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近年来,建水紫陶的装饰工艺中,出现了一种经过多次反复刻填形成丰富的色彩效果的新风格——彩填。同历史上经典的建水紫陶作品相比,此类"彩填"作品令人感到耳目一新,但其中许多作品一味追求色彩的复杂度和强烈度,缺失了文化内涵。针对这一喜忧参半的现象,文章从追溯建水紫陶的刻填装饰技艺的历史渊源开始,结合早期的经典作品分析建水紫陶的审美取向,揭示其文化内涵;通过几位颇有代表性的当代建水紫陶陶艺家的作品,讨论建水紫陶在近十几年内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下"彩填"在建水紫陶中的运用实际探讨建水紫陶刻填装饰技艺的传承与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建水紫陶是当代中国四大名陶之一,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陶艺奇葩。建水地区的制陶历史悠久,可谓源远流长。"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建水紫陶的制作大致可概括为选料、练泥、拉坯、装饰、烧制、打磨等六大工序。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工艺,成为了具有极高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工艺品。  相似文献   

3.
建水紫陶装饰艺术以中国传统书画为主要内容,以中国的传统美学为准则,追求典雅的品味与格调。"断简残帖"装饰风格的开创者王定一的作品是建水紫陶装饰艺术的典范,流露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结构",具有身份特征,是文人趣味之"闲情逸致"的具体呈现。"淡艳"装饰风格是建水紫陶趋于纸上绘画加彩刻填工艺的尝试,为近百年后"文人陶"的传承与发展埋下了重要的伏笔。当代青年陶艺家向进兴通过"陶上水墨绘画刻填"技艺传承发展了建水紫陶装饰艺术的文人传统。建水紫陶不仅保有陶艺本身的质朴和淳厚,而且还以书画装饰艺术的雅致格调将高尚的品味同真切的生活统一起来,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时期(1840-1928),云南建水紫陶在"金临安文化[1]"背景下,涌现出一批以秉承和褒扬我国中原传统文人画装饰的陶艺名家,箫氏即为该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继"建水三王"之后把建水紫陶无釉刻填彩绘装饰艺术推向又一个巅峰的陶艺大师。本文对箫恩荣遗世作品中的艺术特征进行评析,探究萧氏作品在建水紫陶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和价值,以期为建水紫陶产品装饰的后续研究与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图1作品介绍:本件作品将敦煌壁画中的《鹿王本生图卷》用建水紫陶这一独特的艺术载体呈现给观者,紫陶的红泥和敦煌壁画背景中的土红色非常相似,通过建水紫陶传统工艺中的阴刻阳填来完成整件作品,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好。以此探讨敦煌壁画更多元地表现形式和建水紫陶的艺术媒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013,(3):F0002-F0002
2013年5月,青岛(国际)陶瓷艺术大展正式拉开帷幕,我院参与主办了其中的主要板块。5月15日,学院参与举办的青岛玉窑柴烧基地国际创作营活动正式启动。来自中韩两国的25位陶艺家现场亮出拿手技艺,通过传统柴烧窑炉烧制素坯上百件。玉窑柴烧基地创立于2012年,是青岛唯一一座柴烧窑口o5月25日,2013青岛(国际)陶瓷艺术大展开展仪式在青岛金石馆举行。学院党委书记刘鹏照应邀出席开展仪式并为仪式剪彩。  相似文献   

7.
建水紫陶标准对紫陶产业发展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随着我国陶瓷类标准的更新,建水紫陶标准中的名称术语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定义。文章从建水紫陶标准中名词术语入手,对建水紫陶标准中关于类别归属、名词术语及感官评价等三个部分的名词术语进行论述解析,为建水紫陶标准的进一步更新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8.
云南建水紫陶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陶艺制品,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近年来建水紫陶发展蒸蒸日上,除了当地紫陶技艺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以及人们日益觉醒的传承非遗意识,最重要的还是紫陶产品的不断创新,推动了当地紫陶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诞生于云南西南边陲的建水县,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积淀,它以自身独特而鲜明的两大工艺技术,即"彩泥刻填"和"无釉磨光"在中国制陶工艺的历程中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此外,素有"文人陶"之称的建水紫陶除特殊的工艺技巧外,诸多工匠艺人在陶面上进行书画创作,以陶代纸,独特的装饰艺术塑造出建水紫陶区别于一般陶器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瓶型造型设计理念:该件作品高28cm,宽25cm,胚体采用建水白泥细料手工拉坯、彩泥刻填装饰工艺制作,并经过独特的无釉磨光工艺打磨,呈现出庄重、明镜如水的视觉效果。装饰主题设计理念:该件作品的创意源于建水紫陶书法刻填技艺,根据作品造型融入回族阿文书法元素,以云南建水紫陶传统工艺,历时3个月精心制作完成,体现出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多样性交融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绿茵东湖幼儿园积极构建"四艺"特色活动。激发儿童对"四艺"活动的认同感,乐于选择适合的材料通过描绘、改造、变形、组合来完成艺术创作与造型。同时遵循赏识、支持、因材施教的实施原则、进行指向型、互动型、情境型评价,让全体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四艺"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激发创作兴趣提升儿童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课程力求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法律修养,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能知法、懂法、守法。采用多层次、多方式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结合。  相似文献   

13.
教育向综合的方向发展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向人的本性的回归。它的最大的意义是带动教育观念的发展。艺术教育提倡学科综合,以人文主题统领知识技能,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感知、想象、思维、创造等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日趋火热,如何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设计人才、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的关键所在.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促进学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17.
师资培养是艺术教育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关键。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培养应紧扣《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定位于一专多能型的培养目标,着眼于专业与教育能力兼备的培养规格,课程结构上力求基础全面、专业凸显。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2·2·1"的艺术课程方案通过5年的实施,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材的改革 ,它是最能体现课改发展趋势的一个窗口 ,教材的设计编写不仅要符合美术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规律 ,更要符合《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实习教学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结合指导实习的教学经验,分析艺术专业实习基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风景园林艺术"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改革措施,以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