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王一萍 《今日教育》2009,(12):37-37
有两个教师为学生的考试题争论不休.不知道是教师给的标准答案好还是学生给出的答案好.题目是这样的:请阐述如何使用气压计确定出一幢大楼的高度。该学生的答案是,首先把气压计带到楼顶.然后将它系在一根绳子的一头.从楼顶上放下绳子.当气压计触及地面时.在绳子与楼顶平齐的部位作一个记号。再将绳子拉上来.测量记号与气压计之间绳子的长度.就可以得出大楼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另类学生     
思维就像一只牵着线的风筝,线断了,风筝就会更自由地飞翔。同事说了一件好笑的事:他在批阅物理试卷时将一个学生答的一道题目判为零分,可是这个学生却坚持认为自己应该得满分。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商定找一个不偏不倚的裁判。他们选中了我。我看了这道题目。题目是这样的:请阐述如何使用气压计确定出一幢大楼的高度。该学生的答案是,首先把气压计带到楼顶,然后将它系在一根绳子的一头,从楼顶上放下绳子,当气压计触及地面时,在绳子与楼顶平齐的部位作一个记号,再将绳子拉上来,测量记号与气压计之间绳子的长度,就可以得出大楼的高度。应该…  相似文献   

3.
题目 某同学想测量旗杆的高度,他在某一时刻测得1米的竹竿竖直放置时影长1.5米.在同一时刻测量旗杆的影长时,因旗杆靠近一幢楼房,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落在墙上.他测得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1米,落在墙上的影高为2米(如图1).求旗杆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在教授高中地理(必修)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时,我指导学生自制学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演示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制作目的1.演示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2.演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3.演示正午楼影的朝向和楼影长短的变化规律;4.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把一个陌生的、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已经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化归思想.化归思想在解中考题中非常重要,主要表现在: 一、化陌生为熟悉 例1(2012年深圳卷)小明想测量一棵树的高度,他发现树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和一斜坡上,此时测得地面上的影长为8米,坡面上的影长为4米.已知斜坡的坡角为30°,同一时刻,一根长为1米、垂直于地面放置的标杆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米,则树的高度为().  相似文献   

6.
新话题预告     
假如下面的一道物理试题是高考题,出现了如下几个答案。如果你是评卷老师,你将怎么打分?为什么?请联系社会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由和感想。题目自拟,800字左右。试题是:“试证明怎么能够用一个气压计测定一栋高楼的高度。”答案一:“把气压计拿到高楼顶部,用一根长绳子系住气压计,然后把气压计从楼顶向楼下坠,直到坠到街面为止;然后把气压计拉上楼顶,测量绳子放下的长度。这长度即为楼的高度。”答案二:“把气压计拿到楼顶,让它斜靠在屋顶的边线处。让气压计从屋顶落下,用秒表记下它落下的时间,然后用落下的距离等于重力…  相似文献   

7.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很有感触。文章援引了华盛顿大学物理系教授卡兰得拉写的一篇名为“气压计的故事”的文章。说的是一个学生答的一道物理题导师给了零分,而学生声称应该得满分。导师和学生同意将这件事委托给一个公正无私的仲裁人,卡兰得拉教授被选做仲裁者。试题是这样的:“试证明怎么能够用一个气压计测定一栋高楼的高度?”学生的答案是:把气压计拿到高楼顶部用一根长绳系住气压计,然后把气压计从楼顶向楼下坠,直至坠到街面为止;然后把气压计拉上楼顶,测量绳子放下的长度,这长度就是楼的高度。卡兰得拉教授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  相似文献   

8.
解题技巧     
[题目1]2003年全国高考地理第Ⅰ卷(新课程卷)第10~13题: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图1,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gα=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α。据此回答10~13题。10.该小组每天量测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A.12:00B.12:40C.11:20D.11:0011.3月21日,该小组进行观测时,下列城市中即将迎来旭日东升的是:A.英国伦敦B.匈牙利布达佩斯(约19°E)C.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约29°E)D.夏威夷檀香山(约158°W)12.图2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反映…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浙教版教材中增加了"投影和视图"这章内容后,有关的"影子问题"就经常在测量物体(垂直地面)高度的题目中出现.由于物体在太阳光线下所产生的影子的位置不同,就有了三类不同的"影子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 一、影子在水平地面上 例1.(教材)数学兴趣小组要测量校园内的一棵树高AB.如图1,把长2.40m的标杆CD直立在地面上,量出树的影长BE为2.80m,标杆的影长DF为1.47m,求树AB的高度(精确到0.1m).  相似文献   

10.
〔教例一〕圆周长的计算。(河南省实验小学刘可钦老师设计)在学生理解了“圆周长”的含义之后。师 :(拿起学生的学具圆形硬纸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圆的周长呢?生1 :我们可以用细绳绕圆一周 ,然后放开细绳 ,量出长度就行了。生2 :先在圆边上做个记号 ,从记号开始 ,把圆在纸上滚动 ,再到记号结束 ,量出两个记号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师 :(出示一个软布剪成的圆片)这个圆的周长该怎么求呢?是啊 ,前面的方法都不行了 ,怎么办?学生在经历了片刻的沉默后 ,有人发言。生3 :可以把它对折 ,再对折 ,折成若干等份后 ,量出弧长就行了…  相似文献   

11.
巧测楼高     
学校教学楼有多高?利用中学学过的几何和物理知识,不用登楼顶,就可以测出楼高。第一种方法是“影子法”。利用太阳光照射高楼形成的影子长度,再测量人体直立影子的长度,楼高与人高的比等于楼影长与人影长的比,简单计算就可算出楼的高度(图1)。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太阳高度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我想了许多测量的办法。我到学校实验室去借太阳高度测量仪,巧得很,实验室的太阳高度测量仪都让其他同学借走了。科学老师告诉我:“利用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一样可以测量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用人看太阳的视线与人的水平视线的夹角来表示的。我找来了一块长方形木板,在木板上垂直钉一根铁钉,把它放在太阳下,先用直尺测量木板上的钉长,再量出钉子的影长,然后按观察记录的数字在纸上画出直角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出夹角的度数,这个夹角的度数就是此时此地的太阳高度。为了观察好太阳高度变化与气温…  相似文献   

13.
测量物体的高度有多种方法,利用阳光下的影长求物体的高度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会在地面或墙壁或斜坡上留下影子.那么,如何利用可测量物体影子长度来计算不可测量物体的高度?这些问题通常可利用三角形相似来解决.下面举例说明,供读者学习参考.一、影落平地例1在某一时刻,测得一根高为1.8米的竹竿的影长为3米,同时同地测得一栋楼的影长为90米,则这栋楼的高度为_____米.  相似文献   

15.
一、准确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 (1)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相对与地平面的交角,也就是太阳的仰角。如图1,在整个昼半球太阳高度都大于零,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零,在任意时刻地球上太阳高度的分布都是以直射点为圆心成同心圆状分布的。如图2所示,A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从A点向四周呈同心圆减少,到晨昏线减少为00。直射点A所在的经线BC正值中午,达到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它的变化是从A向B、C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6.
一、杆影变化杆影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变化:一个是长短的变化,引发其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太阳高度的变化;另一个是角度的变化,引发其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太阳入射光线角度的变化。(一)杆影的长短变化一日中,杆影长短与日太阳高度变化有关。(1)极昼范围外,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为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平行,杆影最长,趋向于无限长;正午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杆影  相似文献   

17.
远古的时候 ,人们就懂得用影子测量物体高度 ,而今这些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实际问题 ,却越来越远离课堂教学 ,随着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 ,应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今选择与我们生活形影不离的“影子”问题 ,从数学应用的角度加以剖析 ,以此培养学生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拓宽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思路 ,使每个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1 测量树高例 1 某人想利用树影测树高 ,他在某一时刻测得长为 1m的竹竿影长 0 9m ,但当他马上测树高时 ,因树靠近一幢建筑物 ,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 ,有一部分影子上了墙 ,他测得留在地面部分的影…  相似文献   

18.
【片断一】(师生共同概括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师:怎么来测量圆的周长呢?都需要什么工具?生1:可以用绳子测量。用绳子先绕圆形物体一周,然后用尺子量绳子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生2:也可以采用在尺子上滚动的方法。先在圆形物体周长的某部位做个记号为起点,对准0刻度,开始滚动,一直滚到有记号的地方,它走过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师:概括得真好。下面请小组合作测量自带学具的周长。  相似文献   

19.
[题目]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子三折来量,井外余16分米;把绳子四折来量,井外余4分米。求井深和绳长。解法一把绳子的长度看作单位“1”,把绳子3折来量,每折是绳长的13,把绳子4折来量,每折是绳长的14,根据题意可知:绳长的13比绳长的14长16-4=12(分米),也就是12分米占绳子全长的(13-14)。故绳长为(16-4)÷(13-14)=144(分米)。井深为144×13-16=32(分米)或井深为144×14-4=32(分米)。解法二如下图所示,把绳子3折来量,井外余16分米,可以看成绳长…  相似文献   

20.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1.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是12cm和16cm,则斜边的长为cm,斜边上的中线长为cm.斜边上的高为cm.2.在ABC?中.若AB=13cm、BC=12cm,AC=5cm,则此三角形的面积是cm2.3.在ABC中,若.4.若凸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15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内角和是.5.若平行四边形两邻边的长分别是8cm和10cm,它们的夹角是60,则此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cm.面积是cm2.6.若菱形的周长是40cm,两条对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