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情是一个精灵。能否充分地表现复杂神奇的感情,是衡量一种艺术品优劣的重要标尺。苏姗·朗格曾说:“当某种感情被完美地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艺术品是优秀的;当某种感情未被完全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艺术品是粗制滥造的;当一件艺术品未表现出任何感情时,我们就称这件艺术品为低劣的。”(《艺术问题》)在写事的记叙文中怎样充分地“完全”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呢?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表现方法。笔者介  相似文献   

2.
英国符号学家苏珊朗格说:“当某种感情被完美地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艺术品是优秀的;当某种感情未被完全表现出来时,我们就说这件艺术品是粗制滥造的——”中学生写人记事怎样才能“完美地表现”思想感情呢?其中有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准确而有效地进行细致的描写。怎样才能准确而有效地进行细致的描写呢?应该学会“稀释”有关概括性语句。“稀释”本是化学用语,这里是指中学生在写作文或修改作文的时候,将某些概括性语句或内容,在忠实其基本意思的基础上,转化为具体而细致的语句,进而达到生动感人的效果。先看下面一篇中等作文:  相似文献   

3.
不碎的碎片     
陶艺家许君匠心独运的一件艺术品,被山里来的泼娃打得粉碎!人们都知道,打碎了的瓷器是不能“复活”的,即使勉强把它粘回去,也会失去韵味的。这件艺术品被泼娃打碎的原因 是,他觉得它“实在太奇了”!奇在哪里?泼娃说,它奇在“就像我们村里老得动弹不得、求人别杀它的老黄牛的眼睛……”这件艺术品是许君的得意之作,为此他特意邀请许多朋友来欣赏品味。有的说它有米开朗琪罗般的悲剧情调,有的说它有令人遍体清凉的禅意……见仁见智,不一而足。不管对它的看法有何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大家都“哄然叫妙…  相似文献   

4.
finger(手指)是人体重要器官,人们可以用手指来表达出许多想要说的话。如果你想引起某人的注意,可以snapyourfingers(用手指打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捻拇指”。有些地方在饭店里捻拇指是叫招待员,但是此举被人认为是不礼貌的。有时人们也因一时想不起来某事而不停地snaptheirfin鄄gers,当终于想起来时,也snaptheirfingers,表示“啊,我终于想起来了”。如果你想说明某种事情非常容易,可以说“It’sasnap.”。当你把一只手的食指和另一只手的中指交叉(crossyourfingers)时,表明你希望美好的事情即将来临。比如考试前你可以对你的朋友说“Kee…  相似文献   

5.
我们语文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冲动和过失,关心他们的心理变化,用真情换取真心,用激情去唤起激情,才能实现师生间思维的碰撞,知识的融合,感情的升华。当学生情感被激发起来时,往往表现出听得专注、说得热烈、读得有味、答得流畅等特点,并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经久不忘。  相似文献   

6.
朱永春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个性强,一般人看起来就一定是不完美的,甚至缺点丛生。但是个性强的另一层舍义是富有创造力,所以要求一个人没有缺点就等于扼杀了他的创造力。毫无疑问朱永春的“有个性”也表现为性格上的某种弱点或缺点。例如有人说他“喜欢吹”,中国传统视谦虚为美德。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自己说自己好总不太计人喜欢。其实,这正好表现出他的为人直率与真诚以及一种坚强的百折不挠的自信。[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孩子,尤其是幼小的孩子是需要依靠父母来塑造的,这毋庸置疑。但塑造必须根据被塑造“材料”的特性,必须了解孩子的童心。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塑造孩子又怎么能取得预期的成效呢?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之所以在满腔热情地塑造自己孩子的未来时常常表现出某种疑虑、担忧甚至无措,溯其源,就在于父母本身存在着与童心世界相隔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8.
古语云:“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说的是要把个人内心的情感转移到外在的客观形象上,借外在的客观形象委婉含蓄地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为了更巧妙、更强烈地表达某种感情,我们在写作时常常需要借助一定的事物来实现,就是通过对某种具体事物的描绘来寄托某种感情或表明某种思想观点,这就是通常被称为“借物抒情”的手法。这种手法在中考半命题作文写作中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情感对于人的认识活动的重要性。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带着某种感情在教,而学生也是以某种感情在学,没有任何情感的教育过程是不存在的。而学生的情感主要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第二极幻象”的提法,出自于美国著名符号美学家苏珊.朗格。她说:“某种艺术的基本幻象,可能象回声一样,作为另一种艺术的第二极幻象出现。这一事实,给了我们某种关于所有艺术基本共同性的启迪。就象空间可以在音乐中忽然出现一样,时间也可以在视觉艺术品之中。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确,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写人叙事也好,绘形绘景也罢,无不蕴含着感人肺腑、引人共鸣的真情。《考试说明》中也明确提出作文要“感情真挚”。因此,我们在写作文之前,不妨先想一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感情?是对某个事物的喜爱还是厌恶?是对某个人的热爱、感激、思念还是憎恨?是快乐还是忧伤?是欣喜还是愤怒?是赞美还是蔑视——当你确定要表达某种感情时,就能写出自己心中想说的话了。叶圣陶先生在给《学作文报》的题词中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  相似文献   

12.
表情朗读是传情达意的朗读.一是应注重培养语感.语感,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情绪、情感性的直觉领悟能力,包括音调感情,面部感情和体态感情.说得通俗些,语感就是一种能迅速对语言文字作出情感判断的感受能力.比如见到“落叶“我们会联想到萧条,实际上,落叶作为语言文字,表面上不过是一种语言符号,但这种无生命的语言文字往往因融注了作者的情感而表现出某种意趣,传递出某种情趣.……  相似文献   

13.
“三”是一个很特别的数字。“三思”而后就可以“行”,“三顾茅庐”就请出了诸葛亮,“孟母三迁”后选定了住址……可见,“三”表示了一种完美。当我们面对《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感情真挚、语言简明平实的叙事散(也称回忆录)时,我们发现里蕴含着丰富的“三”。正是这些“三”,使作品熠熠生辉;把握了这些“三”,也就把握了作品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正>英国美学家克乃夫·贝尔先生在《艺术》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美学与艺术学研究的理论前提,即"艺术品中必定存在着某种特性:离开它,艺术品就不能作为艺术品而存在;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儿价值也没有"。这是我们进行美学与艺术学研究的理论出发点。克乃夫·贝尔先生针对艺术是什么的问题提出了"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即"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  相似文献   

15.
安徒生的信仰和他的生活、作品是分不开的。他有一个著名的祈祷说:“上帝,请让我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在赞美你!”曾有一件他童年的逸事,那时还是穷苦人的孩子的安徒生到别人家的地拾麦穗,被一个出名的性格暴躁的管家追打,当棍子要落下来时他大叫:“你敢当着上帝的面打我吗?”结果那个管家不仅没有打他,还奖励了安徒生。我们可以猜测这件小事给安徒生的成长和人生观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探讨文学的审美本质时,以往的文学理论家大都强调文学所具有的“形象”特质。例如俄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比别林斯基稍晚的另一位俄国美学大师普列汉诺夫也说:“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就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情况:当学生处在愉悦之中的时候,心情最轻松、思维最活跃,也最容易激动,而当他们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又往往表现出:听得专注,看得有味,想得入神,说得热烈,写得流畅。因此,在美的愉悦中进行教学,不仅能发掘蕴藏在教材中的“美的富矿”,而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帮助学生启迪思维,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从而全面落实“大纲”给我们提出的要求。那么,怎样的美在愉悦中进行教学呢?我在教《雨中登泰山》时,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们说绘画是凝固的音乐,也许他如德彪西的《月光曲》一样温婉动人,也许他如阿炳的《二泉映月》一样苦难深沉,我们完全被其所表达的内容所吸引了。正如法国雕刻艺术家罗丹说:“你看一幅画,你读一页书,你没有注意那素描、色彩、文体,但你心里深深感动,你不必担心弄错了,素描、色彩、文体一定是很完美的。” 中国写意画的表现手段不外乎笔墨、线条,笔之过处要显示出物象的气质和神韵,表现出画家的感情。中国画这种独具特色的笔墨情趣、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独特风格,具有历史悠久的艺术传统。  相似文献   

19.
吃新药喽!     
近来茄妈发现要哄儿子吃新东西其实很简单,只要在给他吃之前先把此物描绘一番,预先培养出他的感情来就行了。这天茄爸偷懒不想做饭了,便提议说:“我们明天吃面疙瘩吧?”茄妈没意见,但怕番茄从来没尝过,万一不吃怎么办?于是便问儿子:“宝宝,明天晚上我们吃蟹粉面疙瘩好不好?粉粉的,嫩嫩的,鲜鲜的。”小番茄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说:“好!面大大!”茄妈纠正说:“是面疙瘩!”番茄反复操练了几次,总算说对了。番茄寻思着此物连读音都如此有趣,肯定是件不错的东西,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就吵着要吃面疙瘩,当得知要晚上才能吃的时候还有些怏怏的。这整一个…  相似文献   

20.
一、案例描述 美国语言学家雅科布逊在他的《语言学与诗学》里说:“诗学主要探索这样一个问题:言语信息是怎样成为一件艺术品的?”这句话同样适合于修辞学。修辞是指为了较好地表达思想感情,适应特定的语境而采取的运用语言和语言风格的方法、技巧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