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一句话,就是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小手举得高高……一、课要上得质朴实效时下里,经常听到这样的语文课,孩子的课文还没读上几遍,教师便开讲起来。或教师自己“唱独角戏”,或任由孩子“东拉西扯”,或多媒体“一灌到底”,或师生“才艺展示”……真可谓“热热…  相似文献   

2.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一句话,就是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小手举得高高……  相似文献   

3.
丰富的语言、丰厚的人文、多彩的情感交织成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它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语文就像孩子的童话,有惊喜,有惊险,也有深藏的道理。教师要领着孩子步入"这童话的森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去,让孩子的小脸憋得通红、让他们的小手举得高高,让他们的小嘴会说,让他们的思绪飞扬!  相似文献   

4.
庄云霞 《考试周刊》2012,(24):41-41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孩子步人“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呢?一句话。就是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得到一些实惠……  相似文献   

5.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真正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怎样使一堂语文课和谐高效呢?  相似文献   

6.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理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耍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节好课呢?  相似文献   

7.
每一篇课文,都是孩子学习语言、掌握写作方法的最好的范文;每一篇课文,都是教师可以直接使用的最好的范文和教学工具。教师要善于深度挖掘教材特点,使用让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教学写作,从而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让孩子的语文素养提升融于潜移默化之中。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船长》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著名法国作家雨果。这样的课文,是孩子们学习写作的好教材。文中很多地方耐人  相似文献   

8.
<正>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语文课要上得有情趣,就得让学生进得了课文,在课文的情景中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为此,语文课贵在教师能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中,走在作者的情感世界中。这样,情趣才会缘情缘境而生。可喜的是,这些年语文课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诗意语文不再是一种奢望,形象性、情感性已成为教学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9.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真正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人“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怎样使一堂语文课和谐高效呢?  相似文献   

10.
语文凭借着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语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那么,如何上好语文课呢?  相似文献   

11.
在所有学科中,我最喜欢的学科是语文。语文课上能学到许多知识。老师教给我们拼音、生字、课文,还教我们坐的姿势、站的姿势和好的学习方法。在语文课上可以猜谜语、听故事、朗读诗歌。胡老师高兴时还会给我们讲笑话,和我们一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呢!我们学得很快乐。语文书里有许多有趣的课文,课文的旁边有很美的图画。课文里面还有奇妙的词语,我们经常玩“接龙”的游戏!有时,语文课里还有许多要我们分小组讨论的地方。每当讨论问题时,我们最快乐了!“看谁写得好”征文述评。!那时,教室里很热闹,我们都会开心地自由地发言!语文课是知识的海洋…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最富有人性美和画面美的学科,如何发掘语文美感,教出课文的情感,让语文课妙趣横生,我尝试让绘画走进语文课。绘画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弥补了语言的不足,它用自己特有的形式丰富了文本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绘画在语文课的运用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如颗颗珍珠,闪耀着美的光华。语文课最具感染和熏陶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美,能够逐步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美  相似文献   

14.
1、注重课堂教学 语文书上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要想让学生爱上作文,必须爱上语文课。因此,我将学好一篇语文课文作为基础,不但让学生们知其方法,并辅以音乐渲染,潜移默化,从而达到爱上语文课,也爱上写作文。实际上学好课文与写好作文之间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这是我教给学生将二者融为一体时的系列对应内容:  相似文献   

15.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 ,就得让课文的内容有鲜活的生命 ,没有生命就无法打动学生。在有些学生的心中 ,语文就好比经冬的小草 ,虽然枯黄 ,虽然衰败 ,但并没有死亡 ,还有生命力 ,只要有一股春风 ,一场春雨 ,它们会立刻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就是如此。那么什么才是让语文充满生活的气息呢 ?我在课堂上使语文充满生活气息的方法之一 :把广告引进课堂。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语文课要注重的开放性、灵活性和使用性 ,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让语文课紧密地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语文才有生机。广告是现代…  相似文献   

16.
牟玲 《山东教育》2011,(12):33-33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如颗颗珍珠,闪耀着美的光华:语文课最具感染和熏陶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美,能够逐步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凭借教材,统筹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课上要突出重点、难点、疑点。语文课最容易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语文课也最忌讳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面面俱到的思想根源在于老师总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课书都是从零开始的,而事实上,任何一个学生学习任何一课书都不是从零开始的。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一般都不是在一篇课文中完成的。有些教师还有一种误解,认为任何知识,只有老师教育,学生才能弄懂。而事实上,不少知识,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就能理解,甚至理解得并不比老师差。因此,语文课,一般无须逐段逐段地分析,更不应逐句逐句地讲解,只要抓住重点、难点、疑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并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吸收必要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不仅仅是课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隐藏在课文背后的语文学习价值,是让学生借助文本的学习,训练自己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因此,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不能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上,而应该认真钻研文本,找寻出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银川举行观摩研讨活动,崔峦理事长在大会上疾呼:"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课文只是教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材料,即语文只是一种"载体"。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课文只是"例子"。我们所说的语文课实际上就是依靠课文这一"载体"或者说是"例子",来教学生学习语文。那么,"教什么"便成为让广大语文教师困惑的一大难题。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指出:"语文课就是用课文教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方法和技能,即教语文本体的知识、技能与策略。"因此精心选取语言训练点,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张金保 《文教资料》2008,(35):105-106
语文课效率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语文教师不会处理语文课文.其中有自身功底的问题,也有指导思想的问题及对语文认识的问题,这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问题,不首先解决这个问题,提高语文课效率,提升语文素养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语文教师如何处理语文课文,本文粗浅地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