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化论从西方传入中国之后,成为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康有为和孙中山都把进化论作为他们社会政治纲领的理论基础,二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相异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黄仁贤 《教育评论》2014,(2):140-142
19世纪末20世纪初,震怵于民族危机的严复,藉来自西方的社会进化论和经验科学方法论,深度思考了教育变革与救亡图存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教育救国的系列主张,直接影响着国人对教育问题的重新考量,将中国教育近代化引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严复教育理念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教育强国根本”的教育理念 ,形成于 1 9世纪末的民族存亡之秋。其深邃处在于 ,它触到了救国救亡、求富求强的根本。本着“教育强国根本”的理念 ,严复阐述了教育的作用、任务、实质、目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 ;批判了中国传统教育的落后、偏狭和危害。严复的教育理念为近现代教育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中国的教育不再是统治者维持旧秩序的专利和工具。中国近现代的教育 ,将沿着铸国民、培植人才 ,所成人之第二性 ,开瀹心灵 ,增广知识 ,造就智德全面发展的人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中国传统教育遭遇新教育的挑战;20世纪初,清廷颁行学制,废除科举,全方位、大规模地加快中国教育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进程。教育转型急剧地影响到学生学业的变化和教师职业的更易、徐特立早年读私塾、做塾师,在新政兴学之初告别塾师职业,接受师范教育,从旧式士子转变为现代知识分子,走上做新式教员、创办新式学堂之路,成为近代中国基础教育变革在地方社会强有力的推动者。本文通过探究徐特立早年的人生经历与职业转换,反映了中国基础教育现代转型为教师职业和人才流动所带来的变化,折射出教育转型中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中国传统教育遭遇新教育的挑战;20世纪初,清廷颁行学制,废除科举,全方位、大规模地加快中国教育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进程。教育转型急剧地影响到学生学业的变化和教师职业的更易、徐特立早年读私塾、做塾师,在新政兴学之初告别塾师职业,接受师范教育,从旧式士子转变为现代知识分子,走上做新式教员、创办新式学堂之路,成为近代中国基础教育变革在地方社会强有力的推动者。本文通过探究徐特立早年的人生经历与职业转换,反映了中国基础教育现代转型为教师职业和人才流动所带来的变化,折射出教育转型中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现代慈善基金会,在很多方面有别于传统的高等教育慈善事业,可以说是美国高等教育慈善传统的现代转型。慈善理念方面,从维持传统向突出变革转变,使得慈善规模剧增。运作机制方面,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程序,工作更加组织化、制度化和专门化;运作的模式逐渐定型和明朗化;运作策略的选择也更加务实。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工业社会的人才需求与传统学校教育冲突,"新学校"运动兴起,同时对20-30年代中国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新学校"运动的教育主旨:教育融于生活,学校与社会同一,有效的教育产生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等观念,蕴涵着丰厚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工艺教育沿着“官”、“民”、“洋”三条道路前进,虽然初衷各不相同.但客观上对中国传统工艺教育的转型和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逐步改变了中国传统手工业作坊师徒授受的工艺传承方式.对当时和后来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对鲁迅、胡适有着深刻的影响,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无论是二人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思考还是其个人人格的形成都与他们的传统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与此相适应,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也发生了重要的变革。这就是,近代西方进化论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由传入到播开,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这个时期社会思潮的主流。进化论作为一种进步的、比较系统的学说,是通过严复翻译和介绍《天演论》于19世纪来传入中国的。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乃至再后来的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思想家们都曾积极地宣传过进化论学说。进化论学说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巨大又深远。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的近3…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义利观对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肯定了追求物质利益和求富疾贫是人的天性,要求在求利时摆正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主张平均、平等的思想.以现代的新视角来审视孔子的义利观,对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令人瞩目的现象:一批昔日的启蒙思想家迅速地蜕变为落伍者,严复便是其中的一人。他以译《天演论》蜚声近世,影响被于几代人,后期却悲观伤时、明哲保身。学界以历史条件、阶级性、“改良派”本性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本文试从另一角度分析严复思想剧变的内在契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是在近百年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条件下,与现代意义的新文学实践相一致,广泛地接受了外国文学思潮、文学理论批评观念、类型、流派、方法的影响、在宏大的传统的和外国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参照系中所形成的。无庸置疑,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现代品格的确立,由古代向现代转型和发展的进程正是深受西方影响、参与世界文艺之业的结果。因此,通过中西比较,以西方文论为参照,弄清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现代品格确立的人文背景和内容特征,十分重要。我们认识到,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新古典主义理论批…  相似文献   

14.
严复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继孔子、朱子之后又一座里程碑.中国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经历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一是在中国思想文化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如汉儒学和宋理学.尤其是朱熹理学创建了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二是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严复是促使西方现代思想中国化,是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中合理内核来诠释西方现代思想的.严复是与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思想家,包括地主阶级思想家(如张之洞)和资产阶级思想家(如康有为)们的思想,有本质上不同.后者均为近代社会的文化表现,即"中体西用"观论者,而严复是批判"中体西用"论.严复是中国第一位现代思想家.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西方殖民主义的冲击下,传统中国基于儒家文化之上的王朝国家观念被完全突破。以梁启超、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大背景下,试图重新建立对于现代中国的理解,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辛亥革命的意义则在于,它不仅在形式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更在于它从社会制度和观念文化层面,实现了中国人国家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初步转型,并由此开启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从辛亥革命开始,民族国家的建构始终是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中国法律近代转型的起点提出新的见解,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法律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法律制度转型.中国法律近代化的道路开始起步.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末的立宪修律形成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新阶段.伴随半殖民地半封建法律制度的形成.中国的近代法制却始终没有走上完全资本主义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代是中国"破旧立新"的时代,也是继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又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当时的知识分子纷纷叛离传统,走入西方,学习西方文明,以图改造发展中国社会.本文即以胡适和傅斯年为例,从他们幼时接受传统教育到青年叛离传统再到暮年回归传统,来分析"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群体与传统文化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施莱尔马赫本人的哲学理念出发,探讨异化翻译理论在德国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无政府主义又译作"安那其主义"。它19世纪后半期流行于欧美各国。它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反对一切强权,建立一个无政府共产社会。这种思想最早出现于18~19世纪初的欧洲,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施蒂纳和法国的浦鲁东、俄国的巴枯宁等等。无政府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1906年到五四运动前后以天义派、新世派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民思潮是中国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潮之一。在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近十年间,严复、梁启超等启蒙思想家,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及比较中西差距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化结构进行了反思。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他们把目光落到了人与人、民族与民族的差距上,并提出了新民的口号。在致力于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总结这一思潮,可从历史的起点和现实的要求中得到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