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不平衡不充分性造成了来自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和外部条件支持等内外矛盾相互作用,影响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的高效转化需要分析转化的内外矛盾以及相互关系,围绕课程理念的内化基础和外化契机,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保障转化环境氛围,理性反思转化过程中的现实冲突,针对具体问题实施行之有效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学习成绩差、品的行为也差的学生即所谓“双差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有存在的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问题学生的共同特点是跟不上班集体的整体要求,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并因此引发出平时表现不好。本文对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主要从自卑心理、戒备心理、逆反心理方面进行了分析,一起寻求矫正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中小学生体育课堂里的问题行为及其处理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课堂里的问题行为,不仅干扰课堂教学,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对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动作及胶儿地锻炼身体不利,因此,研究体育课堂里的问题行为很有必要。然而要详尽具列中小学生体育课堂里的问题行为不是件容易的事,本研究通过观察、统计等方法揭示了中小学生体育课堂里的两大部分10个维度的问题行为,分析了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体育课堂里问题行为的处理矫正办法。  相似文献   

4.
<正>一、转变角色,尽快完成从学生向教师转型初为人师,从学生变成教师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不仅是角色的转变,而且是从学校走向社会,从一个自然人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蜕变,必然会引起思想、行为、思维、内容和方法上的改变。这个过程需要实现以下转变:1.从被教育者转化为教育者——技能能力转化为教学能力。2.体验转换。从学生的学习体验转化为教师的教学体验。3.从从众参与转化为独立指挥,战斗员变成指导员。4.从回答问题转  相似文献   

5.
篮球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施和操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篮球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转化为学生的“知”,并使学生的“知”转化为“能”,同时从“能”的发展过程中达到加强基本功,掌握篮球动作方法与技战术能力,培养良好的篮球意识,形成良好的篮球运动行为和习惯。因此,如何激发和调控这一过程的转化条件,控制这一过程运行的基本要素,则是提高篮球教学质量,使这一过程向着最优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些要素如下:一、篮球教学中的“序”篮球教学中的“序”是指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步骤、身体练习方式的排列程序。它包涵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应考虑到行为的种类、行为人的动机,以及对整个班级的影响等因素,问题行为处理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得当,可以有效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使其建立新的行为准则,以实现课堂教学管理的效果。以下就是作者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针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对课堂干扰程度,创设的三招十二式用来合理、有效地处理学生的一些问题行为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和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查全省省级实验区关于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安徽省教科所举办了一次全省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选活动。我有幸被聘为评委。观看了各市选送上来的28节体育课及其教案,发现参评教师对新课标实验的态度积极主动,对课程标准与教材的钻研有一定的深度,一些教师已初步具备了实施课程标准、驾驭教材和创新教学的能力。然而,这次评选活动也暴露出了课程标准实验中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比较普遍与突出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对“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矫正重视不够,缺乏积极应对的策略和技巧。所谓课堂问题行为,就是在课堂里学生干扰教学…  相似文献   

8.
<正> 体育课上常会出现部分学生动作迟缓、面无表情、回避练习和紧张、恐惧、忧虑的情绪表现等现象。这些由某种心理障碍而引起的行为表现,为体育退缩型行为。它不但影响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就产生此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矫正方法作以下阐述: 一、家庭影响因素及矫正方法 家庭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1.有些父母本身对体育尚存在错误的理解,缺乏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并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孩子的体育行为,  相似文献   

9.
自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目标教学已成为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已被广大体育教师普遍认同和接受。但在具体的备课中,不少教师对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表述还存在一些茫然和困惑,具体表现在没有掌握目标的特点和正确的目标表述方式。我们认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中反映学生学习后行为变化并产生效果的重要依据和标志,它表述明确、指向具体、便于观测、导向作用明显,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偏差,及时矫正,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控制。能有效的促进教师重教向重学转化,从而实现现代教学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体育学习焦虑及其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体育学习焦虑的研究,是现代体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行为的理论概念和所采取的解释与矫正焦虑状态的策略,对体育教学工作具有特殊的价值。故此,有必要探索体育学习焦虑的基本反应形式,讨论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与不同的体育学习阶段所需求的焦虑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津体育学院本科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体育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普遍低。其原因在于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补欠佳。教师有必要在开发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2.
浅谈体育教学中消极心理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教学是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完成的。教学中,掌握、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消极心理,适时加以正确引导,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效果,并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掌握、提高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为培养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进行素质教育,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方针,培养体育教师的母机--体育教育专业必须进行教育改革.重点改革目前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学体制,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从单纯的记忆型、模仿型向思考型、创新型转变.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分别对《学校体育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三个程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阶段、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阶段和共同拓展阶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施师生互动采用的四种策略:常规性策略、专制性策略、协商性策略和操纵性策略,以期为《学校体育学》教学中师生互动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体育院校理论课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体育院校理论课教学首先应该重视学生的价值;体育院校理论课教学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很重要;体育院校理论课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造,这是促进学生成才的重要方面;要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是提高体育院校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待建构主义不能盲目,要正确地认识。  相似文献   

16.
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体育教学过程,近些年出现诸多新气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学以学生为本,开放体育课堂教学,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空间,探究性学习成为一种追求,这是可喜的一面,但是我们也发现,体育教师对课程新理念的解读,存在明显的差异和一定的误读,为此本文给予评说,以期明晰问题,使体育教学改革有一个正确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对体育专业不同目标定向类别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高掌握目标定向的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掌握"教学模式能提高高掌握类别学生的比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是高绩效体育专业技术课教学干预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革  卓莉  张驰  唐海军 《体育科研》2004,25(1):69-7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科研方法对普通高校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认识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多数高校体育教师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赞成《体育与健康》的提法,并肯定了其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体育伤害事故是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同时也是困扰学生、体育教师和学校的重要问题。文章阐述了体育教师对学生人身安全的保护义务,分析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生伤害事故时的责任,提出了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建议,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教学。  相似文献   

20.
This research aimed to develop and validate an instrument to assess th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teachers’ autonomy-supportive behavior by the multi-dimensional scale (Multi-Dimensional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Scale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he participants were 1,476 students aged 12- to 15-years-old. In Study 1, a pool of 37 items was generated based on past literature and feedback from students and academic experts. In Study 2, the factorial structure of the questionnaire was tested using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Th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yielded a final 15-item three-factor solution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Scale for Physical Education, covering organizational, procedural, and cognitive dimensions of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In Study 3, the incremental validity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Scale for Physical Education was supported. The results provided initial evidence for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Scale for Phys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its invariance across gender and age. Suggestions for the use of the scale and further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