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浅谈小说连播节目的未来杨建华著名作家高行健在他《论现代小说技巧》一书中曾预言:未来小说的表现形式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书籍很可能不是用纸张装订成的册子,而变成了一盘盘的磁带,人们不再是读书,而是听书。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的变化,对小说的欣赏趣味也将...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懂得幽默,也非常善于用讽刺和诙谐来诠释充满矛盾的生活,以"笑"的鲜花来装点沉重的生活。中国古代诙谐小说"寓庄于谐,透视社会"的文学特征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民族的土壤里孕育生长的。  相似文献   

3.
一部《红楼梦》,无所不包,被誉为“生活的百科全书”,千百位中外红学家研究二三百年了,进入21世纪以后还会研究下去。由此可见,优秀的小说很有学问,很有魅力。小说是生活的镜子。是浓缩了人生喜怒哀乐的万花筒。人人都有梦想,小说也是个梦想的世界,感情的世界。至于写小说,要写得好,生动感人,这门功夫,据说“可学而不可教”。怎么学呢?我看,初学的习作者也罢,写到老学到老也罢,学习的方法之一,就是阅读、分析别人的作品,看看小说是由什么“构成”的?为什么有的小说读起来兴趣盎然,有的味同嚼蜡?有的小说“寿命”很长,…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的变化,对小说的欣赏趣味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很多人不再是读书,而是听书。电台的小说连播节目,正是适应了人们的这种生活方式和节奏的变化而产生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光之色     
光之色林清玄《林清玄散文》摘编林清玄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多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赏最多的一位。他的文学创作尤以散文独树一帜。林氏的散文因得益于东方美学智慧和宗教哲学情怀,开创了台湾乡上散文的一个较力大气的现象。他擅长将眼前的与记亿中的景物,现...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由此而引发的巨大变革已深入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大趋势。而档案管理肩负着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的职能,在信息化时代,如何顺应时代大潮,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使档案管理跃上一个新台阶,是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卖米     
飞花  小田 《出版参考》2005,(9):8-11
《卖米》写的是一个乡下女孩为了给父亲治病,跟母亲一起去卖米的遭遇。小说写得淳朴感人(作者曾说:“这不是小说,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的。”)对农民物质上的贫穷和心理上的困窘有一种深刻的体认和表达,一些细节的把握颇为精彩,而方言有节制的运用,既贴近了生活,又具有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8.
刘兵  宇文 《出版参考》2005,(8):22-23
好几年前,很偶然地在书市上看到一本名为《小世界》的小说,也很偶然地想起似乎曾在某份报纸上读到过关于这本书的介绍,于是在有些不经意间买下了英国作家、文学批评家洛奇的这本小说。我像这样买下的书也有不少,绝大多数都在匆匆读过之后便很快地忘记了。尽管对一些商业化小说——请恕我品味太差,但我确实很爱读那种作品。  相似文献   

9.
新闻有简讯、百字新闻、一句话新闻,小说有小小说、一分钟小说、微型小说。此类形式无疑更适用于小报。由此我们想到了"微型言论",我报目前的《大家谈》专栏是"微型言论"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0.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半月刊——《绣像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小说非常繁荣。那时近代印刷术在我国已经比较发展;此外,一部分知识分子受国外影响,认识到小说的重要性而纷纷提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想以小说作为开发民智、改造国家的工具;一部分人因为没有言论自由,想以小说作攻击清朝政府的武器。  相似文献   

11.
走在刀锋上     
毛姆写了一篇名叫《刀锋》的小说,人物原型是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这人原本也是一个富家子弟,当过兵,参加过世界大战,在战壕里思索人生的意义,然后勿勿写下自己的见解,在纸面上重新建立了自己的世界。他生活简朴,把所有财产捐献出去,室内据说能有一床一桌一椅而已。小说里,他最后选择出租车司机作为自己的职业。终老一生。  相似文献   

12.
1>339的联想     
在一次国际笔会上,一位来自匈牙利的年轻男作家,打量一位坐在他旁边一直沉默寡言的女士,判断她很可能是一个初入门的新手,于是在与她简短交谈几句后,不无炫耀地说:“那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一部”。女士回答。男作家有些鄙夷地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名字?”“《飘》。”女作家平静地说。狂妄的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时至今日,世界上知道小说《飘》和其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人数很可观,而对上述那位自称出版了339部小说的年轻作家,人们无从查考也无人愿意去查考。看来…  相似文献   

13.
我同意几位领导和专家对生活频道的评价。生活频道在招播音员的时候我参加了,当时总的感觉是特别年轻、特别有活力,而且这种活力保持的时间很长。一般情况下一个频道办了四、五年了,不是十分成熟,但是也很有经验,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疲劳期,疲塌了,不新鲜了。生活频道在这方面不是很明显,一直充满了朝气,这是很好的方面。四、五年后有疲劳了,也有经验了,有偷懒的经验了。我们在座的各位主持人还是兢兢业业的做好每一次节目,这和领导是离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的人和事,并非都是有资格进入文学作品的.好人好事,好得没有特色,没有普遍意义,写进小说就无价值.坏人坏事,坏得没有代表性,写进小说也缺乏社会意义. 一位老大娘出门,不慎丢了提包,提包里有一千元。闻讯者很同情,一边安慰大娘,一边代为报案.寻找.这样的事写进小说,权且不问它价值如  相似文献   

15.
收到一位作家朋友的“伊妹儿”,说他在省里得到一个信息,省里的一份一直很有名气的“纯文学”刊物,没想到竟然只发行千把份,其中还有不少是赠刊,而一位在全国都颇有名气的小说作家,竟然说作为纯文学的小说即将死去,因此我的这位朋友说他也不打算再一个劲地在小说创作这条路上走下去了,而改写随笔和纪实类的作品。十多年来,我也是订了好几种以发表小说为主的纯文学刊物的,但现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部很有野心的小说。作者用20万字,架构起一座让我们在长久的迷幻中依然能感触到文化血脉在创伤中嬗变的历史迷宫。它们有关于源头,有关于生和死,有关于我们自身的爱恨情仇。而作者是清醒的。他冷静地拿起历史的解剖刀,逐一地解构它们。自然,小说也就沾染了历史的沉重感。《消失的秘玺》不是一部纯文学小说,却毫不犹豫地担负起了纯文学小说要表达的人文主义关怀和进行了深刻的  相似文献   

17.
一般说来,一个有经验的领导干部往往视野宽,情况熟,分析问题全面准确,通讯员如果同他们建立了朋友关系,新闻线索会“不掘自冒”,源源而出。这道理自己虽然非常清楚,可在实际工作中,一提起采访本单位领导,自己却总是畏畏缩缩,心里不踏实。后来一次偶然的经历终于帮我克服了心理障碍,摆脱了这种困境。我爱好集邮。一次在驻地邮局购买一套新发行的邮票时,碰巧遇上了我团的政委也在购买那套邮票。原来他也是个“邮迷”。共同的爱好立刻帮我们打开了话匣子,从邮票的品位、分类到欣赏,我俩很投机地聊了起来。回到部队后,我俩也经常…  相似文献   

18.
有位同志向我提了一个问题:看了《聊斋》里的“骂鸭”,印象不深,而吉林民间艺术团把这篇小说移植到戏曲舞台上,改编成拉场戏《骂鸭》。变得有声有色,让人看后怎么也忘不了,这是什么道理? 这就是戏曲艺术表现特点的魅力所在。《骂鸭》的故事很简单:鸭二爷偷了刁三娘一只  相似文献   

19.
生活有时就像一条奔腾的小溪,向前向前,不经意间有了一个转弯,由此改变了前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从小我就对小说里楚楚可怜的女配角有高度的警惕和戒心,因为一不留神,她们就会用可怜来勾引女主角的爱人,而且往往一勾一个准,这个武器很管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