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赏识是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是在教育活动中,欣赏、赞许、肯定孩子的能力、兴趣、意愿、动机、行为,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在教育活动中,如何赏识我们的孩子呢?一、正面表扬孩子正面表扬就是用积极的语言、动作、表情向孩子表  相似文献   

2.
赏识是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表扬的一种行为.而赏识教育则是在教育活动中欣赏、赞许、肯定孩子的能力、兴趣、意愿、动机、行为,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的一种方式.学会赏识,才是真正学会教育.不是好孩子被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在教育活动中,如何赏识我们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3.
自从教育界出现“赏识教育”后,家长和教师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实践活动及一些专家的理论探寻中,出现了一些偏激或矫枉过正的现象,如:(1)竖起大拇指对孩子说“你真棒”。且不说及过度的表扬让人听了感觉空洞、乏味、缺乏诚意。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表扬毫无价值。如此得来的自信,是盲目的自信,不会持久。(2)认为批评会扼杀自信。  相似文献   

4.
李斐章 《教育》2008,(11):16-16
“你真是一个乖孩子!”“你做得真好!”这是时下风行的“赏识教育”提倡的标准用语,持这种新教育观点的专家认为,“赏识教育”可以极大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孩子取得好成绩,于是一些家长表扬孩子不离口。可是,邻居小王却心中生疑,无论他怎样“赏识”,他上小学的儿子学习仍不努力,而且并不买父亲这一套:“你们大人真虚伪,一点小事就这么表扬,这不是做秀吗?”  相似文献   

5.
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要赏识学生,即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或特长、才能,对其加以重视,及时给予赞许和表扬;二是自我赏识,即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认识并接纳自己,发觉自己的优点或才能并加以重视和发扬。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数学教学实践,就“赏识教育”在数学上的运用淡谈本人的看法。 一、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努力、劳动和取得成绩的肯定。对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个人的心理感到安全时,他才可以大胆与别人交流,才能大胆地提出自已所见、所想,在老师赞许的神态、语言和目光下,他  相似文献   

7.
家教信箱     
怎样表扬效果更好南昌市一位母亲来信说:我儿子小建今年上三年级,因他表现不尽如人意,我就常教育他,没用;数落、责骂,也没用。想表扬他,又觉得没什么可表扬的,我真不知该怎么做?答:或许孩子自己比你还着急,他也想自己好的。也许因为听到的常常是批评,他就怀疑自己是否还能成为好学生。建议你改变一下方法,今天就找出孩子的5条优点(优点总比缺点多),并告诉他。以后呢,要变着法子多表扬。1.提前表扬。比如孩子来到厨房,你可以这样说:“小建帮妈妈的忙来了。”并给他一个赞许的微笑。本来孩子并没有想到要帮忙,可经你这么一夸就会高兴地点点头,…  相似文献   

8.
马克·吐温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略带夸张的话体现了“表扬”的魅力之所在。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学生对老师的表扬与赞赏是十分重视的,表扬不但可以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而且使孩子会尽力将事情做的更好,会更有成绩。但教师在表扬时不注意艺术,往往会有一些反面作用,因此表扬需要艺术。一、表扬要具体,有针对性小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当你笼统的表扬他时,他易产生自我满足感。如:“孩子,这段时间表现挺好,希望你继续努力!”、“你表现不错嘛!”等表扬的话,确实有可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各方面已经做的不…  相似文献   

9.
林萍 《华章》2006,(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质与量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度”,如果超过这个“度”的范围,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在今天的小学课堂上,教师仍然会下达诸如表扬他的命令,于是,教室里就会爆发出“棒,棒,你真棒”、“你真优秀”等之类的表扬语,走进教室我们可以看到“比一比,谁的红花多”、“纪律星、文明星、礼貌星”等评比栏或园地。表扬学生在于努力挖掘他们的全部潜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教师能通过表扬来传递自己的教育理念,塑造学生的未来行为,那么这种表扬就是非常可行的表扬。教师使用表扬的本身是为了…  相似文献   

10.
随着赏识教育的理念受到更多家长的认可,家长对孩子们的赞扬声越来越多。的确,赏识和鼓励可以使孩子在获得快乐的同时建立良好的自信,对于他们的成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问题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欣赏不批评,该欣赏的欣赏,不该欣赏的也欣赏。每当孩子做完一件事情时,家长不管好坏就是一顿表扬“,你真棒”“你是最聪明的”“你太厉害了”。鼓励孩子没有错,但要把握好尺度,一味的表扬会导致孩子自我评价过高,使他们害怕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变差,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么大发脾气,要么干脆放弃。所以说,赏识教育并不是盲目的表扬和…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赏识”一词成为教育界的时髦用语,在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口中频频出现。一时间,“你真棒”、“Very good”等表扬用语出尽了风头。在这个众人欢呼“赏识”教育的时刻,我却要说:请给孩子一点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来和大家一起谈谈小学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相似文献   

12.
表扬过多避免让孩子受到自己期望的束缚。如果孩子总是听到说他“很独特”,那么当他没有耐心收拾房间时就会感觉很不好。如果老是听到说他“聪明极了”,那么当他学习成绩不好时就会感到非常失望。最好对具体的事情提出表扬,例如说“祝贺你算术得了满分”。提问过多质问很难使你的孩子讲心里话。例如总是问在学校怎么样或者课间休息时做些什么,你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当他们为自己的点滴进步欢欣时,教师应紧紧抓住激励因素,与他们一同高兴,真诚地赞赏学生“你真行”你做得真很好”——让每个学困生感受到你与他们共享成功的喜悦,你是很在乎他们的,你是很赏识他们的,从而帮学困生找回自信,丢掉自卑的包袱。  相似文献   

14.
近段时间,赏识教育热起来。教师表扬学生多,批评学生少。为了突出表扬,教学中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就让学生“啪啪啪”一起鼓掌表扬。更有甚者,教师一说“表扬他”,学生就齐刷刷地有节奏地喊:“×××,你真棒!”或者“你真行,向你学!”这种全班性的表扬,老师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对发言的同学也许有很大的鼓励,但却不利于其它同学发展创新能力。认为他回答得不好的同学也一定要鼓掌吗?长此以往,学生不用独立思考,不用自己判断,老师叫怎么做便怎么做,学生还有什么独特感受、独特见解、创新精神可言呢?我们的做法是否真…  相似文献   

15.
王兰工作室     
赏识教育=零批评吗近几年整个教育界都在倡导“赏识教育”,我看到不少家长来信谈到自己的育儿心得的时候,都谈到自己对孩子经常的表扬和鼓励得到了很好的反馈。这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一些家长来信“控诉”自己的孩子一点都批评不得,脾气越来越坏,这些家长们在“赏识教育”面前越来越困惑。赏识教育的提出和倡导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的?我觉得首先要搞清这个问题。它是在过去严肃、严厉的“严师出高徒”教育体制中产生的,是在老师、家长很“吝啬”给孩子肯定、表扬,唯恐他们骄傲、不思进取的环境中产生的。也就是说“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6.
王庆香 《考试周刊》2010,(51):227-227
从《赏识你的孩子》这本书,我们看到有一种既神奇古老又普通新鲜的教育方法,会让孩子像追蝴蝶一般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的教育方法,教师应该像父母赏识自己的孩子一样,学会赏识学生。  相似文献   

17.
郭向阳 《贵州教育》2012,(11):48-48
很多家长都喜欢有意无意地拿孩子去炫耀,比如:我的孩子钢琴考了多少级,我的孩子会背多少首唐诗,我的孩子考了全校第一……当然,这不是现在才有的,从很久以前开始这种现象就存在了,“光宗耀祖”、“荣归故里”等词语都反应出了这一问题。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表扬、赏识是很有必要的,一个经常被表扬,被赏识的孩子容易树立自信,容易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但是,这里的表扬、赏识都是有度的,不是没有原则的对孩子说:“你真好!”“你真厉害!”“你真棒!”也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让孩子不停地得到来自周围人的赞誉。  相似文献   

18.
“赏识”教育提倡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赏识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固然是有效的,但在提倡肯定、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批评教育的积极作用,正如教育学专家孙云晓所说: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因此,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在肯定他以往优点的同时,要恰如其分地指出其错误所在,进行得当的批评,  相似文献   

19.
钱陈卫 《考试周刊》2009,(10):63-63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寻找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都要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去鼓励。当别人把你的学生看“扁”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听了一堂语文课,一位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大体有这么几种:“表扬表扬他(她)”“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得真有感情!”“你听得真仔细!”如果学生第一次听到上课老师表扬他(她),他(她)会十分高兴,但次数多了,学生听了便会毫无感觉,还有可能失去激励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评价学生的语言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我觉得教师评价的语言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