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5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美国高等教育组织治理的研究文献为主要来源,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组织治理模式的研究进行了历史阶段划分,并时每个时期的研究特点和主要的高等教育组织治理模式进行回顾和评述。总体来看,美国高等教育组织治理模式经历了起源、封闭系统视角、开放系统的理性视角和开放系统的文化视角四个不同时期,呈现出从单一治理模式到多样化治理模式,从关注内部治理到关注外部环境的影响,从结构化的观点到非正式关系的视角等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政府持续下放办学自主权的同时,高校内部也急需调整组织结构,提升高校学术自主能力。为此,高校一方面设立各种专业学术治理机构,为校级学术权力的行使提供基本的组织载体;另一方面普遍进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证研究表明,在高校内部学术治理机构建设方面,各种专门化的学术治理机构普及程度非常高,且大多数改革是自发进行的,决策内容涵盖与学术事务相关的所有综合决策、人力资源专项决策和学术事务专项决策,机构职能定位以咨询议事为主,机构人员仍然以高层行政管理角色为主,通过参与以及专业权威影响行使权力;在纵向分权方面,无论是否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高校一旦获得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在"如何提供"生产决策方面,都基本下放到了院系层面,使其在学术治理方面获得更多的影响力和自主性,而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更加提升了二级学院整体的决策权力水平,资源配置方面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已有研究文献表明,现有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核制度是院系自治。在当前全球化和国际化影响下,借鉴治理思维,我国高校正在破除“行政化”的本土情境,建立“管办评”分离机制,形成各利益主体可以相对平等地对话与协商的现代大学制度,这是构建我国高校治理结构、推动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地的基本策略。通过文献分析和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涵辨析后发现,我国现在的高校治理策略缺乏市场维和院系自治维,应该将其纳入新的高校治理结构;法律一维相对弱,也应作为独立的维度进行建构,即我国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应该包括法律、国家规制与政府行政、社会中介评价、市场、校级管理和院系治理等六维度。从自主权内容上,高校办学自主权实质是高校应该拥有的一系列与学术活动相关的决策权,在结构上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提供什么”的战略决策自主权和“如何提供”的生产决策自主权。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呈现由政府全面控制着这些自主权逐步转向持续放权的改革趋势。目前,相对“提供什么”的战略决策,高校在“如何提供”的生产决策方面拥有较多的自主权,高校对学术事务的权力多于资源配置的权力,部属高校较地方高校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4.
政府简政放权、校级层面的学术治理机构设置与完善以及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是高校学术自主权改革的三个主要路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这三个改革为主要内容,重新对高校办学自主权具体指标进行拆解和结构化,通过综合指数研究的方法,试图揭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变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总体上,随着政府不断简政放权,高校通过学术治理机构完善和具体学术决策权向学术权力的让渡,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学术自主权,学校内部也呈现出越来明显的学术本位特征;第二,在学术自主权的变迁路径上,沿着先外部自主权后内部自主权、先“如何提供”的生产决策后“提供什么”的战略决策规律演进;第三,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高校的学术自主权也呈现一定差异性,其中部属高校和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在学术自主权的增长中贡献了更多力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民办教育的内部治理政策经历了空白期、探索期、规范期的初级阶段以及高级阶段等四个演变阶段。研究发现:(1)在不同的阶段,民办教育的内部治理问题体现了政府与民办学校之间规制权的变化与反复;(2)教育权力经历了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的下放,并且地方政府在民办学校的内部治理问题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3)政府对民办学校内部治理政策的摇摆和滞后导致各学校根据自身发展轨迹形成了内在的管理制度安排,当政府重新对其内部治理进行规范时,这种外在制度更多地是以强制性的方式作用于学校内部,因此,更多地表现为形式上而非实质上的制度内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