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瓶型造型设计理念:该件作品高28cm,宽25cm,胚体采用建水白泥细料手工拉坯、彩泥刻填装饰工艺制作,并经过独特的无釉磨光工艺打磨,呈现出庄重、明镜如水的视觉效果。装饰主题设计理念:该件作品的创意源于建水紫陶书法刻填技艺,根据作品造型融入回族阿文书法元素,以云南建水紫陶传统工艺,历时3个月精心制作完成,体现出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多样性交融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时期(1840-1928),云南建水紫陶在"金临安文化[1]"背景下,涌现出一批以秉承和褒扬我国中原传统文人画装饰的陶艺名家,箫氏即为该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继"建水三王"之后把建水紫陶无釉刻填彩绘装饰艺术推向又一个巅峰的陶艺大师。本文对箫恩荣遗世作品中的艺术特征进行评析,探究萧氏作品在建水紫陶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和价值,以期为建水紫陶产品装饰的后续研究与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梯田不仅是一种农业景观,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景观资源。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在申遗过程中,其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日益得到重视。但遗产旅游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处理好这一对关系将对哈尼梯田旅游发展的前景产生根本性影响。文章在总结国内外梯田旅游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开发必须在改善可进入性、产品和市场开发、管理模式创新、社区利益分配机制的完善、梯田的科学管理和保护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建水紫陶的装饰工艺中,出现了一种经过多次反复刻填形成丰富的色彩效果的新风格——彩填。同历史上经典的建水紫陶作品相比,此类"彩填"作品令人感到耳目一新,但其中许多作品一味追求色彩的复杂度和强烈度,缺失了文化内涵。针对这一喜忧参半的现象,文章从追溯建水紫陶的刻填装饰技艺的历史渊源开始,结合早期的经典作品分析建水紫陶的审美取向,揭示其文化内涵;通过几位颇有代表性的当代建水紫陶陶艺家的作品,讨论建水紫陶在近十几年内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下"彩填"在建水紫陶中的运用实际探讨建水紫陶刻填装饰技艺的传承与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作品以建水白陶为介质,采用分层次阴刻、彩色阳填的装饰技法完成装饰。颇具传统中国画意味的老虎,威风凛凛,霸气十足,充分呈现出当代建水紫陶装饰技法的发展演变。广口梅瓶圆润沉稳,充分流露出建水传统紫陶的经典韵味。  相似文献   

6.
浅谈元阳哈尼梯田的旅游前景与开发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元阳哈尼梯田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哈尼子孙,面对纷至沓来的"旅游风爆",本文通过浅析元阳哈尼梯田的丰富内涵,揭示哈尼梯田文化的旅游前景,从而提出开发保护元阳哈尼梯田资源的建议和构想,以便有关专家学者作进一步研讨。  相似文献   

7.
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历史悠久,由原始的粗陶发展到清末民初独具特色的艺术彩陶。建水是云南著名的文献之邦,中原文化影响深远,不仅有孔庙、文笔塔、标志性建筑朝阳楼,紫陶也是其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建水紫陶独具特色,是建水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结合的产物,产业文化下的建水紫陶文化内涵不断丰富,除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还有必要增加本土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正>图1作品介绍:本件作品将敦煌壁画中的《鹿王本生图卷》用建水紫陶这一独特的艺术载体呈现给观者,紫陶的红泥和敦煌壁画背景中的土红色非常相似,通过建水紫陶传统工艺中的阴刻阳填来完成整件作品,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好。以此探讨敦煌壁画更多元地表现形式和建水紫陶的艺术媒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建水紫陶汽锅因汽锅鸡而闻名于世,汽锅的烹调方式更是一种贴近自然,保持食材原汁原味的烹调方式,随着建水紫陶产业的蓬勃发展,建水紫陶汽锅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文章从建水紫陶汽锅从器型、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烹调方式等四方面对建水紫陶汽锅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建水紫陶汽锅的发展提供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云南建水碗窑村有数百年陶器生产的历史,其制作的陶器有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美誉。《家庭生产与市场抉择——基于云南建水陶的分析》对陶器生产方式的变迁作了梳理,认为建水紫陶生产经历了以血缘家庭为单位的手工生产到规模化工厂式生产,再到家庭生产回归  相似文献   

11.
建水紫陶地方标准的发布实施有效地推进了建水紫陶产业的发展,建水紫陶的独特生产工艺决定了建水紫陶的质量指标优劣。文章通过对吸水率、抗热震性、铅和镉溶出量等建水紫陶质量指标与生产工艺的关联性论述,解读了建水紫陶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建水紫陶装饰艺术以中国传统书画为主要内容,以中国的传统美学为准则,追求典雅的品味与格调。"断简残帖"装饰风格的开创者王定一的作品是建水紫陶装饰艺术的典范,流露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结构",具有身份特征,是文人趣味之"闲情逸致"的具体呈现。"淡艳"装饰风格是建水紫陶趋于纸上绘画加彩刻填工艺的尝试,为近百年后"文人陶"的传承与发展埋下了重要的伏笔。当代青年陶艺家向进兴通过"陶上水墨绘画刻填"技艺传承发展了建水紫陶装饰艺术的文人传统。建水紫陶不仅保有陶艺本身的质朴和淳厚,而且还以书画装饰艺术的雅致格调将高尚的品味同真切的生活统一起来,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建水紫陶标准对紫陶产业发展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随着我国陶瓷类标准的更新,建水紫陶标准中的名称术语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定义。文章从建水紫陶标准中名词术语入手,对建水紫陶标准中关于类别归属、名词术语及感官评价等三个部分的名词术语进行论述解析,为建水紫陶标准的进一步更新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诞生于云南西南边陲的建水县,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积淀,它以自身独特而鲜明的两大工艺技术,即"彩泥刻填"和"无釉磨光"在中国制陶工艺的历程中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此外,素有"文人陶"之称的建水紫陶除特殊的工艺技巧外,诸多工匠艺人在陶面上进行书画创作,以陶代纸,独特的装饰艺术塑造出建水紫陶区别于一般陶器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建水陶瓷发展历史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水陶瓷业历史发展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至今有3500多年的工艺传承,特别是在清末民初形成的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陶瓷业中独树一帜。该篇从古窑遗址、时代划分、建水紫陶诞生的文化背景、建水紫陶的发展历程四个方面较为详细地梳理了建水陶瓷业的整个发展历史,以期为建水紫陶的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于2013年6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生态价值将日益得到重视。遗产地开发旅游,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处理好这一对关系、如何成功地营造一个以自助旅游模式为主的原生态世界文化遗产地,将会对云南哈尼梯田旅游发展的前景产生根本性影响。在分析越南沙巴作为自助旅游目的地的成功运作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云南元阳红河哈尼梯田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所面临的遗产地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问题,从国际自助旅游目的地成长建设的视角出发,借鉴沙巴旅游发展模式的成功之处,从旅游产品丰富和完善、旅游地基础设施配套、体验式旅游氛围营造、遗产地保护与开发协调等方面着手,对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地的开发建设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元阳哈尼梯田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不仅视觉惊艳,其低碳的梯田农业生态系统、“稻禽”“稻鱼”共生系统,以及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的民族感情都体现着生态视角的人地和谐之美。随着时代发展,元阳哈尼梯田面临无人耕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建水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及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建水紫陶必将成为建水旅游的名片和载体。在逐步打造、完善形成建水紫陶产业链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传承人一方面必须在传承中不断锐意创新,另一方面必须在原创中具有版权意识,更好地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实现作品的社会价值和个人经济价值共赢。  相似文献   

19.
建水紫陶是当代中国四大名陶之一,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陶艺奇葩。建水地区的制陶历史悠久,可谓源远流长。"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建水紫陶的制作大致可概括为选料、练泥、拉坯、装饰、烧制、打磨等六大工序。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工艺,成为了具有极高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工艺品。  相似文献   

20.
尼阿多天梯     
<正>在遥远的滇东南,在奔腾不息的红河两岸,在巍峨绵亘的哀牢山中,有一片仿佛被施了魔法的神奇土地,那就是红河哈尼梯田。远古的哈尼梯田,既出自造物主之手,也出自哈尼族人之手。古老而神奇的元阳,为红河州哈尼族聚居大县,是哈尼梯田核心区,是哈尼族人的故乡。哈尼梯田充满高山河谷,布满原野大地;山重水复中,近二十万亩哈尼梯田,蔚为大观,被誉为“中华风度,世界奇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