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科 《语文知识》2010,(1):63-66
明清传奇是从宋元南戏直接发展而来的,一脉相承又有诸多发展。传奇和南戏的界限,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以传奇与南戏的概述为基础,从宏观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出传奇和南戏的内涵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戏曲是世界四大古老戏剧之一,而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它最终演变为明清传奇."四大传奇"和<琵琶记>是南戏向明清传奇演变的临界作品,清中叶以后,传奇时代消失在地方戏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戏曲史可分四个阶段: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主要是昆剧)和近、现、当代地方戏。元杂剧和明末清初的传奇是戏剧史的两个高峰。世界戏剧史共有四个盛极一时的戏剧时代:古希腊悲喜剧、中国的元杂剧、明末清初传奇和英国的伊丽莎白时期(以莎土比亚为旗手)。这四个戏剧时代中,以明清传奇的繁荣期最长,以汤显祖《牡丹亭》于1598年问世始,至孔尚任《桃花扇》于1699年发表止,它的极度繁荣期即有实足一百年之久;而且名家名作的数量也超过其他三个戏剧时代。明清传奇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最高成就之一(笔者已有《试论  相似文献   

4.
据王季思主编的带中国十大古典悲喜剧集》,我国的十大古典悲剧影 元代关汉卿的杂剧孩娥蜘;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恤宫秋沁 元代纪君样的杂剧‘赵氏孤儿》; 元代高明的南戏一《琵琶记从明代冯梦龙的南戏《精忠旗》;明代孟称舜的传制娇红记朴清代李玉的传奇《清忠谱补_清代洪具的传奇《长一生殿》;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从清代方培成的传奇炙雷峰塔》。我国的十大古典喜剧是:元代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卜元代白朴的杂剧心墙头马上》; -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元代康进之的杂剧(李边负荆);元代郑廷玉的杂剧《看毛毋奴》;元代施惠的南戏《幽…  相似文献   

5.
南戏体制从宋元到明中叶,逐渐发生变化并趋于整饬。今人依据常见的元明南戏(传奇)剧本,以为从元代开始,南戏开场形式已经十分简练扼要,一概由末念诵一至二首词,这是一个误解。只是到了万历时期,文人创作讲求文采格律,才固定为简要的一词或二词形式。从南戏到传奇剧本,逐步走向分"出",开始时"折""出""节""套"皆用,宣德年间正式分"出",嘉靖年间开始列"出""目",万历以后趋于规整。  相似文献   

6.
“传奇”一词在古代既指由唐代诞生的标志中国古代小说走向文体独立的成熟文言小说,又指明清由南戏发展来的戏剧。在戏剧学上,对“传奇”的理解基本不存疑议:然而小说学上“传奇”之使用有着复杂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能指与所指并不相同,因而造成了小说学上对传奇体小说认识的见仁见智。本文即对“传奇”在小说学史上的发展进行了清理与辨析,解构出各个历史时期“传奇”小说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传奇之后,宋代的话本和南戏显示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形成了另一个中国俗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蔚为奇观。话本和南戏之所以能成为宋代俗文学的杰出代表,除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之外,更得益于其有效的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8.
据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喜剧集》,我国的十大古典悲剧是: 元代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 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 元代高明的南戏《琵琶记》; 明代冯梦龙的南戏《精忠旗》; 明代孟称舜的传奇《娇红记》; 清代李玉的传奇<精忠谱》; 清代洪异的传奇《长生殿》; 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 清代方成培的传奇《雷峰塔》。我国的十大古典喜剧是元代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元代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元代康进之的杂剧(李速负荆》元代郑廷玉的杂剧(看钱奴补元代施君美…  相似文献   

9.
南戏与杂剧,这两种南北异地成长的戏曲,自宋元始,已相互渗透、相互吸收。正是在宋元南北戏曲文化的土壤里孕育成长了明清杂剧,因此除了承袭宋元杂剧的规范,明清杂剧在曲体结构、曲牌运用、表演程式、剧本结构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南戏传奇的传统。本文从音乐方面粗浅地分析了南戏传奇对明清杂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南戏"本义与发源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戏因其上承唐宋杂剧,下启明清传奇,旁融说唱艺术而成中国戏剧发展史中一大关纽,备受学者关注。“南戏”一词,一般以元末的《青楼集》为最早,但早在元初,关汉卿笔下就巳出现“南戏”之名;“南戏”语义最初含有贬义,是元人以统治中心自居而对宋代以降戏文的贬称。根据新发现的材料,南戏的发源地可进一步认定为温州。  相似文献   

11.
南戏体制从宋元到明中叶,逐渐发生变化并趋于整饬,今人依据常见的元明南戏(传奇)剧本,以为从元代开始,南戏开场形式已经十分简练扼要,一概由末念诵一至二首词,这 一个误解,是到万历时期,文人创作讲求文采格律,才固定为简要的一词或二词形式,从南戏到传奇剧本,逐步走向分“出”,开始时“折”“出”“节”“套”皆用,宣德年间正式分“出”,嘉靖年间开始列“出”“目”,万历以后趋于规整。  相似文献   

12.
明传奇钩沉     
《考试周刊》2016,(55):23-24
"传奇"一词,最早是唐人小说的概称,"传奇"被真正引入到戏曲范畴,成为戏曲艺术的一支是在明代之后,传奇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上逐步嬗变发展。明传奇是继元杂剧后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又一次繁荣,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明传奇为在元代逐渐式微的戏曲艺术再一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其繁荣和发展对后代的戏曲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戏曲史上的重要一环,明传奇丰富和完整了戏曲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以前人研究为基础并根据作者新的资料,对中国近代传奇杂剧的数量作了重新估计,第一次对近代传奇杂剧的创作情况进行了细致说明;今存近代传奇杂剧剧本在420种以上。近代传奇杂剧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近代前期,1840-1901年;近代中期,1902-1919年;近代后期,1920-1049年。这三个阶段的传奇杂既表现出发展过程中一定的连续性,也反映出各自不同的时代特点和戏剧史特质。近代是传奇杂剧最  相似文献   

14.
在小说发展史上,人们往往以"唐传奇"称谓唐人小说.实际上,传奇小说的创作兴盛于唐,而"传奇"小说概念命名始于南宋,这是小说史上值得思考的一个学术问题.本文以传奇小说的衍变作为考察对象,阐述了传奇小说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唐人杂传体--宋人丽情小说--南宋末期传奇命名及其衍变,传奇小说的概念命名、文体题材特征逐渐明确,其文体类型也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宋元以来,有关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故事的演绎,代有作者.本文试录叙宋代五种:杂剧一、小说三、戏文一;元代九种:杂剧五、南戏一、传奇二、散曲一;明代二十种:杂剧九、传奇九、小说两;清代十种:杂剧二、传奇七、小说一;近代四种:传奇一、话剧一、弹词一、章回小说一;凡共四十八种,可观宋元以来历代文人和市民对相如、文君故事之钟爱.可探历代文人、市民对相如、文君故事解读之大概,可资今人对相如文君故事演化之谈资,可解当代学术界对相如文君故事迷茫之夤缘.  相似文献   

16.
《琵琶记》中赵五娘认夫情节往往被人忽视,其实这一情节回环曲折、丝丝入扣,它丰富、深化了赵五娘的性格,使赵五娘不仅仅是贤德的孝妇,还堪称聪慧的巧妇;同时赵五娘的巧慧和主动争取也使软弱的蔡伯喈承认其身份有了可能,为团圆结局打下了基础,从而完成了《赵贞女》富贵弃妻向《琵琶记》"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成功转变。此外,这一情节也显示了与早期南戏的区别,以及向明传奇的靠拢,使《琵琶记》在南戏发展史上的桥梁作用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7.
[醉落魄]曲牌来源于唐教坊曲[一斛珠],在其流变的过程中,不仅牌名有所变化,且从属的宫调也有所不同。梳理该曲牌在不同时期的流变情况,意义在于不仅能考察其曲体体征,及其在戏曲中的使用规律;还能从中窥探出北曲(主要指元杂剧)和南曲(南戏及传奇)创作中审美情趣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南戏的代表作品有高明的《琵琶记》和"四大传奇",其中反映出女性自我意识严重缺失,具体表现为:作品塑造了女性的依附人格,主张应为男性做自我牺牲;女性缺乏自我抗争精神,面对磨难选择了逆来顺受的人生态度;还表现为恪守封建妇德与女性"话语权"的失语。这种现象的形成,与儒家文化的影响有极大关联,受其影响而产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压抑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元末明初的南戏《琵琶记》从思想内容结构形式,都给了明清传奇深刻的影响,堪称明清代传奇的先声。因此,本文也将《琵琶记》纳入讨论范围,将它和《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明清传奇划入一个系统,进行梳理研究,从中解读女性人物的心路历程和她们人性觉醒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国戏曲史上的两大戏曲类别元杂剧与南戏(明清两代称为"传奇")之主角正末、正旦与生、旦,人们习以为是相同的,然而考察其作品实际,二者实有重大差异.正末、正旦既可扮演主要人物,亦可扮演次要人物;二者的关系既可为夫妻或情侣关系,亦可为其他关系;一剧之中或有正末而无正旦,或有正旦而无正末.而南戏之生、旦则只扮演剧中的主人公,且二者必为夫妻或情侣关系,且有生必有旦,有旦必有生.究其原因,在于末与生、正旦与旦所代表的人物范型的不同以及这两大戏曲类别题材传统与音乐组织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