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语言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在对隐喻和转喻的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模式对汉语"手"和英语"hand"做语料对比分析,分析了"手"的词义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义项拓展,分析了其多个义项产生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从而也有力地证明了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转喻和隐喻是词义扩展的重要方式,转喻是以邻近关系为基础的以部分代整体,隐喻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以多义词"face"为例,从认知转喻和隐喻的思维角度分析ESL的词汇认知,通过对转喻和隐喻认知理论的简要阐述,结合face这个多义词的词典义项分析和语境义项分析,阐明了其对于ESL词汇认知和教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一种新兴的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隐喻和转喻及其对词义发展所起的作用。文首先介绍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隐喻和转喻及其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提出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重要方式,指出词语意义的发展以度义项之间的联系在很大程度是由隐喻、转喻使然,最后。探讨了隐喻、转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2个常用单音颜色词词义演变模式的梳理,我们发现在隐喻和转喻思维的作用下,32个常用单音颜色词从色彩义出发,引申出分属八大范畴的200个义项,各范畴的意义与色彩意义之间有或远或近的语义关联,在此基础上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构成了颜色词的词义系统.“色彩认知模式”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5.
多义词研究一向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词(polysemy)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身体和思维及词义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多义词的扩展是以人的身体在客观世界中的体验为基础的意象图式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的方式形成的。文章试图用认知中的原型理论、意象图式、隐喻和转喻理论来着重探析"打"的众多意义之间的关系模式,以及众多义项衍生的理据。  相似文献   

6.
隐喻和转喻是词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以英汉face为语料,从认知隐喻和转喻的思维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研究发现:两词在认知上均以隐喻为主,转喻为辅;英汉语所显示的这种类似性典型地反映了人类认知的选择倾向性;而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则印证了人类认知基本根植于身体经验,但也受制于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人体是人类认知世界的起点,人体词的义项拓展严格遵循隐喻、转喻路径进行生成和演化。为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记忆多义词,从隐喻映射和转喻映射角度出发,考察人体多义词hand的义项拓展路径及其类别。研究发现,hand的义项派生共有七种映射路径,分别为基本、抽象、人物、形貌、意动、计量、修饰,并探讨如何基于人体词分析其他多义词的义项拓展,尝试为二语词汇学习和教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和隐喻是词汇扩展的两种重要方式。文章以hand为语料,从隐喻认知角度来分析一词多义的现象。研究发现:(1)隐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的作用大于转喻;(2)在词义延伸中有两种思维结构: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结构;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性联想思维结构。两种思维结构相互交叉,出现连续统的现象;(3)词义从本义向转喻、隐喻方向延伸的时候,离本义越远,修辞性就越强。  相似文献   

9.
隐喻和转喻在经历了从传统修辞学研究内容向现代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转变后,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家把隐喻和转喻看作是一种认知机制,是人类社会对世界事物进行整合概念化的过程。以隐喻和转喻不同的认知依据为基础,分析各自的特点,同时揭示隐喻和转喻这两种认知模式的本质特征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10.
转喻和隐喻作为普遍的概念现象和思维方式,是人类主要的认知模式,对文学创作和欣赏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认知转喻和认知隐喻理论对巴塞尔姆《玻璃山》的创作手法和意义建构进行分析,旨在从深层次上宏观认识巴塞尔姆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1.
隐喻与转喻同为日常言语中普遍的语言现象,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和转喻不再仅仅是语言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和推理过程,渗透到了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本丈从认知功能角度出发,分析了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据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语中"一词多义"是一种非常普遍和重要的语言现象,因为语言的基础是词汇,词汇的核心是词义。而词义拓展的认知机制是隐喻和转喻,一词多义就是在原型义的基础上,在隐喻和转喻的共同作用下向外拓展的,而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手段能体现认知主体的一定的思维特点,因此,对英汉人体词的对比研究不仅能揭示一词多义的拓展规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中西方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规律。此外,一词多义的研究也能证明词义是文化的载体以及词义具有体验性。  相似文献   

13.
词义扩展的理据性和认知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绪尔符号理论认为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性的,因而它无法解释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认知语言学从独特的人类认知视角,发现了词义扩展存在着理据性,即主要是通过人类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实现的。从词汇意义扩展的理据性,以及词义扩展的主要认知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中不难发现这个现象。  相似文献   

14.
英汉多义词转喻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英汉多义词的转喻认知思维结构,研究发现:词义延伸的最基本方式依赖转喻的认知思维结构.转喻是隐喻的基础,二者具有连续统的关系,英语和汉语词义的延伸有部分相同。  相似文献   

15.
词义扩展是人类认知思维的体现。隐喻和转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思维,分别基于事物和概念间的相似性和邻近性而构建,是实现词义扩展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多义词教学往往将其各个义项独立,忽略彼此之间的认知关联,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从认知角度来分析词义扩展的内在机制,并对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培养多义词的认知思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两种修辞格,而且是人类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但两者又存在着区别.本文试对认知隐喻和转喻的异同作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英汉多义词的转喻认知思维结构,研究发现:词义延伸的最基本方式依赖转喻的认知思维结构.转喻是隐喻的基础,二者具有连续统的关系,英语和汉语词义的延伸有部分相同。  相似文献   

18.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词语的各义项之间以原型为基础,按照人类的认知规律,有原则、有逻辑地进行拓展,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多义网络模式。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转喻等理论,分析"把"的多义性演变特征及其规律,从而使学习者触类旁通,学会主动建立词义之间的桥梁,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隐喻转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理论。在认知语言学看来,转喻和隐喻是种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的表达上。名词动用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创新。用认知语言学关于言语行为转喻的观点研究名词动用现象,可以得出名词动用实质是言语行为转喻。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维汉多义词的转喻认知思维结构,研究发现:词义延伸的最基本方式依赖转喻的认知思维结构,转喻是隐喻的基础,二者具有连续统的关系,维语和汉语词义的延伸有部分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