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教师期待效应,这个效应来源于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个实验。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番"煞有介事"的发展预测,然后将所谓的"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并叮咛不要把名单外传。八个月后,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又对这18个班进行了  相似文献   

2.
问题学生"的教育是教育的重点、也是教育的难点,问题形成的本质原因在于教师的教育,确切地说在于教师(包括第一任教师的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或者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正确。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罗森塔尔效应"是指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不真实的预言引起的心理效应。事情是这样的,1968年,罗森塔尔在1所学校6个年级的18个班中,通过藐视认真的心理测验,随意选择了一批学生,悄悄地把这些学生的名单告诉学校和老师,指出这批学生是学生中的最有发展前途者,8个月后,这些学生(其中不乏有"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的罗森塔尔实验其实名单上的学生并非有 特长,原来是心理学家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了教师,坚定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从眼神、表情和声音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这些学生的爱抚情感,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后来人们把这种由教师的期望和爱而产生的效应叫做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真情的投入在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无论他们生长环境的好与差,天  相似文献   

4.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柏生所做的关于“教师期望效果”的著名实验研究。他们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名字把它命名为“皮洛马利翁效应”,后来学者们又把这种期望效应称做“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雅可柏生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对十八个班的学生作了“未来发展预测”的智力试验,尔后择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告知老师。名单中的学生有的为老师所始料不及。罗森塔尔对他们的老师暗示并随机而神秘地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有发展的可能性呢!”临走时他们又慎重地写了一份名单交给老师说:“根据测验的结  相似文献   

5.
“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对该校18个班的学生“像模像样”地作发展预测后,将最优秀的学生名单通知任课老师,并再三交代不要把名单外传。名单中的学生在老师看来,有优秀的,也有学习不尽如人意的。对此,罗森塔尔解释过:“请注意,我讲的是他们的将来,而不是现在!”8个月后,罗森塔尔对名单中的  相似文献   

6.
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难看出,学习一度在中国是一件快乐的事。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在现今的课堂中,却总是教师苦口婆心,学生无动于衷。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心理效应,将会激励学生学习,促其积极思考。一、罗森塔尔效应──鼓励期待,增强自信【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的一天,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  相似文献   

7.
朱永湖 《班主任》2001,(8):11-12
"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称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我们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来说已不是陌生的概念.它指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曾通过实验说明一个教育原理:由实验者提供的某些学生有很好发展潜力的假信息会引发教师对那些"平时受教师歧视和贫穷家庭儿童"的期望,而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会使学生在教师充满期望和爱的关注中按教师的期望来塑造自己,从而发生中等生乃至后进生取得较大进步的奇迹.  相似文献   

8.
1968年,罗森塔尔和他的同事雅各布森来到了一所位于美国中部的小学,他们从这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中,各选出三个班级的学生参与实验。首先,他们给这些学生做了一个叫“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测验结果出来以后,他们又从参与者中随机抽取了一些学生的名字,然后把这份假装是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名单交给了教师,还煞有介事地一再叮嘱教师们不要把名单外传出去。  相似文献   

9.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所小学去做实验,内容是"未来发展趋势测试"。实验结束后他交给校方一份"最具潜质者"名单,并要求相关教师严格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结果。8个月之后,罗森塔尔再来复试,果然名单上的学生表现突出。不料罗森塔尔的名单当初完全是随机选择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这是因为在这一段时间中,老师对这些学生抱有极大...  相似文献   

10.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亚可布森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应,他们把这种效应称为"期待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它来源于"皮格马利翁效应"。该实验表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待  相似文献   

11.
"期望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是"教师对学生抱有较高期望,并通过自己的言行把自己的期望暗示给学生,学生则会按教师的期望去努力,以此作为回报。"由于学生愿意按教师的期望行动,因此,教师的期望容易在学生身上得到实现。如果将"期望效应"运用于教育教学,将会大大促进学生的发展,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一所校园里的真实的故事。 一天,著名教育学家罗森塔尔先生走进学校,拿出一份名单,告诉该校的教师,通过他的测试,发现这几名学生特别有潜力将来定会大有成就。教师们接过名单,发现名单上的这几个学生在他们的眼中是表现平平的,有的甚至是十分笨拙的。教师们惊呆了,想不到这几个孩子身上竟然有如此潜力。连教育家罗森塔尔先生也认为他们将来会大有成就。从此以后,教师们改变了对这几个学生的看法,这几个孩子也从罗森塔尔的话中得到自信,变得积极起来。情况正像罗森塔尔语言的那样,这几个孩子进步神速,很快便崭露头角。几年后,罗森塔尔又来到这所学校,教师们纷纷对罗森塔尔的预见表示钦佩,罗森塔尔却笑着对大家说明,这几个孩子的名字是从该校的名册上随便选的,他没见过这几个学生。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测试,这只是他进行的一个心理实验。  相似文献   

13.
心理效应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恰当地运用心理效应常识,定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对学生寄予期望的“皮格马利翁效应”。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所有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并说这名单上的学  相似文献   

14.
传说皮格马利翁爱上一座少女塑像,在他热诚地期望下,塑像变成活人,并与之结为夫妻。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科学的方法验证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学生寄以良好期望,学生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在现代心理学中把皮格马利翁效应称为教师期望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合理运用期望效应呢?  相似文献   

15.
罗森塔尔·反罗森塔尔效应福建陈元勋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和雷诺尔·雅格布森,以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对学生进行了预测未来发展的智力测验,然后,列出占全班人数百分之二十的学生的名单,交给教师并声称“这些是赵常儿童,其智力将来还会提高”、还...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和雅克布森教授,曾于1968年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对校长和教师说明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他们在6个年级的18个班里随机地抽取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并郑重地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并再三嘱托教师在不告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注意长期观察。8个月后,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名单上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心理效应——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为了考察期望的心理效应,在美国一所小学进行一项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在这次测验中,他随意抽取了一些学生,将学生名单悄悄交给教师,然后对教师讲,他们是“最有发展前途者”,并要求多加关注。八个月以后,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个个成绩进步快,有强烈的求知欲,与教师的关系融洽。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变化,原因在于教师受到心理学家“权威性谎言”的暗示,使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充满信心和期望,并通过行动塑造了他们的行为,使他们越…  相似文献   

18.
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期望效应,它是由于教师对学生寄于高期望而导致学生表现优良的心理效应,教师的期望效应,恰当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激励原理在数学教学上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激励——时代的需要二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有一次到一所中学里给某班主任一份名单,颇为神秘地悄悄告诉她,名单上列出的是他们研究者在经过各项测试后认为最有发展前途、最可能成才的学生.其实名单只是罗森塔尔随机抽取的.一学期后,奇迹真的出现了,所有在名单上列出的学生的确要比其他学生发展得更快,更为出色.罗森塔尔在研究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由于研究者暗示给教师名单上的这些学生将是成功者,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也常给学生这样的暗示,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这会提高他们的自我形象,从而也更利于他们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对国外几个著名的"效应"颇有兴趣与感触,感到师训机构和学校领导如能恰当地运用这几个"效应",以"效应"促"效果",将对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大助益。特写出来与读者共享。一、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七项实验。他们从一到六年级选了18个班,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