者都是按一定的思路展开的,那思路或明或暗,但一定有路可依,教师如果能带领学生抓住课文线索解读文本,往往就能够拨开云雾见青天,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探寻文本线索呢?  相似文献   

15.
叶老曾经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又说:“教师备课应备在作者的思路上。……能把一篇文章的作者的思路脉络讲得清清楚楚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思路教学的重要性。《为了忘却的记念》和《记念刘和珍君》一样,都是作者血泪迸发、情感激烈而又内蕴深刻的悼文。作为一篇叙事怀人的纪念性文章,弄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理清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文章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相似文献   

16.
沈丽娟 《教书育人》2007,(11):40-41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里的“路”是指作者的思路、文章的中心。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文章的每一章节,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乃至每个标点,无不都是围绕文章的中心展开的。因此,教学时抓住作者的这个“路”为突破点,循着作者思路总览全局,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在联系,就可以收到纲举目张之效。在《炮手》一文教学中,我尝试了叶老这一教学理念。现以《炮手》一文为例,阐述我的这一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前奏,毫不夸张地说,有什么样的文本解读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核心,生本对话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这是核心要义,是阅读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笔者以为,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能走马观花,急于求成,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正如叶老所云:“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方能入情得意。”  相似文献   

18.
谈阅读教学的三种关系杭州市教研室钱正权一、面与点兼顾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也就是说课文思路是作者情动于中,溢于言表的产物,是贯通课文的文脉;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学习语言表达方法,就必须披文入情理清思路。理清思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未读先思,悟写启读就是一种“遵路”“入境”的逆向导读法。它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自能作读习惯为目的,一反传统的先读后仿的套路,对将要阅读的文章或段落,先引导学生以文章题目或立意为契机,想想:要我写,写什么,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有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才能准确地感知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真谛。那么,究竟如何理清文章的思路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