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镇西,男,1958年生,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担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他结合中学教育实践,长期致力于民主教育和语文人格教育的研究与探索,已在《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学语文教学》等数十家报刊发表教育文章200余篇,出版有《李镇西教育文丛》(含《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青春期悄悄话——致中学生100封信》、《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  相似文献   

2.
李镇西简介,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获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担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曾任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副校长,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系"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2004年9月,被成都市公众评选为"成都市首届十大教坛明星"。主要著作有:《爱心与教育》、《心灵与诗》、《做最好的家长》等。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2013,(2):7-7
近日,最新一套李镇西文集(共8本)由漓江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目前国内最系统、最全面的李镇西教育系列文集。李镇西是一位深受孩子喜爱也深深爱着孩子的老师。从教30年来,李镇西老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首届十大教坛明星”“成都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相似文献   

4.
<正>一、心灵写诗:《爱心与教育》的最初题名《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后好评如潮。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赞其为"一本活的教育学",还有无数教育界的同行将此书奉为圭臬。可以说,该书的教育学价值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评价都止于这种认可。《爱心与教育》出自于教师李镇西的笔下,是一本探索素质教育的手记,大家自然而然把该书当作教育类著作来读。然而,读者却忽视了李镇西同时也是一名从小便怀揣着"文学梦"的语文教师,还是一  相似文献   

5.
胥茜 《中学教育》2005,(12):6-9
人物背景:李镇西,男,198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系,2003年获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担任班主任兼语教师。现在执教于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并任副校长。先后获“四川省中学语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教育专家”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李镇西老师结合中学教育实践,长期致力于民主教育和语人格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作《爱心与教育》于1999年获冰心图书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编按]  相似文献   

6.
《华章》2007,(3)
李镇西,四川乐山人。1982年从四川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在乐山一中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兼班主任,1991年到成都市玉林中学执教语文课并兼班主任,1997年到成都市石室中学任教。2000年到苏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6月博士论文《民主教育论》获得通过,并完成博士学业。2003年获得四川省和成都市中小学教育专家的荣誉称号。后任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现到四川省新教育实验学校(原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教书(做班主任),并任该校副校长。已发表数百篇文章,相继出版了《青春期悄悄话》、《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从批判走向建设》、《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花开的声音》、《风中芦苇在思索》、《教有所思》、《民主与教育》等12部专著作。1998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纪念苏霍姆林斯基80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基卡娅赞誉他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相似文献   

7.
, 《班主任》2012,(11):63-63
正近日,最新一套李镇西文集(共8本)由漓江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目前国内最系统、最全面的李镇西教育系列文集。李镇西是一位深受孩子喜爱也深深爱着孩子的老师。从教30年来,李镇西老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首届十大教坛明星""成都市劳动模范"等称号,被苏霍姆  相似文献   

8.
李镇西  杨清 《班主任》2003,(5):44-45
李镇西,全国知名班主任,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享受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现为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生。我刊特请他主持“镇西茶座”栏目,就广大班主任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推动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9.
从一本畅销书谈起1998年7月,四川少儿出版社出版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该书两度脱销。学生们说:这本书很“煽情”。的确,书中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唤起了千千万万读者尘封已久的情感。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  相似文献   

10.
近来,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素质教育手记——《爱心与教育》一书。这本书记述了他与学生之间的故事,主要内容共有5个部分组成,即《爱心和童心》、《与顽童打交道》、《锻造卓越人格》、《回答心灵的呼唤》、《学生的思考》。静心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李老师对学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他用爱心温暖童心,用爱心感化他的每一位学生。他对后进生的教育艺术,使学生信他、服他、爱他。他的这种教育方法确实很值得我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1.
书架     
《教育》2009,(6)
爱心与教育作者:李镇西出版:漓江出版社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  相似文献   

12.
笔者带着敬仰之心虔诚地阅读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的《岁月如歌》《我与语文教学》、钱梦龙的《钱梦龙与导读艺术》和李镇西的《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等四本语文专著。读罢,“语文是一种美,语文是一种爱,语文就是灵动的生命”的理念在笔者胸中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3.
熟悉李镇西这个名字,源于1998年读他的《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时隔6年的今天,我又读到了他的另一本著作《民主与教育——一个中学教师对民主教育的思考》。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教育这块园地里不懈思考与继续探索的足迹。这些年来,李镇西先生没有停留在“爱心教育”的成功之中,而是一刻也不歇息地继续探索。但是真正让他下决心为民主教育鼓与呼的,还是源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一篇报道:“9名年仅十一二岁的学生被班主任强迫用小刀、剪刀当众刮脸,直到流血为止。”这一事件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把谴责的矛头…  相似文献   

14.
我推荐李镇西《民主与教育》,是因为李镇西其人,也因为其书。我曾经以几种“家”来戏称语文教学界的几个中青年实力派,韩军是语文教学界的诗人,李海林是语文教学界的哲学家,而李镇西则是语文教学界的散文家。李镇西的散文的确写得漂亮,尤其是那些写人记事的散文,很有魅力,一是挺动情,读他的《爱心与教育》很揪心,很抓人,很有几分感动;二是挺传神,他善于观察人,特别能发现被一般人忽略的特征,然后通过他的笔略带几分夸张但又非常真实地表现出来,他有点漫画的技法,但又绝不是漫画。  相似文献   

15.
黄耀红 《湖南教育》2000,(15):54-56
荷花映日的六月。一位生长于天府之国、被誉为“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来到了湖南浏阳。他 ,就是李镇西 ,中国名校———成都市石室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18年前 ,这位醉心文学的青年在三尺讲台前迅速调整自己的人生航向 ,将文学梦托付给教育。他高扬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旗帜 ,以不泯的童心、朋友式的爱心和坚定执着的事业心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他接过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火炬 ,追随苏霍姆林斯基坚实的脚步 ,坚信“以心灵赢得心灵 ,用人格塑造人格” ,在基础教育的王国不懈地思考和探索 ,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迸发出闪光的教育教…  相似文献   

16.
陈志弘 《班主任》2010,(9):13-13
第一次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如获至宝。于是,亦步亦趋地学习李老师的“招数”,我的工作小有成绩:所带班级基本做到纪律严明,成绩优秀,学生听话,家长满意,领导放心……这一切让我以为有了“爱心”班主任工作便会一帆风顺。然而,两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却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的“爱心教育”。  相似文献   

17.
近看李镇西     
当今教坛令人佩服的前辈很多,但既是语文老师又是班主任,且二者做得均很出色,能著书立说者很少。李镇西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次听说李镇西的大名,缘于和高海军校长的一次谈话。他说:“你有空读读李镇西的书,他的《爱心与教育》非常有名。”随后他借了我一本。果然,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深深地吸引了我,一个晚上,一口气把它读完了。不愧是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图书!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参加了全国知名的班主任、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从教30年的座谈会,深有感触。我认为,李镇西之所以成为李镇西,就在于他的童心、爱心和用心。  相似文献   

19.
现在,语文老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听课要听李镇西。”笔者没有听过李镇西老师的课,却认真拜读了《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收录17个课堂教学案例),并且努力透过异彩缤纷的教学艺术现象,追寻其教学思路的轨迹,发现蕴涵于师生和谐共振中的教学法则。李老师是这样谈自己的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的:“语文民主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是相通的。但是,要在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站在民主教育的高度走进学生的心灵,面对每一个富有个性的学生。”诚如是言。李老师是非常重视从心理的角度和人性的角度满足学生个人的需要的。以人为本,成为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20.
陈万清 《江西教育》2005,(10):46-47
我读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的感受比较独特:其一,这是一本“手记”,不同于同时读的其他一些理论性很强的专著,读这本书可以放松心情;其二,这是唯一让我眼角湿润了几次的书,在这个“呼唤真情”的年代,又是快不惑之年的人,我真的已经很少有什么泪水了;其三,这本书常常让我读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