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舆论监督在党报中应处在一个什么位置?如今的舆论监督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是否应当在党报中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报道?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并就教于各位专家。 党报以正面宣传为主,强调它的政治性、指导性,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引导性的宣传。这是党报的神圣职责。是毫无疑义的,也是不能动摇的。但强调政治性并不等于轻视舆论监督,以正面宣传为主也不等于把舆论监督置于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关系到是否真反腐败的问题,关系到我们各级党报的威信和战斗力的问题,不能不彻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作为从事舆论监督报道和评论编辑工作的从业人员,笔者想结合自己对相关领域新闻工作现状的判断,谈谈如何更好落实讲话精神. 关于舆论监督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但强调正面宣传,并不排斥舆论监督,对于二者关系,讲话作了深刻阐释:“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搞好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配合和促进环保工作,是我们广播宣传的重要内容。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我们把环保宣传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我们主要是坚持三个结合,使环保宣传不断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4.
郑玥 《声屏世界》2002,(8):11-12
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一再强调“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加强热点问题引导和舆论监督,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江泽民同志还在1994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舆论监督应着眼于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从这一系列重要文献和论述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很重视新闻媒介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工作,做的许多决议、决定为我国新闻媒介开展包括批评报道的舆论监督提出了原则,规定了具体方法。理论界也提出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的重…  相似文献   

5.
建设性新闻理念起源于西方,并助推欧美新闻观发生重要变革。这一理念传入中国后,与我国新闻报道的建设性融合,形成中国化的建设性新闻理念。近年来,各地新闻媒体通过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报道工作,积极践行建设性新闻理念,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基于宁波民生e点通栏目在正面宣传、舆论监督报道领域的建树,谈谈建设性新闻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今年2月11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会新闻界迎新春茶话会上提出,要努力破解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的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这"四难"。其中提到破解舆论监督难时,他指出:"破解舆论监督难就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问题。舆论监督实际上也是正面报道.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舆论监督有利于我们发现不足、提升认识、改进工作。”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这就为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舆论监督的功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2016年2月19日,习总书记亲临新闻单位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笔者认为,时,就是要把握住时机;度,就是要精准把握;效,需通过几种舆论监督方式相互结合才能取得。  相似文献   

8.
《新闻战线》2020,(2):I0001-I0001
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6日召开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专题评议会,组织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围绕典型案例,总结经验做法,剖析成因危害,探讨改进举措,进一步推动新闻媒体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报道,与会委员认为,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责任,在宣传党的政策、反映人民心声、推动问题解决、促进各项工作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9.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是党报基本的任务之一。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舆论监督呢?简而言之,正确的舆论监督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做文章,以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要旨,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除了把握好上述几点,新闻舆论监督还必须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宣传纪律,对一些敏感问题,一些重大问题,绝对不能自作主张,随意报道,必须由主管部门审核把关。舆论监督一定要坚持,但不能跟着所谓的“事实”走,不能发生了什么就报道什么,要把握好“度”,把握好报道的时机;新闻舆论监督要坚持帮忙而不能添乱的原则,确保社会政治的稳定。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大事多、喜事多,难点热点也多,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坚持正确的舆论监督导向就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0.
闫艳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209-210
环境新闻报道宣传的受众是广大社会群体,其受众面广的特点使得环境新闻对环保工作的宣传与报道起到重要的作用,新闻报道作为保护环境、传递环境文化的重要载体,主要是对有关环境保护的方式方法、法律政策以及如何有效动员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等内容进行宣传,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等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动渗透到公民的思想理念中,不断引导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媒体扫描     
舆论监督要把握建设性立场时统宇、张婧在《让舆论监督成为整治商业贿赂的利器》一文中指出,整治商业贿赂,舆论监督要把握建设性立场:正确把握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辩证统一关系,必须学会“两点论”,处理好宣传的分寸、力度、口径、时机等问题。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批评报道为  相似文献   

12.
加强新闻监督,搞好批评报道,按新闻规律办新闻,不仅是新闻界的事,也是领导的事。只有领导热忱欢迎、大力提倡和支持,舆论监督才能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领导运用舆论监督推动工作,首要的是要改变思维方式,更新思想观念,明确加强舆论监督是新闻的报道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过去,我们的舆论宣传,对“喉舌”、“耳目”的理解比较片面。过分强调了正面宣传,即使揭露问题,也得“反面文章正面做”,使批评报道成了薄弱环节,没有起到舆论监督的职能  相似文献   

13.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舆论监督报道在反映社会难点、推动社会问题解决层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舆论监督类报道特别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漏洞和黑幕,以及具体社会问题在社会机制层面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今年来,重庆晚报在做好正面宣传的同时,把握社会热点,充分利用舆论监督报道配合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本报今年刊发的多篇舆论监督报道,不但得到了多位市领导的正面批示,还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也得到了宣传主管部门的高达数百分的奖励,稿件被上百家新闻媒体、网络的转载,读者反响强烈。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是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监视和督促。 近年来,舆论监督成为人民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是,新闻舆论监督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里面有转变观念的问题,也有怎样正确实行舆论监督的问题。一曰观念陈旧落后。有的认为加强舆论监督给社会主义“抹黑”;认为舆论监督会影响社会稳定。二曰不能正确实行舆论监督。有的把舆论监督看成仅仅是批评性、揭露性的报道;有的怕舆论监督惹麻烦,甚至担心新闻监督会引起新闻诉讼,持消极态度,能躲就躲,能拖就拖,见难而退。 上述这些认识误区是影响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积极而慎重地开展舆论监督,使舆论监督更加健康积极地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一、舆论监督必须坚持党的宣传纪律。党有党规,国有国法,宣传也有宣传的纪律。我国的新闻宣传机构是党的喉舌,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严格地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纪律,绝不能各行其事、不听党的招呼。舆论监督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因此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较高的素质,既要有不怕打击报复、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又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要勇于监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需要批评报道 电视新闻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但要实现舆论监督,扶正祛邪,批评报道也是不可少的。尽管电视新闻中正面报道占了绝大多数。也取得良好社会效应,但无庸讳言,影响大震动大的,往住还是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17.
正面宣传、成就报道和舆论监督、批评报道,都是新闻媒体强化导向的一种有效办法。正面宣传、舆论监督与舆论导向是内在一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舆论监督同正面宣传一样,是手段,强化导向才是目的。我们只有在抓好正面宣传这个重点的同时,辅以舆论监督,正确地开展如同B道,才能确保正确舆论导向机制的健康运行。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呈现良好势头,其良好社会效果有目共睹。但的确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例如有些地方的党政领导把舆论监督看成是消极的暴露阴暗面,给党和政府抹黑,担心会造成社会…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仍需做出大的努力.作为大众舆论的新闻媒体,如何做好环保报道,更好地引导公众呢?  相似文献   

19.
刊林漫步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四个问题首先,要树立稳定大局和鼓劲的办报指导思想. 第二、要抓住大家关心的问题。第三、报纸要多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第四、要正确地实施舆论监督。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要注意处理好歌颂与暴露的关系。不论正面的报道,还是揭露性的反面的报道,都要明确一个目的:应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摘自《报纸工作》1990年7月14日尹鸿飞文)  相似文献   

20.
搞舆论监督不能不考虑到“度”的问题。“度”有态度、力度、密度、速度与准确度之分。 首先是态度问题。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要本着扶正祛邪、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注意社会影响与效果,力争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进工作。党政部门对批评报道要“开、好、管”.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积极支持舆论监督,并学会运用舆论监督指导和推动工作。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检查、推动工作,加强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纪检、监察等部门同新闻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有利于借助社会舆论的力量,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有利于取得广大干部和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强化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