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李老师,能不能请你谈谈太极拳用架与其他太极拳套路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点?李琏:其实,太极拳用架的基本要求,如虚灵顶劲、涵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松腰松胯等与太极拳的其他套路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王桂荣 《中华武术》2004,(11):28-28
一、中医理论在太极拳中的应用 1.阴阳学说与太极拳。《素问·四时凋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太极功理首先就运用了这一学说。太极拳预备式要求:“十趾抓地头顶天,舌顶上腭垂两肩,尾闾中正松腰胯,提肛运气扫丹田。”也就是说在练功一开始,  相似文献   

3.
拳理拳法记少间。手眼身步型为正,心意气力功求专。要得太极拳真谛,练功悟拳师指点砚-顶平收须面自然。含胸拔背沉肩肘,顶沉对拉脊不偏。腰轴主宰肢轮转,胯似磨盘稳平旋。一招一式理太极,脚踩阴阳手画圆。胸背开合两相反,势升伸展降拔含。开展紧凑结合好,动作圆活势连贯。含胸拔背势有别,沉肩垂肘总一贯。太极步法用心练,上下相随势浑圆。开胯圆档固底盘,虚实转换势渐变。弓步含有活马步,式势衔接画弧线。肇磷暴意气神劲内功练,内外相合才成拳。.画一排 二少静~抓一沙拳在气势神为先 竺二至麦坐一「-~一一 摧僵化柔求内劲, 刚柔相济任敌变。…  相似文献   

4.
太极实话     
吴实 《武当》2012,(9):20-21
1、实的部分,身体从上往下放松而沉到脚底,如松而不沉,不是真松;虚的部分,身体从下往上放松而飘或提起来,如松而不飘或不提,亦不是真松。太极拳下盘的沉提劲,就是这种练法之一。2、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膝盖过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膝。不要让膝关节承载过多的身势重量,而是靠松胯把身势重量下沉至脚底。如能松胯,则膝盖松开自然受力。3、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腰骨或腰  相似文献   

5.
王敬爱 《武当》2015,(1):26-28
在太极拳界,素有"教拳不传胯,传胯师父差"之说,由此即可显见胯在太极拳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拳论说:"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而胯是腰腿转换之机枢,胯关节不灵活,不松沉,腰腿就很难顺遂。《十三式歌诀》第一句就是"十三总式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只有腰胯松沉了,才有利于气沉丹田和劲达四梢;只有腰活胯开了,才能使下盘稳固,动作协调,周身灵活。一、腰胯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心为令,气为旌,腰为虫,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致于缜密矣"。这就是说,要以腰胯为主宰,由意识来指导太极拳的运动。打太极拳,难就难在如何正确运用腰胯。因为在练太极拳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悟一关于太极拳状态按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太极拳的状态应当是立身中正,虚领顶劲,头正项直,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坐腕撑掌,松腰落胯,圆裆裹膝,虚腋屈膝,腰为主宰,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相似文献   

7.
陈雄 《武当》2014,(10):19-22
(接上期)第二段十六、抱虎归山(第18式):承上式,由平行步变成左脚为虚,右脚为实。腰胯右转,带动左脚内扣(大约60度)。紧接着,左脚逐渐变实的同时,右脚逐渐变虚,松腰塌胯,尾闾下坠,沉到左脚底,右虚脚往右后走弧线上前半步,脚跟着地,松胯圆裆,松腰塌胯,放松右脚踝关节的同时放松左脚踝关节,脚跟、脚掌、脚趾贴地。然后左脚蹬地,右腿内收,胯根下沉,成为右正弓步型。这是一个下沉中带转动的整体落胯塌胯动作。  相似文献   

8.
武式太极拳桩功,是提高太极功夫必修之功法,分为定步站桩与活步桩功两种。定站桩是利用静态方式来修炼,站桩是静中求动,以静求整,以静培势,以静易身。站桩是静态的知己功夫,而活步桩功是利用静态桩功所练出的自身坚韧的支撑力及静态浑圆力,融入动态桩功的练习。活步桩功是以太极拳十三条身法(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顶、吊裆、裹裆、护肫、腾挪、闪战、气沉丹田、尾闾正中、虚实分清)为基准,五行步法(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及多种劲道变化随势而生。,  相似文献   

9.
“十二式”太极拳虽然动作简单,但仍保留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要学好并非容易,现将自己在教学中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的体会介绍如下。一、耸肩“耸肩”就是两个肩膀微微抬起。太极拳要求沉肩,沉肩亦称松肩,就是肩关节松开,不紧张,两肩平齐,自然下垂。肩关节对上肢的运动很重要,肩关节放松,上肢运动就灵活,肩关节紧张,上肢运动就僵滞。初学者最容易犯耸肩的毛病,特别在做揽雀尾、单鞭等动作时,一不注意,两个肩膀就不自觉地抬起来,造成上体紧张,动作生硬,气血流通受阻。纠正方法:必须要在意识的引导下,经过较长时间的锻炼,…  相似文献   

10.
刘月兰 《武当》2013,(8):25
我自幼喜爱武术,自1991年开始习练太极拳,在多年的太极拳习练和教学过程中,使我深刻体会和认识到,练太极拳要想出功夫,那就必须练好"沉"劲。"沉"是练好太极拳的根本。"沉"是太极拳的本质,松是方法,沉是目的。至于气和腰裆劲、圈、圆、球等等,都是在沉的基础上的附加品。人身除了脑袋以外,所有肢体和部位都应练出沉劲来。简单的说,就是手臂沉,并作用到肩,肩往后撑,从而完成脊椎到手臂的撑劲,也就完成了手臂的力由脊发。如若没有手臂的沉,手臂就不会有撑劲。通过松腰,使得腰以上的体重作用到胯上下沉,作用到腿上,从而完成腰裆劲下沉。通过松腿脚,把脚以上的体重作用到脚底下,从而能完成力发  相似文献   

11.
周世勤  周梦华 《精武》2007,(11):I0001-I0002
李式太极拳是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宗师和好友王兰亭等,在陈式和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的。李式太极拳又称太极五星捶、刚柔太极拳,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一带广为流传。早年,李瑞东宗师从好友王兰亭(杨禄禅宗师的弟子)习练太极拳,从李老遂宗师习练戳脚翻子拳,还习练过少林拳械、八卦掌、心意拳等。李瑞东宗师以老架太极拳的肘底捶、撇身捶、指裆捶等捶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式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出李式太极拳。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多种门派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刚柔相济,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李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是:"体松舒展,刚柔相济,连贯灵活,体用兼备"。  相似文献   

12.
1、在太极拳演练中,对松沉总体要求和身体部位的要求是什么?对松沉总体要求是舒松自然,庄重沉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是:头部正直沉着,神贯于顶;肩肘松沉下垂,双肩微屈;胸腹舒松内含,气沉丹田,腰胯圆活自如;松静沉塌,腿足虚实分明,轻灵  相似文献   

13.
手挥琵琶制敌的时机及变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动作形态:手挥琵琶是太极拳中模拟人物动作的名称,动作形态为侧身应步,两手’IM势前冲如怀抱琵琶,前手上伸为引手,好比手按琴键,台手如主中节,:Zf以挥技琴弦。2.技法训练:①由站立势,左脚向前上步,身正体松,上下一条线。肩胯相合,身体重心渐前移经左弓步后...  相似文献   

14.
张宝银 《武当》2006,(6):13-14
习练太极拳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讲究细心体悟,认真修炼: 形顺不论演练何派何式太极拳套路,应将“形顺”当作首要要领,理由是只有“形顺”才能“体松”,只有“体松”,才能“气通”,只有“气通”,才能“力沉”。太极拳修炼旨在求一个“松”字,只有“松”,“轻、沉、灵、空”才能不期而至,而“松”源于“顺”。太极拳行功走架,体内元气流动,必须有畅通无阻的体内通道,而只有“形顺”,体内通道才能畅通,元气流动才能无阻,才能“气遍身躯”,“无微不至”。太极  相似文献   

15.
《武当》2014,(1):24-26
刘德增:简化太极拳好简化太极拳是偏重养生的拳种,它遵循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要言"、"打手歌",和杨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太极拳说十要"、"论太极推手"等等太极拳名家的理论指导。它"虚灵顶劲","气沉丹田","用意不用力","神为主帅,身为驱使","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满身轻利顶头悬","腹内松  相似文献   

16.
曹尔晔 《武当》2007,(12):16-19
太极拳是内家拳,是以太极阴阳理论为依据的拳法,由太极图分阴阳,可以看到太极拳动作处处分虚实,以虚实和阴阳相对。太极拳强调全身放松、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  相似文献   

17.
祝大彤 《武当》2000,(12):17-19
什么是太极门松功呢?松功是太极拳练家终生追求、一世修炼最高境界的功法。简洁的说,松功是内外双修,内求心神意念放松,神经安舒,头脑清静;先求心意松,而后肢体松,从脚到顶,脚、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等九大关节松开,且节节贯串,举动轻柔,顶上虚灵,周身全体不着力,形于手指,肢体肌肤干净。  相似文献   

18.
薛蔚昌 《中华武术》2004,(10):26-26
在杨式太极拳中,称腰为“中盘”;胯为“下盘”;肩为“上盘”。“三盘”,以“中盘”为主宰,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武派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特别重视习拳的质量,首重身法。武禹襄借鉴了射艺身法要领,根据太极拳之需要,强调走架要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见《十三势行功要解》)。并规定《身法十要》:提顶、吊裆、涵胸、拔背、松肩、沉肘、裹裆、护肫、腾挪、闪战。后来郝月如先生又增尾闾正中、气沉丹田、分清虚实,共十三项,成为武派传人必须遵守之身法要领。武禹襄宗师生前对这些要领并无文字解释,第一个作解释的是郝月如先生。其弟子徐震在《太极拳发微·练拳第八》中对武派太极身法要点也做过概括。多年前依据师门心法,我对武派太极拳身法也做过浅释(见《武派太极拳体用全书》57~62页)。伴随着练功体悟,深感昔年解释仍有未尽意之处,所以再做补充修润,供太极拳爱好者参考,并请高明指正。  相似文献   

20.
沈明 《武当》2023,(8):23-24
<正>中华武术所有拳种的基础训练方法都是大同小异,其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和稳定性,其对应的功法是腿功、松功和桩功。三丰自然派太极拳,其腿功和松功训练方法与长拳完全一致。即需要压腿、踢腿、劈腿、控腿、吊腿和开肩、涮腰、活胯等基本功训练,但其练根基和气、力的方法与长拳有所不同。主要有静功、动功、行功三种方法,通过动静结合的综合性训练,可达到双腿有力,拳架稳固,动作协调,神志专注等作用,是练拳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