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大学章程与大学内部治理具有紧密联系,两者在合法性内涵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大学内部治理实践了大学章程的意旨。大学章程在大学内部治理过程中发生作用,主要体现在有效规约内部权力运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民主管理,促进大学更好发挥文化创造职能,集中彰显办学特色与促进精神传扬等方面。通过大学章程完善大学内部治理机制,应从形成目标管理机制、健全激励机制、建立约束机制、完善评价机制等维度实现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取教育部已经核准的大学章程以及香港、国外部分大学章程,对其中学院运行体系的规定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以完善大学章程中学院运行体系的规定。我国大学章程中学院运行体系的规定普遍存在条例表述笼统,欠缺具体规定;同一问题表述模式雷同,同质性高;忽略学院自身发展特色;内部治理完善程度低等问题。为此,高校应该重视学院治理结构和运行体系的文本规定;充分考虑和明确规定学院自身发展特色;细化条文表述并具体化为各级编码,明确学院权力结构;综合设置编码范畴,完善学院治理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和建设,大学章程是学校的根本制度,因此大学章程建设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高校发展.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治理中还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以期为推动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和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办好开放大学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而科学合理的章程是开放大学治理的制度基础。结合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论述了开放大学章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原则和基本要点,认为开放大学章程应立足于明确主体权利义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强化教育质量保障、建立外部支持机制、做好学校文化传承来制定。  相似文献   

5.
英国和意大利大学章程在大学发展、改革和形成现代大学制度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章程是大学自治的法律基础,是大学治理的制度保障,是大学成员行为的基本规范,同时也是社会监督大学的重要依据,章程体现了不同大学治理模式。我国高校改革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积极学习借鉴英国、意大利大学章程建设的经验,把大学章程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理顺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推进教授治学与民主参与制度建设,同时要彰显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体制和大学治理方式的改革是深刻而复杂、全面而系统的改革,决不仅仅是制定大学章程就能完成的。曲解大学章程的本质、混淆大学章程的性质、夸大大学章程的效力,是加强章程建设、完善治理结构、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克服的三种倾向。大学章程性质的内部性与效力的有限性,决定了当前大学治理方式的改革必须以健全的大学法为依据,以大学章程为基础,以行政与司法监督为保障,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根据教育部31号令,2013年年底教育部首批核准了6所大学的章程.该6所大学章程有共性也有特性,为全面推进大学章程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另外,6所大学章程在不同机构的职权、办学自主权、学术委员会等问题表述上存在的不足需要在后续章程建设工作中特别注意.章程建设是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举措,重点在于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落实办学自主权,需要政府与高校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章程在大学中具有"宪章"的地位和功能,是确保一所大学成为自主、自治、自律主体的关键所在。通过章程制定有利于理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有助于完善大学内部的治理结构。推进大学章程建设工作,既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积极深化高等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又需要大力强化各级各类高校的内在动力,使其自觉、规范、科学并富有创新性和个性化地开展章程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9.
大学章程是高等学校设置的必要条件,必须能反映大学内部和外部不同权力主体的利益诉求,这是大学真正实现自主权,构建高水平的内部治理结构的前提。大学章程的实质就是要对大学治理中利益主体的权力进行重新调整和分配,明晰不同权力主体的权力边界,通过多种权力主体共同参与制定章程、建立审核制度、校内监督和校外监督相结合等形式保障大学章程的效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是大学章程的核心内容和规制对象。制定和完善大学章程,是促进高校人事管理法治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大学章程的制定中,应进一步规范大学人事管理部门的职责与权限,明确大学教职员工的权利与义务,并依章程制定和落实高校人事管理的具体制度,以期更好地推进高校人事管理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1.
借助澳大利亚QSR(Qualitative Solution & Research)公司开发的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0,笔者对公开发布的84所中央部门所属“211工程”高校章程以及各地26所“211工程”高校章程共计110部高校章程文本进行定性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章程建设存在章程文本缺乏针对性、办学自主权难以落实以及内部治理机构权责模糊等共性缺陷,进一步完善我国现代大学章程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落实与发展,需要高校坚持“校本管理”原则,突出自身办学特色;明确规定章程条目,切实落实“办学自主权”;引入独立第三方评估,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成伟 《江苏高教》2021,(1):52-56
权利契约是大学章程的本质属性,其蕴涵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关系共同构成了大学章程的生成逻辑。目前,在大学章程执行中存在定位不准确、高校自主权虚化、学术治理结构弱化、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导致大学章程的作用和功能难以有效发挥。中国亟须强化高校办学自主权、教授学术自由与学术权力、学生消费者主权与专业选择自主权等,如此,才能真正有助于重新构建高校内外的权力关系,进而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和完善高校的现代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学治理结构的研究成为了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一个共同关心的话题。由于不同国家大学的历史传统及现实背景的不同,中外学者对大学治理结构研究的视域存在差异,大学治理结构多源于非教育目的,变迁多为自上而下的行政过程,其中大学利益相关者很难在治理结构变迁中发挥作用。目前,大学个性治理结构发生变迁,正向共性治理结构演进,这一演进过程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作为大学治理的基石,大学章程存在着法律地位不明确、成员权利不明晰、程序性条款缺失、忽视绩效等问题。本文以多中心治理的核心概念分权、权利、问责和绩效为分析框架,借鉴国外制定大学章程经验,提出我国大学章程应具备的内容,为我国大学章程制度完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教授治学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由于文化、历史等多种原因,当前教授治学面临着诸多的现实困境。作为高校“宪章”,大学章程是破解困境的有力“武器”,是教授治学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大学章程要厘清大学与政府关系,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充分尊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为教授治学创造前提条件;要厘清高校内部治理各权力的边界,去行政化,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和谐共舞;要回归学术本位,切实发挥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学术权力,确保教授治学及学术权力的实施有切实的平台和抓手。  相似文献   

16.
使用问卷调查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95所高校章程实施和单位目标管理运行机制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校章程所确立的内部治理体系在过半的高校得到了比较好的贯彻落实,但是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仍是我国大多数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95所高校单位目标管理运行机制处于基本协调及以上状态,46.32%高校单位目标管理功效处于"比较有成效"及以上状态;高校章程实施程度与目标管理工作制度建设状况、目标管理工作成效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性关系,院校隶属关系与高校章程实施程度、目标管理制度建设状况、目标管理工作实施成效三者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针对存在问题应完善教授治学机制,强化民主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作为大学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学生可通过协商民主机制,将自身的诉求与大学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管理者的目标平衡与融合,通过制度性渠道与程序参与大学治理,实现大学治理结构的优化。我国大学与学生关系的转变以及学生的学习权利,构成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法理基础。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有利于增强大学相关决定的正当性以及被接受性,提高治理效能,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学生参与大学治理存在客观限度,大学应根据事务性质、学生参与能力、参与意愿等因素,确立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方式方法和范围程度。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ower landscapes with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gainst the larger backdrop of China’s attempt to build modern university governance systems for developing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Drawing upon Fairclough’s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ions of discourse and informed by Pierre Bourdieu’s key conceptual notions of field and capital, the paper provides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statutes of 10 top Chinese universities in terms of their texts, discursive practices and social practices and thus analyses existing power relations. The statute texts construct a hierarchical field of power by wording the ‘core’ stakeholder Party Committee as the leadership, using content sequence as a measure of power ranking, and including only limited stakeholders in the joint governance mechanism. Regarding discursive practices, faculty memb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for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university statutes is insufficient. The social practices identify with statute texts in terms of power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ty Committee members, administrators and academics.  相似文献   

19.
已有研究文献表明,现有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核制度是院系自治。在当前全球化和国际化影响下,借鉴治理思维,我国高校正在破除“行政化”的本土情境,建立“管办评”分离机制,形成各利益主体可以相对平等地对话与协商的现代大学制度,这是构建我国高校治理结构、推动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地的基本策略。通过文献分析和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涵辨析后发现,我国现在的高校治理策略缺乏市场维和院系自治维,应该将其纳入新的高校治理结构;法律一维相对弱,也应作为独立的维度进行建构,即我国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应该包括法律、国家规制与政府行政、社会中介评价、市场、校级管理和院系治理等六维度。从自主权内容上,高校办学自主权实质是高校应该拥有的一系列与学术活动相关的决策权,在结构上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提供什么”的战略决策自主权和“如何提供”的生产决策自主权。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呈现由政府全面控制着这些自主权逐步转向持续放权的改革趋势。目前,相对“提供什么”的战略决策,高校在“如何提供”的生产决策方面拥有较多的自主权,高校对学术事务的权力多于资源配置的权力,部属高校较地方高校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大学学术人员逐渐参与学术事务管理。文章从教学计划制定、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学术人员招聘与晋升四个方面对18所大学的学术人员和行政人员进行实证调查。结果显示,经过二十多年的成长,学术人员在学术事务管理上获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存在参与程度表层化、学术人员与行政人员合作不融洽和"双肩挑"现象显著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