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语文味”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那么,如何让“语文味”的清香弥漫课堂呢?陈钟梁教授说得好: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要上得朴素、自然,向学生传递的是语言深处的美。”可见,我们应加强语言学习,回归语文教学本位,充分运用语言抓手.“抓”出课堂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2.
教育要回归生命关怀。中小学语文教育应当肩负起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重任,要深入挖掘语文教育资源,构建“对话”的、贴近生活的语文课内外教学,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3.
语文本应是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的学科,但事实恰恰相反,学生把学习语文看作是最痛苦的事。怎样从高耗低效、机械训练的语文教学中走出来?怎样让学生喜欢语文,快乐地学习语文,让语文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我进行了“快乐语文”的尝试。“快乐语文”包含三个层面:第一,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愉悦;第二,让学生喜欢阅读和写作,能够感受到读写的快乐,能够欣赏语言文字中内涵的哲理美、诗意美;第三,能够积极参与创造性的语文活动,并从中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摒弃了许多陈旧的内容和方法,出现了令人欢欣鼓舞的新景象。然而,在摒弃中我们的语文教师却“倒水将孩子一齐倒掉”,将语文教学中许多宝贵的经验、有效的方法与僵化的过时的教法一起泼掉。于是,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许多让人“莫名其妙”的现象:语文课变形为美术课,学生比拼画图色彩斑斓;语文课走样成音乐课。  相似文献   

5.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呢?就要让学生体昧语文课的情趣和韵味,享受语文课的愉悦和快感,在语文课中提升生命的品味。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上语文课难,上好新语文课更难!”这是课改后语文教师的普遍感受。语文教学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循,它既要融教师的思维、口才、知识、规律等于一体,又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接受水平以及语文理解的多元化。要上好新语文课,就必须适应课改要求,懂得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技巧,以素质教育为指针,以学生为主体,学会因材施教,灵活地处理教学问题。具体做法是:把教材处理得“活”,上课时教得“活”,让学生学得“活”。这就是语文教育的“三活”技巧。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总结出自以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适应了课改的需要。同时也体味到,“三活”技巧的透切理解和运用是语文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调适学生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课标准”提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的要求,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要承担“心育”的任务。那么我们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调适学生心理呢?  相似文献   

8.
学校承担的“语文课内外结合,发展语文能力研究”教改实验的研究课题,自2000年下学期在各年级开始实施以来,实验道路虽然曲折,但其收获还是令人欣慰的。我们初步探索出“课内外结合”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就是要坚持“生命语文”、“生活语文”的原则,立足课内,拓展课外,以生活为联结点,以生命为归宿,多让学生“感”,重教学生“悟”,激活学生“现”。现将具体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走到今天,小学语文界的有识之士们都在呼吁: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深圳市语文教研员、副教授程少堂曾经提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0.
语文以其特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而成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目标有着明确的定位:“工具性和人文性”,以“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那么,如何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下面,我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冯朝晖 《成才之路》2010,(35):I0030-I0030
职高学生普遍存在知识浅底子薄,缺少学习热情,畏难厌学情绪较严重的状况,而被人称为“百科之母”的语文课,在职高学生的心目中更是常遭“冷遇”,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可听可不听,脱几节无所谓。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身为职高的语文教师,要注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让课堂充满魅力.让学生突出专业学习的同时爱上语文课。以下是本人根据职高学生实际并结合自己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精致语文追求能把语文课上成散发着浓浓语文味的语文课,让语文教学实践在语文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不断走向优化与完美的过程。在精致语文的视野里,语文昧主要表现在教师以学生言语生命的张扬和言语品质的提升作为核心价值的教学目标中,表现在以课文典范极具生命力的语言文字作为学生学习资源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在以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与开发作为学习主线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说:“语文课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这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导向。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表达,教的应该是语文,而不是课文。那么,怎样用好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感情的文本例子呢?我在教学《沉香救母》这篇课文时,努力尝试把课文作为例子,结合低段语文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让学生在具体而实在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触摸语文、感悟语文,向“藕花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若忽视了审美,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吕叔湘曾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庄文中也说:“审美是语文课的一股富有活力的矿泉水。”可见审美对于语文教学多么重要。那么,如何实施语文审美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李慧娟 《考试周刊》2013,(99):37-37
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上不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真情和激情的积极投人。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针对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我非常赞同于永正等著名专家提出的“简约课堂”,这让很多语文老师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方向——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练读写。  相似文献   

16.
赵苍建 《陕西教育》2010,(7):58-58,18
语文教学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把广阔的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主动”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真正置身于语文学习之中.才能感受唯有暗香来的语文魅力。爱上语文。我从以下几点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语文课的特点,提出要把“语文活动课”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以活动促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可以有以下的形式:1.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2.组织专题课堂讨论会,锻炼学生思辨能力,发展学生多向思维。3.组织诗词鉴赏会,让学生在诵读和欣赏中完成对诗词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范珍珍 《现代语文》2013,(12):138-139
余映潮先生说:“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只是课,它并不是美的语文课。”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实践证明,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作品的音乐美、形象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认识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是目的,关键是教学中灵活运用朗读教学,让朗读教学充分发挥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对此略有体会。  相似文献   

19.
麻飒华 《学语文》2006,(1):18-19
在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多种举措,应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而多年以来,语文朗读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和误区。因此,转变语文朗读教学观念,改革朗读教学方法,真正让语文课“读”占鳌头,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应该有语文的滋味: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