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视野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构成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展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关键。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以社会建设为依托,把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性原则;以和谐发展为方向,把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协调性原则;以文化自觉为途径,把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造性原则。当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大力弘扬和谐精神,需要不断推进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2.
校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校园公共生活的重要领域,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前提和基础,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校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内涵、特征、核心理念等方面的理论阐述,探寻现实中校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成员的文化权利为准绳,努力构筑校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搭建师生校园公共文化生活网络化平台。  相似文献   

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公共文化生活的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精神,课题组总结和分析了丽水市自“十二五”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为丽水市委、市政府作出科学决策和进行“十三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衡量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虽然大连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大连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所面临的不足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西安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具有注重硬件建设,送文化下乡,开展主题文化活动等显著特色。但其存在的低水平外延式发展、场所设施利用程度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相对落后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公共文化资源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目标体系,创新社会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资方式等方面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不断提升西安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推进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康发展的具体对策,为广大人民能够获取系统、公平、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就"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从五个方面给予了解答: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纲领性构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权利性构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回到文化的精神建设和精神创造。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理念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文化需求和权益仍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文本就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有利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共享"发展的高度提出了系统的提升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意义重大,既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建设,又关系到民族精神、国家长治久安和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内理论界和学术界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与特征、主要内容与意义、相关问题与对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等不同层面展开了研究,拓宽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视野。然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全覆盖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新形势下地质工作的需要,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发展应做好职能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促进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和谐、健康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幸福文化建立在幸福的基础上,幸福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健康+待遇+情感+精神=幸福,换言之,健康、待遇、情感、精神是幸福的四大核心要素,健康是幸福的保证,待遇是幸福的基础,情感是幸福的尊严,精神是幸福的灵魂。高职院校幸福文化是以"快乐、和谐、仁爱、民主、平等"为取向,是统领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幸福文化的本质是尊重人、关爱人、培养人、发展人,即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幸福文化建设,院长的领导力是本,实践共同体的构建是基,师生的全面发展是根。  相似文献   

12.
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参与是各种非政府组织和个体基于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公共文化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有效应对公共文化服务中"政府失灵"的手段,也是社会力量快速增长的必然趋势。基于近年来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参与的实践经验分析,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需要加强投入机制、运营机制以及约束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化体现在产业层面和文娱层面,而更为重要的体现是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有助于打造青岛和谐、温暖、幸福的文化形象,赋予城市持久的文化魅力。在志愿服务工作上,高校具备开展优势,也负有相应的社会责任。应构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让志愿服务精神进入大学生价值理念,让志愿服务工作成为育人工作的一部分。大学生将成为播撒志愿服务精神的使者,他们的志愿活动将促进和谐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建设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邯郸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创建文化品牌、发展文化设施、探索投资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但同时还存在着公共文化的内涵质量不高、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生活匮乏、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尝试提出了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5.
健康是一切活动的根本,是生命的源泉,是一生幸福的奠基。我们认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师生的"健康与幸福"。以此为引领,将"健康第一"做为我园的办园理念,确立了"健康教育"的办园特色。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几年来园领导和教师们不懈的追求与奉献,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谐的精神氛围、丰富的物质环境、不断提升的办园水平,走出一条以健康为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和完善保定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提升保定城市形象,丰富古城人民文化生活,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保定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筑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设施体系;转变政府观念,建立公共文化需求的反馈机制;加强和提升乡镇农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因而保障人民基本权益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对满足人民的文化需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强化作为一个实践活动,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而且在“十四五”时期具有强烈的实践意旨。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赋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现代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从单一型向"智慧型"转变,基本实现了读者服务更加主动,书籍文献资源库建设更加丰富,图书馆功能更加完善,为现代化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但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需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图书馆更新服务理念,强化虚拟空间,以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为通道,构建虚拟网络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图书馆服务文化品牌,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公共新形象。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襄阳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创新服务,改善服务环境、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和拓宽服务领域,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功能及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的分析,阐明了公共图书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优势,提出了具体的构建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