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溶胶-凝胶法获得多孔SiO2载体,浸泡合成法获得不同复合量的PbS/SiO2块材介孔组装体系,研究了复合量、气氛条件及退火及退火温度对其光吸收特性的影响,发现吸收边随复合量和退火温度改变而移动,表现出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2.
用溶胶-凝胶法获得多孔SiO2载体,浸泡合成法获得不同复合量的PbS/SiO2块材介孔组装体系,研究了复合量、气氛条件及退火及退火温度对其光吸收特性的影响,发现吸收边随复合量和退火温度改变而移动,表现出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3.
用溶胶-凝胶法获得多孔SiO2载体,浸泡合成法获得不同复合量的PbS/SiO2块材介孔组装体系。研究了复合量、气氛条件及退火及退火温度对其光吸收特性的影响,发现吸收边附复合量和退火温度改变移动,表现出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4.
运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在SiO2/Si衬底上制备了BiFeO3薄膜.研究表明,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分别为500℃、1 h的条件下,并且运用XRD及表面扫描电镜(SEM)分析,可制备出纯相的BiFeO3薄膜,R3m点群.  相似文献   

5.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用单晶Si(111)和载玻片制备了SiO2薄膜。对薄膜进行了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测试不同退火温度下SiO2薄膜的微结构、透反射曲线和红外吸收谱。研究表明:退火后SiO2薄膜仍为四方结构,薄膜的平均晶粒尺寸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晶格常数与标准值相比均稍小。退火温度对薄膜平均反射率影响不明显;薄膜平均透射率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6.
以钛酸四丁酯、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冰醋酸为水解抑制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SiO2复合粒子。考查了SiO2负载量、复合粒子焙烧温度、催化剂用量对活性艳红X-3B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Ti)/n(Si)=3,焙烧温度为700℃、粒子添加量w(TiO2)/w(SiO2)=2%时对活性艳红X-3B降解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
运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在SiO2/Si衬底上制备了BiFeO3薄膜.研究表明,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分别为500%、1h的条件下,并且运用XRD及表面扫描电镜(SEM)分析,可制备出纯相的BiFeO3薄膜,R3m点群.  相似文献   

8.
Al2O3陶瓷复合钢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离心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氧化铝陶瓷复合钢管,研究了SiO2添加剂对复合钢管相对密度及陶瓷层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10)取向镍酸镧导电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溶液法在SiO2/Si(100)衬底上制备了LaNiO3导电薄膜,研究不同热解温度、不同薄膜厚度对LNO薄膜结构和导电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薄膜均呈现(110)择优取向生长,尤其是650°C退火6层的薄膜(110)相对取向度最大为2.05,750°C退火的薄膜电阻率最小,且电阻率随时间和厚度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物理掺杂和化学掺杂的方式,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未经表面修饰纳米碳管( CNTs)和经r-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H2 (CH2)3Si(OC2H5)3,APTES)修饰纳米碳管的有机改性SiO2复合凝胶玻璃.在此基础上,以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为表征手段,对所得两种复合凝胶玻璃中SiO2基质和掺杂CNTs的化学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掺杂CNTs改变了复合凝胶玻璃中C和O的原子百分比,对SiO2基质的网络结构产生影响,但对SiO2基质的组成未产生显著影响;无论是在物理掺杂还是化学掺杂的有机改性SiO2复合凝胶玻璃中,CNTs与SiO2间均存在一定的Si-C结合键;在CNTs-SiO2复合凝胶玻璃中,以APTES作为桥梁,实现了CNTs与SiO2网络间的化学键合.  相似文献   

11.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SiO2修饰的碳纳米管(SiO2-CNTs)为载体材料,利用微波辅助加热化学还原方法制备Pt/SiO2-CNTs电催化剂。然后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散射谱仪对Pt/SiO2-CNTs电催化剂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在酸性介质中,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t/SiO2-C电催化剂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与商用催化剂PtRu/C电催化剂相比,在相同催化剂载量和实验条件下,Pt/SiO2-CNTs电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抗CO中毒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SiO2催化荆,用浸渍法将Mg元素担载在Cu/SiO2催化荆制得Mg-Cu/SiO2催化荆,研究在NO+CO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Mg修饰的采用方法(c)制备的Cu/SiO2催化荆,当Cu的含量是载体SiO2质量的2%,Mg的含量是载体SiO2质量的3%时,Mg-Cu/SiO2催化荆活性最高,250℃时NO生成N2的转化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DFT)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计算方法,对Zn2SiO4∶Mn2+的电子结构(能结构、态密度)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Zn2SiO4∶Mn2+是一种间接带隙半导体,禁带宽度为2.934 eV;其能态密度主要由Zn-3d,O-2p和Si-3p决定;静态介电函数ε1(0)=2.82;折射率n0=1.75;吸收系数最大峰值为7.37×104cm-1;利用计算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分析了Zn2SiO4∶Mn2+材料的介电函数、反射谱、复折射率以及消光系数等光学性质,为Zn2SiO4∶Mn2+发光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重力沉降法在载玻片上制备了三维SiO2光子晶体,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表征了样品的微结构和光学特性。结果表明:SiO2微球在三维方向上均为密堆积排列,由于(111)平面的布拉格反射,样品在[111]方向显示出光子带隙。随着SiO2球粒径的增大,光子带隙的中心波长位置发生红移,而且光子带隙的性质与沉积温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聚丙烯酸丁酯(PBA)乳液为主体材料,硅溶胶为前驱体,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PBA/SiO2杂化材料,在此基础上加入硫化剂制备了PBA/SiO2杂化材料硫化胶,研究了硫化剂用量对杂化材料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平衡溶胀实验测定了硫化胶的表观交联密度,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TG)对杂化材料硫化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平衡溶胀实验结果表明,六甲醇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HMMM)的加入使杂化材料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增加。结果证明,HMMM对于PBA/SiO2杂化材料是有效交联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光的吸收,在光阳极中掺入湿式研磨法得到的SiO2亚微米颗粒。分别对比掺入前后的散射光谱及染色后光谱吸收情况,实验证明,利用此方法制备的TiO2纳米晶体颗粒薄膜,光散射得到增强,经染色后光的吸收也得到了加强。同时,利用此阳极组装的太阳能电池,电流提高了15%。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3O4微粒,后用四乙氧基硅烷(TEOS)将其表面包覆SiO2,得到Fe3O4/SiO2,分别在Fe3O4粒子和Fe3O4/SiO2粒子上键合葡萄糖和蔗糖,得到四种复合磁性材料:Fe3O4-葡萄糖(F-G)、Fe3O4-蔗糖(F-S)、Fe3O4/SiO2-葡萄糖(F-S-G)、Fe3O4/SiO2-蔗糖(F-S-S)。合成材料用IR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蔗糖和葡萄糖已成功修饰。以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混合溶液为目标物,考察四种材料对芳香烃类化合物吸附性能,实验表明,四种材料均有较好的的吸附效果,其中F-S和F-S-G吸附性能尤佳。  相似文献   

18.
以肝素钠为碳源,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碳纳米点(CNDs),对所制得的CNDs形貌、组成及线性光学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CNDs粒径均一,且表面富含羧基和羟基等官能团;在270 nm处有明显的紫外吸收峰。CNDs具有与激发波长相关的荧光特性,发射峰随激发波长增大的而红移。采用开孔Z-扫描法探索CNDs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结果表明,CNDs具有与能量相关的从饱和吸收向反饱和吸收转变的特性,其非线性吸收系数β和饱和能量IS分别为1.4×10-11m/W和8×1010W/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共沉淀法和溶剂热法制备Fe_3O_4纳米磁性粒子,对其药物控释性能进行检测。方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采用Stober法,在乙醇/水溶液中,通过氨水催化水解硅醇盐,制得核壳式结构的Fe_3O_4/SiO_2复合磁性微球;以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Fourier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表征样品的结构,研究复合材料的耐酸性、磁分离行为及对药物布洛芬的缓释行为。结果:SEM显示Fe_3O_4与Fe_3O_4/SiO_2粒子均为纳米颗粒,粒径分布基本均匀;与溶剂热法比较,共沉淀法制得的Fe_3O_4晶粒结晶度较好,XRD衍射峰强,SiO_2的包裹使得Fe_3O_4尖锐的特征衍射峰稍微下降,表明包覆过程没有破坏其晶体结构,Fe_3O_4/SiO_2样品谱图中出现了无定型SiO_2的衍射峰,红外谱图同样出现了无定型SiO_2的透射峰。结论:表面二氧化硅的包覆显著改善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耐酸性,磁分离实验表明二氧化硅的包裹减弱了Fe_3O_4的磁性,布洛芬缓释实验表明Fe_3O_4/SiO_2复合磁性微球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