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体质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质测量、数理统计、资料分析对比等方法,对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将所获数据分别与全国同年龄组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平均体重高于全国同年龄组大学生,肺活量及部分身体素质指标低于全国同年龄组大学生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
青春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男女生体型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处在青春发育期的男、女孩骨龄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生活年龄。同年龄、同性别、不同发育类型组间男、女生的身高、体重、皮下脂肪量、肱骨远端宽、股骨远端宽、上臂紧张围、小腿围、体脂% 和瘦体重等形态指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其变化规律与发育程度一致,均值依次为早发育> 正常发育> 晚发育。此外,三种不同发育类型男孩和女孩的体型特点为:早发育男孩和女孩的体型明显偏向内胚型、正常发育男孩和女孩的体型为中胚型、而晚发育男孩和女孩的体型则偏向外胚型  相似文献   

3.
以1991年全国体质与健康监测样本中13岁~18岁汉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身高和体重生长发育匀称程度的分析、探讨了各地区特别是肥胖和瘦弱多发地区中学生形态发育的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跟踪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成年人体质标准中1套的指标作为研究指标,对高校98级男女大学生进行4年追踪测试,研究表明:男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在入学2年后无显著增长,基本趋于稳定,男女大学生体重均值明显低于全国同年龄组均值:肺活量变化不显著,与全国同年龄组均值相近,但呈下降趋势:体育课教学内容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以4 973名温州城市汉族青少儿为样本,以《中华05》和《CHN》标准评价各年龄组的骨龄,并与北方沿海城市大连儿童青少年相比较.结果:温州儿童青少年骨发育也表现出了加速的长期趋势.温州儿童出生后各年龄组的身高、体重低于大连儿童,5岁以下儿童期和青春期更为显著.但除了5岁以下的温州女孩骨发育比大连儿童延迟0.3-0.6岁外,其余各年龄组儿童青少年的骨发育速度基本一致.结论:修订标准《中华05》适用于温州儿童青少年;温州与大连儿童成年身高、体重的差异主要由5岁以下年龄段和青春期的生长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利用新疆1985年和2014年7~18岁少数民族青少儿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对该地区维、哈、柯青少儿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进行30年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1985-2014年,新疆维、哈、柯等少数民族7~18岁青少儿生长发育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身高、体重、胸围生长长期趋势仍然存在;维、哈、柯族青少儿间生长发育水平和生长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哈族男、女青少儿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明显好于维族和柯族青少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族青少儿身高、体重、胸围突增高峰年龄有所提前,身体发育的充实度和匀称度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澳门、珠海小学生体质发展的比较。研究对象为参加澳门(2000年)和珠海(2000年)小学生体质调查研究的年龄在7岁至12岁小学生共13,658人,其中澳门学生1,427人,珠海学生12,231人。分析结果表明:两地小学生身高、体重在总体发展趋势上的差异并不明显;澳门男女生平均心率明显高于珠海男女生平均心率;澳门男女生50m跑的成绩明显低于珠海男女生的成绩;澳门男女生的力量素质(手臂握力)的发展水平明显不及珠海小学生.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 、田野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云、贵、川西南三省6个世居少数民族青少年1995-2010年身体形态发育状况进行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15年间西南7~18岁少数民族青少年身体形态生长水平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身高长期生长趋势减缓,体重、胸围长期生长趋势仍然存在;各民族间生长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白族、羌族青少年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位于其他民族前列;各族青少年青春突增期、突增高峰年龄出现提前;食品卫生、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河南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85年和1995年河南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资料为样本,对7~22岁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发展及健康变化进行动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中小学生形态发育迅速,大学生形态发育趋于稳定,身体发育匀称度,充实度有所改善,速度、力量、爆发力等素质指标有所提高,龋齿等常见病有所下降,学生口腔保健水平有所提高;而耐力、柔韧素质、肺活量仍有下降趋势,肥胖及超体重学生比例增加,近视率居高不下,乡村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水平仍较低;城乡间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仍有一定的差距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东西部7~18岁汉族学生体质差异,应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将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2000年和2010年两次调研中有关上海和甘肃省7-18岁汉族学生体质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2010年的10年间,7~18岁上海城市学生身高、体重优于甘肃汉族城市学生且差异呈缩小趋势,7~18岁上海乡村学生身高、体重优于甘肃乡村学生且差异呈拉大趋势,7~18上海学生胸围与甘肃学生胸围差异呈拉大趋势,7~18上海学生肺活量反超甘肃学生并有差距拉大的趋势,7~18岁上海学生身体素质优于甘肃学生且差异呈现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凉山地区彝族男性少年儿童的体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省凉山地区的385名(7~17岁)彝族男性少年儿童的32项体质指标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中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两臂展长等计算出年增长值、年增长率。各主要指标结果显示:在8岁(除坐高)、11~12岁、14~15岁时各项指标快速增长。两臂展长,年龄越小,较其身高相比越短,至15岁以后两臂展长逐渐超过其身高。调查中还发现各年龄组的各主要指标明显低于四川汉族同龄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以部分华东地区的智力残疾辅读学校的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形态、机能和运动能力的测试.比照我国健常学生的相关指标,对其特征进行了探究.调查结果显示,IQ50-IQ75智力残疾学生与健常学生相比,在全部128项指标中,残疾学生超过健常学生的只有8岁男生的身高和体重、15岁男生的体重和胸围、8-15岁女生的体重和胸围(共计18项)项目,其余指标全都低于健常学生.  相似文献   

13.
对高校朝鲜族和汉族学生的身高、体重、三围、BMI、体脂率进行了抽样研究。结果表明:汉族学生的体重过低比例略高于朝鲜族学生,但无显著性差异;汉族学生的体重正常比例高于朝鲜族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朝鲜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比例略高于汉族学生,但均无显著性差异。汉族男女学生的平均身高显著高于朝鲜族学生,但腰围∕身高、WHR、BMI、体脂率均值低于朝鲜族学生,男生分别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女生是腰围∕身高和WHR指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3岁幼儿身体形态发育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调查和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市部分幼儿园3岁幼儿255人的身高、体重两项身体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并与同龄全国城市幼儿及日本幼儿作比较.结果表明,上海市幼儿发育良好,性别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成长到4岁至5岁阶段,明显优于全国城市幼儿和日本幼儿.  相似文献   

15.
青少儿1985-2005年身高生长水平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5年、1995年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山西省7-18岁青少儿资料,对20年间城乡男女各年龄身高生长水平、身高最大增长年龄和身高性差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山西省青少儿20年间各年龄生长水平提高;青春期提前;成年身高持续增长,开始进入身体形态生长的长期变化.  相似文献   

16.
对广州市10所小学的2541名7—13岁学生(男1320人,女1221人)进行身高、体重和皮褶厚度的测量,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定营养状况。结果表明男生营养状况优于女生,城区优于郊区,但郊区膳食结构枝城区合理,随着年龄增长男生营养状况向两极分化明显,女生则逐年改善。与1985年比较,体重增加显著,营养过剩者猛增。并就调查反映突出的低体重和肥胖问题进行讨论,对应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营养状况的可靠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山西省1 805名12岁~17岁农村中学学生的身高、体重、台阶指数、立定跳远、握/体指数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山西省不同地域男女生身体形态、机能能力、运动能力、运动基础能力的形成、发育和发展的特点,为不同地域的健康教育和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身高、体重和胸围3项典型生长指标作为研究我国城乡学生体格发育的指标,借助1985年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动态分析20年间全国城乡学生体格发育变化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学生体格发育优于乡村学生;身高发育的城乡差距缩小;体重和胸围发育的城乡差距拉大。除了受地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较大之外,城乡经济、饮食结构、卫生保健以及文化教育等发展的不均衡,也是形成我国学生体格发育城乡差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关于6~17岁学生的身高生长的纵向追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身高是代表人体长度的一项指标,是反映人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标志。身高测量的数据,不仅是评价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依据,而且对于计算体力和身体指数,评价体格的优劣及一般能力,都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在研究生长发育方面,有横剖面调查和纵向追踪调查两种方法。为了研究横剖面调查的身高结果与纵向追踪调查的结果之间有多大的差异;纵向追踪调查取得的身高数据可以揭示学生的哪些生长规律这个目的,对北京市海淀区有居民户口的在校学生,从6岁开始每年9月测试一次,一直测试到17岁,男生188人,女生242人。结果表明:1)身高的纵向追踪调查和横剖面调查在大样本条件下,两者平均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2)婴幼儿时的身高增长幅度的大小决定了青少年时期的增长幅度的大小。即6岁时是高的,17岁时也高,6岁时是矮的I7岁时也矮;3)学生17岁时身高的高矮与发育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利用新疆地区1985年和2010年7~18岁少数民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该地区维、哈、柯等三个少数民族女生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作25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近25年间,新疆地区维、哈、柯等少数民族女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基本保持增长,平均增长值分别为:维女0.8cm、1.6kg、2.7cm,哈女6 cm、4.9kg、2.7cm,柯女4.2cm、3.2kg、1cm;维、哈、柯等少数民族女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各有差异,总体水平:哈女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优于维、柯女生,柯女生的优于维女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为生态环境、生活习惯、学校体育、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